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爸爸媽媽結婚時,爸爸什麼都沒有,因為有媽媽給他全力支持,爸爸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這是張藝謀女兒張末談父母的婚姻。

這麼一個看起來很完滿的家庭,在鞏俐介入之後,支離破碎。

最終,張藝謀和前妻肖華離婚,和鞏俐走到一起,但命運多詭譎,老謀子沒有與鞏俐共白頭,而是牽手陳婷,另外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生兒育女。

在這背後,張末對鞏俐,也走過了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的歷程。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1.奪愛

1986年,張藝謀執導《紅高粱》,和女主角鞏俐擦出了愛火。

兩年後,張藝謀與肖華的婚姻,被迫劃上休止符。此時,張末僅5歲,她和媽媽肖華一起生活,承受著單親家庭的各種艱辛。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最直接的感受是,張末認為,“鞏俐出現在父親的生活中,才使她的童年少了樂趣”。

作為導演,又處於事業上升期,張藝謀平時就很忙,很少回家,和鞏俐在一起的日子裡,就更少回家了。

這意味著,張末得到的父愛漸漸分崩離析。正因如此,在她幼年的心田裡,鞏俐一直是“非常痛恨”的對象,“是鞏俐剝奪了她的父愛”。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一個人的愛,是有限的,一個人每天的時間,更是固定的。愛誰,願意為誰傾注時間,是某種度量衡。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末和鞏俐站在了對立面。

兩人產生尖銳矛盾,源於一通電話。有一次,張藝謀在片場拍片,接到鞏俐的電話,當時手頭忙著,張藝謀便叫鞏俐晚上打到他的房間。

結果,鞏俐打來電話,卻始終佔線,打了兩個多小時,仍然打不進來。

鞏俐“很冒火”,覺得張藝謀一定是在和張末聊天。之後,終於打進電話,她狠狠地對張藝謀發了一通火。

多年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張末仍然不無委屈地說:“爸爸和鞏俐在一起的日子,我還不太懂事,但我至今也不清楚,像鞏俐這樣的大明星,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為什麼要扼殺我們父女接觸的一切機會呢?”

從張末的角度來看,鞏俐“扼殺”了父女之間本該有的愛。

從張藝謀的角度來看呢?有媒體稱,張藝謀很冷靜地分析後,“覺得鞏俐不適合做他的妻子及女兒的媽媽,所以和她分手”。

媒體的這一分析,只是提到這件事,但經由這件事,張藝謀確實深刻感受到了鞏俐的“霸道”,儘管兩人最後分手有各種原因,這種影響張藝謀父女感情的“霸道”,也應該是原因之一。

事實上,雖然張藝謀和鞏俐親密生活,也沒忘記女兒張末。

張末曾公開表示,張藝謀是個重事業的人,“表面上不是很重視親情,但心裡挺關心人的”。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確實如此,高中畢業後,張藝謀就把張末送到美國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後來又在李安的推薦下進入紐約大學電影系進修。

這些都是在張藝謀與鞏俐結束8年感情後展開。媒體形容,父女感情“得以改善”。

張末的朋友透露,張末對於有一個當大導演的爸爸“感到很榮幸”,不論身在國內或是國外,她經常上網關注有關父親的新聞,“而且也經常會很自豪地向自己身邊的朋友介紹父親”。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2.成名

在美國讀書期間,張末與從事金融業的托維相戀。

據說,張藝謀對女兒和外國人談戀愛一直持反對態度。為了這件事,父女倆甚至到了大吵一架的地步。

後來,張末要求男友學著說普通話,學著用筷子,貼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些行動,收到了良好效果,張藝謀終於改觀。

2006年,張末與托維在洛杉磯大婚,張藝謀飛往美國,擔任主婚人。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到2009年,張末回到北京工作生活,早年在美國求學接受訪問、指責鞏俐“毀我童年”的消息,卻再次被媒體聚焦,進而“翻炒”。

