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策划该如何“玩游戏”

——策划该如何“玩游戏”

游戏策划该如何“玩游戏”

在谈这个话题前,首先需搞清楚

当成为策划以后,该抱着何种目标去玩游戏?

  1. 你有最喜欢玩的几个游戏,但你能不能对它的所有细节如数家珍?
  2. 你有喜欢的一类游戏,但你真见过这类里最好玩或最特别的游戏了吗?
  3. 你有在做的一个游戏,但你是否对它的竞品游戏了解得一清二楚?
  4. 你有负责的某个设计领域,但你知道行业里这个领域做得最好和做得最有特色的游戏吗?
  5. 你做的游戏可能会出海到欧美、东亚,或者别的地方,但你知道那里的玩家最爱玩什么和喜欢什么吗?

是的,以上五个问题正是成为策划后需给自己定下的玩游戏的目标:

  1. 成为少数游戏的超级用户
  2. 建立至少一个品类的广度阅历
  3. 建立开发产品竞品的深度理解与发展跟踪
  4. 建立对专长领域的实际案例研究
  5. 建立开发产品品类的海外视野
  6. 以上游戏的品类最好是同一品类

以上6点能让你在今后玩游戏时更有目的的玩

而对于新人来说,当这些都达成时,你也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人

接下来从以上5点展开说明

成为少数游戏的超级用户

做这件事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具有某种超级用户的亲身经历

这样在做游戏时能更易切换成各种超级用户去看问题

超级用户通常分这么三种:

  1. 特别会玩这个游戏的人:他们知道怎么能最省力地最快成为最强
  2. 拥有特别多游戏中的人脉关系,并进行社群组织的人:他们很清楚游戏内各种玩家是什么样的,他们因什么而留,因什么而去
  3. 特别会创作内容来传播这个游戏的人:他们很清楚游戏外的人喜欢看这个游戏里的哪些方面,因什么而被吸引

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逐步找到少数你喜欢的游戏

完全投入进去,长期投入进去。然后在以下里面三选一:

  • 把全服第一作为目标,让自己成为最会玩的人

(单机游戏的目标可定为成绩绝大多数人不敌)

  • 让自己变成全服第一公会会长,或者最大的QQ群群主,或者贴吧吧主/人气论坛专区版主,让自己成为社群组织者
  • 不断创作这个游戏的二次内容(攻略、视频、直播、同人、mod……),以人气火爆作为目标努力

过程会很艰难,但这类目标一年达成一个,并保持至少一年就可以

游戏策划该如何“玩游戏”

建立至少一个品类的广度阅历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品类,然后持续盯着这个品类的新游戏来玩

紧接下来就会诞生3个问题了:

  1. 怎么选出这个品类?怎么找新游戏?每个游戏玩到什么程度?

那逐一说一下:

1.怎么选出这个品类?

问一下自己:如果接下来3年里每天你都只能玩一类游戏,你会选什么类型的游戏?

我对所有从业者和未入行的新人都有这个建议:

尽快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品类,并且加入开发这类游戏的公司,做这类游戏

皆因:

  • 兴趣决定了你日常对这类游戏的接触广度和体验深度
  • 广度与深度决定了你对这类游戏的阅历、敏感度和理解力
  • 阅历、敏感度和理解力决定了你所开发的游戏所负责的工作的品质高度,也决定了你在行业中的成长速度

2.怎么找新游戏?

  • 手机上:锁定几个平台和公众号,每周看几次。你可以在APPStore/Google Play、Taptap、应用宝、主流安卓模拟器、各种游戏公众号这些地方找新游戏,以五图来判断品类即可
  • PC我一般瞄着Steam,主机一般瞄着A9VG
  • 端游近年出的少已经很少看了,页游大军只剩下MMOARPG和SLG两类,一般从37、360,再配合9k9k这类有着开服排行信息的网站来找

3.每个游戏玩到什么程度?

要达到品类上的广度阅历,并且这种阅历是能有足够深入程度的

我建议至少做到以下几点,并且做完后把它们积累起来:

  1. 认真体验并录下游戏的前2小时
  2. 玩到大部分功能都解锁并参与后,做一张游戏的结构拆解脑图,脑图的深入程度到功能简介级,即对每一个功能都有一到几句话的简单描述
  3. 将游戏中最有特色的设计以文档方式整理起来。这里的“特色”是指它相比于你见过的其他同品类的游戏,是没有的或者明显不一样的

以上,

第一点能让你对游戏前期传达的感受深入理解并存档下来

第二点能让你真正清楚整个游戏的框架,在每个游戏都如此结构化整理后,前后的对比能让你清楚它和已知游戏的异同,形成品类中的子品类全局观

第三点能让你不断补充对这个品类的特色设计的视野,在做同品类游戏开发时事半功倍

建立开发产品竞品的深度理解与发展跟踪

1.如何建立竞品清单?

