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河南經濟論壇訊】鄭州市金水區教育體育局響應與落實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廳、鄭州市教育局對勞動教育的工作部署,從2020年2月5號始“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讓生活更有意義”為主題向各校發佈了《1---9年級勞動+技術教育活動學習單》,倡導與引領家長和孩子在疫情期間共同創造生活、改變生活,懂得有趣地生活;豐富學生學習方式,感受研究的快樂、勞動的樂趣、“家”的美好,提升學生的勞動品質和素養;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綜合育人價值。

“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是金水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經過精心設計、分層規劃,以學科融合的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主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得到金水區的老師、家長、學生的積極參與與讚許,還帶動了洛寧縣、林州市河順鎮等地區學校的加入與實施。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藝術小學學生 《創意小饅頭》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新柳路小學學生 《和我一樣可愛》

勞動從“單一”走向“豐富”

以“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學習單”中的必選項目是1——9年級的學生至少體驗一次蒸饅頭,3——9年級學生至少研究烹飪一道菜品。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帶著問題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或者訪問家長,如:蒸饅頭的程序、酵母的原理與使用,研究菜品的歷史、配料、步驟以及刀工等,然後進行實操,在操作中聽取家長的建議,經歷不同的步驟體驗,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甚至還要打破常規進行創新。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有問題、有研究、有實踐、有創新,有創意的勞動成果,還有美篇形式的宣傳與展示,將單一的“勞動”變得豐富有趣。金水區緯三路小學五年級學生郗子夫說:“一道小小的菜餚,看似簡單,在製作中卻包含了很多步驟,這讓我感受到不管是在學習和生活中,做事情都要有條理和章法。”金水區正弘國際小學五年級學生王一豪說:“媽媽的生日正好趕上疫情期間,我用發糕代替生日蛋糕,並且把發糕修剪成愛心形狀為媽媽慶祝生日,特別有意義!”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第二實驗小學學生《自制燈籠》

學習過程實現跨學科的融合

我區“以項目式學習方式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活動,除了每位學生需要體驗蒸饅頭、研究一道菜品之外,學校還根據其教育哲學和辦學特色,自主開發了其它項目式學習,如:設計營養午餐、無水栽培、發制綠豆芽、自制口罩、疫情知多少、了不起的中醫學、自制燈籠、創意水果拼盤等。這些主題活動涉及到科學、語文、數學、美術、信息技術、品德與社會、植物成長、醫學領域等,打破了學生單一學科學習的壁壘,將各科知識與技能得以融會貫通與思維的再次重構。金水區黃河路第一小學的張穎老師說:“我校從1—6年級分層分主題設計了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迴歸生活世界,親自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得到跨學科的綜合能力提升與全面育人的發展。”金水區文化路第一小學的邢愷悅老師說:“孩子們在主動探究中、深度學習中去關注個體與他人、社會與世界、人類與自然,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對挑戰的綜合素養。”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南陽路第三小學學生設計的《疫情知識知多少》 思維導圖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注重學生的探究解決過程和再次體驗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杜威說: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可見,發現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體驗、思考、改進、創新、成功、失敗、反思尤為重要。此活動以學生貴參與、重改進為評價原則,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勇實踐”“研中玩”“玩中學”“學中思”的成長體驗與品質發展。金水區龍門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張展碩說:“別看小小的一張煎餅,讓它翻個身還挺難的。”金水區銀河路小學三年級學生楊若汐說:“只要你積極樂觀去面對,想辦法,一次不行再實踐一次,只要不放棄,遇到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金水區農業路小學六年級學生楊紫玥說:“花了一個小時,我自己製作奶香蛋糕的教程終於錄製好了,可以讓同學們參考,好開心哦!”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文源路小學學生《炒蝦尾》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緯五路第二小學學生 《京醬肉絲》

探究體驗式學習方式滲透家長心中

項目式學習注重以探究式、合作式、體驗式、沉浸式等開放的學習方式開展,勞動教育也注重學生的直接體驗和感受。家長在陪同或參與孩子的實踐過程中,體驗到這種學習方式帶給學生的自主、自立、自強,再通過教師網課直播的指導,更加深刻意識到“以項目式學習方式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活動的深遠意義。金水區金橋小學董軼宸的爸爸說:“兒子學校除了日常的網課之外,還佈置了現在流行的基於項目的學習,我想這應該是形式作業,應付一下就行。但在和兒子一起去做時,我發現我的想法錯了。兒子參與度非常高,並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觀點,我感受到了兒子的思考、操作與再思考。”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張靜林的媽媽說:“此次項目式學習活動單記錄了孩子成長的過程,讓孩子學到了書本以外的知識,很有意義。”可見,此項活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家長對學習方式的認識;加深了家長對教育改革理念的理解,進一步拉近了家校和諧、共促的關係。

金水學子以項目式研究 開展不一樣的勞動教育

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學生《水培蒜苗》

正如鄭州冠軍中學在開展以“傳承”為主題的家務實踐活動中總結到:生活是一方沃土,播下什麼,就會收穫什麼。金水區“以項目式學習方式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倡導,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能力、鍛鍊了意志、形成了技能,更進一步引領了學生在勞動中的深度探究、學以致用、技術創生,落實了“立德樹人”,實現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育人功能。(

關春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