為何媒體要追溯張末與鞏俐的“恩怨”?要知道,2009年,張藝謀執導影片《三槍拍案傳奇》,張末擔任剪輯師,因此落入“炒作”嫌疑。

當時,有文章分析說,此舉堪稱一次“一箭三雕”的炒作。

首先是讓張藝謀洩了私憤,“張藝謀做夢都想甩掉對前妻始亂終棄的罵名,女兒公開罵鞏俐,自然為張藝謀開脫不少”。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其次,讓張末出名。張末罵的對象很精準,鞏俐已經是國際巨星,“通過罵鞏俐,張末之名現在也的確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第三點,為張藝謀新戲藉機炒作,“任何一部新戲都需要炒作,更何況恩怨情仇是永恆的炒作主題,張藝謀與鞏俐,是炒作元素的集大成者”。

寫到最後,文章作者感慨:“如此一箭三雕,張藝謀、他的女兒及其新戲,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只有無辜的鞏俐,回應也不是,不回應也不是,只能沉默,默默忍受。”

不管是有意無意,張末確實提高了知名度,以前“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大家都知道,張藝謀有個女兒叫張末。

《三槍拍案傳奇》當剪輯師之後,兩年後,張末被委以“重任”,在《金陵十三釵》裡擔任副導演。

《金陵十三釵》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貝爾,就是張末通過自己的翻譯說服他同意加盟的。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張藝謀直言,女兒張末已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但是,作為“過來人”,他更希望女兒能在生活中獲得幸福。

面對媒體,張藝謀坦承:“我是想在我身上發生的,就不想在她身上發生,所以我最主要的忠告是,生活第一,拍電影第二。”

“我還是覺得女孩不要損失掉生活這一部分,不要像我一樣有很多缺憾,讓她還是健康地生活,享受生活帶給她的這個幸福,然後再去拍電影,我也跟我女兒這麼說,我說你再拍能超過我嗎?”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3.和解

2012年,張藝謀和張偉平分道揚鑣。同一年,與前夫托維離婚的張末,和瑞士男友孟丹青低調結婚。

對於父女兩人,都是新的開始。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第二年7月,張藝謀工作室發帖稱:“2013年對我們來說,是重裝上陣的一年,像水面行船,看似輕鬆滑動,發動機一直在暗處咬合、運轉,不眠不休。”

為此,鞏俐早已喊話:“只要張導說一聲,再緊的時間也會去參加新電影拍攝,甚至給不給片酬都沒關係。”

與此同時,張末也介入了這部新電影。媒體稱,她“正在忙著認真完善新電影劇本”。

對此,媒體報道的標題取為:鞏俐、張末都來捧場。

這部電影,就是陳道明、鞏俐主演的《歸來》,在內地斬獲2.95億票房。媒體稱,“刷新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2014年5月20日,在第67屆戛納電影節,《歸來》舉辦發佈會。現場,鞏俐大方擁抱張末,“一笑泯恩仇”。

那一刻,不只是鞏俐,身邊同行人也開心地笑了。

即使從圖片來看,也可以感覺到,這種笑,是發自肺腑的,是真正放下後的“世紀和解”。

張藝謀是這一場“恩怨”的始作俑者,鞏俐與張末擁抱時,他戴著墨鏡,就在旁邊。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談到和鞏俐的關係,張藝謀說:“現在用俗話講就是成了哥們兒了,彼此非常知己知彼的好朋友。默契到都不用多說一個字。”

身為《歸來》的導演,張藝謀表示自己也從影片裡學了不少東西,包括陪伴親人。

張藝謀反省到:“所以我拍《歸來》,我也學《歸來》,我自己也儘量花時間陪伴他們,每個禮拜天都跟他們一塊吃飯,儘量花時間。”

“但是我這個人的性格,又是養成這個習慣了,就是一工作就又撂到腦後了,所以我其實不是一個很稱職的父親,陸焉識在唸信的時候說那句話,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

一場綿延26年的“恩怨”,宣告結束。

張藝謀也好,張末、鞏俐也罷,都選擇淡然一笑,面向未來。

鞏俐張末:從深深怨恨到擁抱和解,用了26年

主要參考文章,特別緻謝:

1.張藝謀女兒張末曾指責鞏俐:毀了我的童年,半島晨報

2.張末指責鞏俐舊話被重提 疑為炒作張藝謀新片,廣州日報

3.張藝謀用八個字評價鞏俐:收放自如張弛有度,北京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