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仍舊是年華易逝難追憶,這些本該是曾經的故事,如泠泠細雨般灑落在浩瀚歲月的一隅,像夏花初綻時節裡氤氳在潤溼空氣中的呢喃,微不足道卻又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時光打馬而過,千年的畫卷在腦海中一一展開,悄悄,透露出時代別離的笙簫。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兩千年前,兵革滿道,民不聊生。國家統一,家國安定乃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時勢造英雄,我走向政治的舞臺,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一統華夏萬里版圖,書同文,車同軌,廢六國文字,統一“小篆”,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與仁人志士一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後世史官評價我為“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出現的人”。我有雄心、有抱負,奈何世事難料,天意弄人,百姓卻稱我為“一介暴君”。可是啊,我沒有殺過一位功臣,車裂商鞅不是我;逼走張儀不是我;殺白起、除魏冉、廢范雎、迫甘茂通通都不是我。我閔思苦索,也許是我大興土木使國庫空虛;修築長城使百姓疾苦,焚書坑儒使文化沒落,似乎也難怪他們都對我深惡痛疾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們總要在有限的年華里為後世留下些什麼,不妨留下一份教訓吧!你看此後漢承秦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高祖開國;文景休息;漢武奮起······華夏民族在繼我之後能又一次走向質的飛躍,我也死而無憾了。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一千三百年前,我著一身火紅嫁衣,蹬一雙碎花繡鞋,攜一支悠揚長笛,出征入藏,只不過這一次的征途中沒有金戈鐵馬,流離失所,有的只是鑼鼓聲聲入耳,嗩吶陣陣驚人。離開大唐時堅定的內心媲美著顫抖的背影,我知道,此行,一個人,我的肩上扛著兩國人的和平,擔著兩族人的希望。我沒有回頭的餘地,只能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走過四季漫長,走過流年蜿蜒。清晨,在一碗一筷一羹湯中微笑品味吐蕃的柔情萬丈,傍晚,在炊煙裊裊升起的異域裡思念故土的燈火闌珊。何其愁也,何其怨也?不,這遙遠的距離不是悲慼的生死,而是幾代人的繁華。於是,我將大唐的種子播撒在川藏之巔,教他們牧耕,教他們織作,看格桑花在凜冽的西風中搖曳,留一座布達拉宮在天城屹立。國為重,天下為家,十里紅妝東風嫁的一紙姻緣,我不負大唐,不負黎民百姓。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八百年前,“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也許是柳永將南宋時的西塘美景描摹的淋漓盡致,在字字珠璣中次顯彰第,因而惹得胡人覬覦,金兵南下。於柳蔭煙漠漠,慌亂迷離之中,我裹一身戰袍踏馬而出,帶著母親“精忠報國”的聲聲叮嚀,無懼死別,深情無寄。岳家軍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眼看勝利之戰近在咫尺,但朝廷中卻有奸臣作怪,十二道金牌將我捉拿歸朝,為我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執行那天,風波亭畔的烏雲惆悵了君臣相顧的無奈,細雨朦朧,那是普天百姓對我深切的悲痛與懷念啊。我想我本該是個給我筆墨紙硯便能能吟詩作賦的文人的,不然怎麼會一張口便是“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呢,只可惜最後卻走向了那黃沙漫漫的戰場。空恨別夢久,不如就在這裡停一停,歇一歇吧,西子湖畔,那一眼千年的獨望,是我來來去去逃也逃不掉的永恆。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一百年前,古老的北京睜著惺忪的睡眼,在塵世的曙光中翕乎蒼鬱的容顏。“巴黎和會”轉讓德國在山東權益給日本的消息在國內傳開,剎時間,國內人聲鼎沸,呼籲不斷。我走出北大的書案,與無數懷有報國之志的青年學子一樣,走向錯雜縱橫的街巷,高喊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歷經風雨的中國青年矢志不渝,你看,短短兩天,全國之內,工人罷工,學生罷課,這些都是對我們最強有力的號召。終於,國家權益得到保障,星光註定照亮黑暗,黎明最終誕生在這片充滿希冀的土地上。我想歷史所謂的奇蹟,不過是將平常無奇的一天化作非比尋常的一天罷了,1919年5月4日這一天,風和日麗,豔陽高照,吾輩青年,勇立時代的潮頭。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七十年前,我和無數開國元勳一起站立在天安門城樓前共同見證毛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的偉大時刻。那是令無數人魂牽夢繞的日子,金風細細,葉葉墜梧桐,時光靜靜流淌,耳邊有淡淡的風緩緩吹過,隔著杳遠的時光回望,莞爾慢數著這平和之日到來的艱辛與不易。閱兵之際,參閱飛機只有17架,我心頭哽咽,傳達命令:“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我們是在艱難困苦中建立國家的沒錯,但在貧窮中我們也不能輸了一場對於繁榮昌盛的追求與渴望,哪怕跋山涉水,也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期盼。這飛兩遍的的飛機,承載著多難興邦的歷史,向後世傳達著不忘奮起追趕的警醒。後來啊,我揣測,興許在數十年之後,長安街上也會十里繁華,戰機從城樓前呼嘯而過,留下空軍美麗的剪影。他日之中國,國泰民安,山河無恙,這盛世,如我所願。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而今,00後在時代的長河漂流過後閃耀登場,我們彼此端坐於書桌的一角,走向大學的舞臺。泛泛東流水,飛飛北上塵,一路走來,我們這群懷揣著夢想而又執著的年輕人,終於在時光荏苒中體會到了七十年風雨兼程的來之不易,以至於每一步都讓我們頻頻回首,在沉香還未散盡之際,博覽古今,看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時代的潮流奔騰不息,迎著陽光綻放我們彼此歡愉的笑顏。白巖松老師在建國七十週年國慶大閱兵時說的那句話仍令我記憶猶新:“90後和00後之所以重視這場國慶盛典,是因為60週年的時候他們懵懵懂懂,而70週年是他們成年後再一次經歷這個重要的時刻。”十年成一代,閱兵於我們而言也許是最好的成人禮。我們的成長,從非典抗爭中接手,到汶川地震中堅強,捐款贈物,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共抗苦難。我們看過08奧運,看過金磚會晤,看過一帶一路······手不釋卷之餘,我們也在學習的道路上積極進取,努力拼搏,企圖用知識改變命運,用青春回報祖國。這一點一滴的耕耘與付出,都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情演繹,我們久久佇立的地方,就叫作中國。這,便是我和我的祖國!

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


泱泱華夏五千年,我們都曾為祖國錦繡山河添一筆濃墨重彩,而此刻將這些經年往事提筆重書,流光世界盡入眼簾,不侷限於方寸室內。18歲,我在風景如畫的校園裡,看舉國上下燈火輝煌;看一季光影,灑落在夢城;看我的祖國,高樓聳立,兵強馬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