当前在开发的产品一般都有竞品清单

(或者你项目的主策/制作人最近总挂在嘴边的那几个游戏)

若无,

  1. 看看产品有没有对标产品(即俗称抄的那个原型),成为对标产品的超级用户,并从其他用户那里听听他们同时还在玩什么游戏
  2. 通过前面建立的品类的广度阅历,从新品中发现市场上新出现的竞品

2.如何建立深度理解

要做到对竞品的深度理解,我觉得有四步无法跳过:

  1. 野心体验:以榜单、会长、商人、高玩、写攻略等目标择一成为游戏目标并努力达成
  2. 穷尽截图:在穷尽体验游戏里所有功能和玩法后,对游戏所有界面截图,一个游戏全截图通常在100~500+截图不等,请以这个数字对标判断是否穷尽
  3. 花点钱:买个首充、充个月卡,或者花钱到中R甚至大R的水平,感受一些付费差异
  4. 活跃社群:加一个活跃公会,跟着大伙们一起玩,并且在公会群、贴吧、论坛中活跃

以上

第一点能让你不会划水或只是混时间而没有真正的深入体验

第二点能让你对每个功能玩法都了解到毛发细节,并发现大量原本没发现的规则和表现

第三点能让你真正感受游戏的商业化思路

第四点能让你感受游戏的生态和游戏内外的各类用户的主体体验和关注点

3.如何保持对竞品的发展跟踪

当一个竞品已经理解得足够深入时,时间有限总得转移精力到别的竞品上

此后对这些老竞品的跟踪方式是在保持游戏不卸载的基础上,在每次游戏版本更新时做到以下3点:

  1. 深入体验此次版本更新的新功能和新玩法,充分理解此次更新的目的
  2. 持续观察社群(公会群、贴吧、论坛)中玩家对此次版本的评价并思考原因
  3. 将以上两点整理记录下来

有些游戏不是一开始就很好的,是靠持续更新慢慢变好的。对起点很好的游戏来说反之亦然。

建立对专长领域的实际案例研究

这一点首先建立在广度阅历的基础上

策划在工作中往往具体负责某一专长领域(或具有自己的专长领域),例如

  • 以工种来分:系统、文案、数值、关卡、表现、交互
  • 以模块来分:战斗、养成、社交、付费、活动……

针对自己的专长领域,在广度接触新产品时,留意在这一领域上做得好和有特色的产品,对其进行深度拆解和分析,例如:

  • 系统功能的结构框架、细节规则、用户定位、数值设计思路的拆解分析
  • 单个功能/玩法的交互细节、数值实现的复盘与分析
  • 关卡、角色、技能等内容向资源的表现拆解和分析
  • 战斗、养成、社交等大模块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循环拆解分析
  • ……

在每一次拆解分析时都要继承上一个游戏的分析流程和输出文档结构

这样能让你可以对多个游戏进行横向对比,以让单次案例研究变成整个品类的贯穿式研究

其收获是不止1+1这么简单的。

关于拆解分析的方法非简单几句话能说清

会在这个专栏今后的文章里找机会逐一细说

建立开发产品品类的海外视野

出海已经是多数公司的生存手段

同时本土很多爆款也是从海外优秀产品里引进原型并作本地化改进

为更好地建立一个品类的海外视野,我建议这样做:

  1. 准备10-20块钱,在淘宝买好以下地区的APPStore账号: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它们代表着手游主要的海外市场:欧美、日韩、台港、东南亚
  2. 通过SteamSpy看US、EN、CH
    这三个地区的榜单产品来体验
  3. 在体验时感受两点:

1.各个地区的主流品类差别

2.各个地区的游戏风格、玩法轻重度、付费轻重度、社交强度、时间要求强度等体验维度上的差别

文章说到最后,不得不回答一件事:

我平日要工作,哪有时间玩这么多游戏?

那这五类“玩游戏”的方法,该以何种优先级展开?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五类玩游戏的方法:

1.成为少数游戏的超级用户

2.建立至少一个品类的广度阅历

3.建立开发产品竞品的深度理解与发展跟踪

4.建立对专长领域的实际案例研究

5.建立开发产品品类的海外视野

那么,

对于尚未入行的学生来说,我建议优先级顺序是1+2>5>4。其中5可去掉对特定品类的关注,而是整体性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游戏喜好差异

  • 尚未入行的人,有足够时间成为一个超级用户先,且能以此深入理解一个成功产品乃至聪明的话能延伸到整个品类
  • 其次提升阅历是至关重要的,且此时可不限品类地广度体验,不断修正对【什么是我最喜欢和最擅长的品类?】这个问题的解答

对于已经入行的新人来说,我建议优先级顺序是3+1>2>4>5

  • 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尽快通过深入体验竞品来快速融入手头参与的项目是第一优先的。在此过程中,对最重要的竞品/对标产品需达到超级用户的程度
  • 其次,基于当前开发产品所属的品类扩大广度阅历,即视野,能加快成长且有利于项目的设计工作再者,重点在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专长领域

对于已经有相当经验的熟手来说,我建议优先级顺序是1+4>2+3>5

  • 对于熟手来说,对重要竞品的超级用户般的深度理解还是必须具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专长领域快速建立一套方法论,对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际案例研究
  • 此后,再有的精力应为自己增加广度,包括更多的竞品和大量同品类产品乃至接近品类的产品,以此触类旁通
  • 最后,需注意海外市场的差异,以增加自己对用户差异的更全球化的理解

最后提醒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以上辛苦做过的体验和理解,都必须多花点时间整理下来

无论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截图、录屏、自己总结+录音

还是更进一步的脑图、不同维度的拆解、详细分析文档

阅历+思考+分析总结=真正的沉淀+成长的巨大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