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看完《道士下山》這部褒貶不一的電影,其實導演隱晦表達的含義有很多。開始王寶強飾演的小道士何安下在山上無憂無慮,沒有勾心鬥角,沒有世事險惡,無慾無求,像未經社會洗禮的孩子一樣,對現實社會毫無認知。你進入社會了嗎?又認知了些什麼?

識時務者為俊傑

身無分文的下山後對凡俗各事都極為驚奇,因偶然表露出自己對武功才藝,被路人所讚賞,打賞給了他一枚金幣,他拒絕了,“無功不受祿”,在當天晚上忍餓挨凍,你說他會動搖了白天拒絕的那枚金幣的理由嗎?

《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嘴要甜,手腳要勤快

在下山時,師父曾囑咐他的話是:“嘴要甜,手腳要勤快,功夫還要練”,何安下正是憑藉這三樣本事算是真正的融入了社會,遇到了範偉飾演的老崔,憑藉嘴要甜之要領,甜甜的一聲“爸”融入了老崔家裡。秉承師傅下山時忠告“手腳要勤快”在天不亮時就起床擦地板,幹家務,也是深得老崔喜愛。

《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人善被人欺

老崔典型的老好人一個,無怨無悔的對待自己放蕩不羈的弟弟而自己的親弟弟則對他的評價是“他從小就善良軟弱就願意被人欺負”。

《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在片中“不求活百年,但求心喜歡”的範偉老崔拿的武大郎的劇情,嬌美人林志玲則演了一個良知尚存的潘金蓮,演範偉的弟弟的吳建豪拿的是西門慶的本子,小道士何安則是拿了武松的本子。他的結局也印證了典故中“武大郎的歸宿”。

人心險惡

小道士何安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孝徒趙心川,也循跡偷看了一場曠世高手的師徒對決,趙心川與自己師傅彭乾吾決鬥,在決鬥種一直處處體現出趙心川是個寬厚溫潤的人,而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看到最後,他的終極絕招九龍化壁居然是偷學的!直到這時候之前,彭乾吾根本沒動殺心去殺死趙心川。從而我們可以看出,彭乾吾並不是一個絕對意義上心狠手辣的人,而趙心川也絕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憨厚老實的弟子,他也有自己的狼子野心,只是最後幼稚的暴露了,被彭乾吾社會腹黑教育了,而代價,是他的性命。只因偷學了他的絕技。“我給你的,你可以要。我不給你,你不能搶。”《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這句臺詞,用在這裡倒也貼切。崔道寧的荷葉雞本是要給老婆玉珍的,彭乾吾的絕技和掌門之位是要留給兒子彭七子的。這都是私心。只不過崔道寧私心裡有善,彭乾吾私心裡卻只有惡。

《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善與生俱來,惡又何嘗不是

何安下和彭七子吃了黑心雞,心有了毒,從而失去了善心,於此,何安下萌生惡念說出了他腦海中那些真實而隱秘的腹黑想法:他也想睡他師孃,想偷香火錢換酒喝。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事了吧?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心裡想幹的壞事何止這些?而電影之前從始至終,何安下都在扮演一個制止師孃紅杏出牆的好徒弟角色,其實他真正的慾望是睡了師孃。《水滸》中關於武松殺嫂,最違和的地方是,武松殺死潘金蓮之前,先將她脫了個乾淨-“旋剝淨了,跪在靈桌子前。”那麼說,夜深人靜之時,武松獨睡於床上,想起白天嫂嫂金蓮勾引自己,他沒有過睡二嫂的想法嗎?我們只能揣摩,而《道士下山》大方地承認了。

《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另外,當何安下邂逅求子不得的王香凝時,他說你應該到寺廟去求子,這時王香凝說了一句話,我真的震驚了!“去了,去了三年,明天夜裡還得去!”這句話戛然而止,再不提起,其中的隱喻,真是驚煞人也,求子半夜裡去寺廟?細思恐極!

《道士下山》講述的不是打打殺殺而是真切的“人情世故”

最喜歡影片裡有一句話:“無故加之而不怒。”

世界上有太多“無故加之”的事情,而且,你越與別人不一樣,這種“無故加之”就會變得越明顯。

而一切就因為,你和我們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