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一般大家去北京玩,南鑼鼓巷都會是必遊景區。即使是在非節假日,巷子裡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是如果您到了南鑼古巷,只是由南至北的走走,然後直奔鼓樓大街望望鼓樓,再直奔菸袋斜街一溜達就算完事了,那您可玩虧了。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大學時我第一次去南鑼鼓巷,感覺這就是一條很商業化的古巷,人很多,很嘈雜,幾乎每個小吃店外都排著長長的隊伍,也不管好不好吃,後來在北京工作,去過兩三次後才感受到它的風韻全都藏在衚衕深處。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衚衕裡的貓

我很喜歡在南鑼鼓巷和什剎海旁的小衚衕裡走走看看,尤其是秋天,秋高氣爽,抬頭就能看見衚衕裡的黃燦燦的銀杏樹,還時不時的能看到枝頭沉沉的柿子樹,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碰到某個人家將柿子三四個串在一條繩上,曬在門外。我總覺得衚衕裡才能看到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的生活。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衚衕裡的銀杏樹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衚衕隨手拍,一直都覺得這是張小清新的圖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請勿亂丟狗屎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鴉兒衚衕的寺廟外偶遇一隻小喵喵

來南鑼鼓巷除了逛之外當然就是吃了,私認為在南鑼鼓巷裡吃章魚小丸子真不如到衚衕深處找找北京本地美食。如果您想嚐嚐老北京炸醬麵的話,裂牆推薦“方磚廠69號”炸醬麵——謝霆鋒吃過的炸醬麵。給大家看下我上次去拍的圖片,感受一下他家的人氣。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這是正面排隊的人群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這是拐彎繼續排隊的人群

有沒有被這超高人氣震懾到?人氣高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謝霆鋒吃過這個賣點外,我覺得這家店無論是從面本身,還是從定價上來說,在北京真的可以說是超級良心了,一份面只要19塊錢,他家自己醃的臘八蒜免費供應而且還好吃。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一碗麵+一盤菜+一小碗醬齊了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黃瓜絲等拌完醬後再放,解膩。

另外他們家對面開的冰淇淋店也很有特色,盛放冰淇淋的容器不是塑料杯也不是蛋卷,而是現烤的“麵包卷”,不得不說這家店主真的很會選址,成功的利用了對面炸醬麵店的流量。我在排隊等待吃炸醬麵時,買了一個,感覺有點小貴,具體價格忘了,印象裡是小三十塊,味道還可以,吃到最後發現有顆巧克力球,還以為是費列羅,結果並不是,有點小失望。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烤制中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顏值還不錯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味道可以

第一次來方磚廠69號炸醬麵時,因為天快黑了,人又多我們就繼續往衚衕深處溜達,結果發現了另一家北京當地人開的小店,忘了那家店的名字,就記得他家店門上貼著廖凡,老闆是個很愛和客人講話的大爺,一直問我們吃的怎麼樣,還說廖凡拿了影帝回北京之後第一頓飯就來他這吃的,還說《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來他這裡拍了,只是我從來沒關注過這檔節目,也不知道第三季開播後是否真的有他家的飯館,我只記得他家自釀的酸梅汁很好喝。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如果您去過銀錠橋,那您一定見過烤肉季。

北京烤肉有名的三家: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劉。烤肉宛在宣武門裡,我住在國會街時,幾步就到了,常去。有時懶得去等炙子(因為顧客多,炙子常不得空),就派一個孩子帶個飯盒烤一飯盒,買幾個燒餅,一家子一頓飯,就解決了。烤肉宛去吃過的名人很多。除了齊白石寫的一塊匾,還有張大千寫的一塊。梅蘭芳題了一首詩,記得第一句是"宛家烤肉舊馳名",字和詩當然是許姬傳代筆。烤肉季在什剎海,烤肉劉在虎坊橋。
汪曾祺《貼秋膘》

看過汪大吃貨的散文後,我一直都想嚐嚐北京的烤肉,其實最想吃的是烤肉宛家的,但是一直沒找到。有一次來什剎海玩,突然注意到眼前就是烤肉季,從此每次我來什剎海就會在烤肉季的外賣小窗口裡來一串烤肉,價格也不貴,每串13元。他們家還賣烤鴨卷,但我一直沒吃過,有機會去嚐嚐。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最近一次去什剎海,在附近的鴉兒衚衕裡溜達,然後聞著一股芝麻醬的香氣,後來發現一門內幾個師傅在做燒餅,就看見師傅在擀開的面上抹上一層芝麻醬,真香!隔壁就是外賣的窗口,只見一小排的男女老少等著買燒餅。看了看發現除了燒餅和驢打滾什麼都不認識,有個大爺告訴我們,燒餅裡夾著豆沙餡的叫“蛤蟆吐蜜”,真是個怪名。當時只顧著看窗口上各種的吃食,也沒注意這家店叫什麼。不過他家的驢打滾的確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驢打滾。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拍的不咋地,但是真的好吃,軟糯。

鼓樓大街上有一家賣山東饅頭的店,開了很多年了,每次路過他家永遠都有人排隊,男女老少、中國人外國人都有,我好奇了很久,終於在2018年的冬天去買了一次。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排隊買饅頭的人群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買饅頭的歪果仁

他家的饅頭很受歡迎,很多人一買就是一大兜子,有的老頭老太太買完之後,就會掰上一塊先吃著。聽說他家的豆沙包餡都是自己家炒的。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鼓的是饅頭,扁的是豆沙包,個頭都很大

累了,今天就先寫到這了。


南鑼鼓巷裡並非只有“南鑼鼓巷”

還想看?

真的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