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74)戴維斯的智慧:金錢永不過時

戴維斯的智慧:金錢永不過時


戴維斯依然在威廉大街110號的辦公室裡,料理著他的保險投資組合,謝爾比偶爾會過來一下,順便聊聊自己的工作。不過,戴維斯對於鋁業、橡膠、汽車、或混凝土公司沒什麼興趣。這類公司會要求具備造價昂貴的工廠、維修和升級更新,這些都會造成公司消耗、令現金枯竭。在經濟衰退時期,這些公司會陷入虧損,所以,他們的盈利具有不穩定性。而且,新工藝技術或發明可能讓他們脆弱不堪,甚至陷入破產的境地。

縱觀整個製造業公司的歷史,長久存活的公司是很少的,除非它們能夠重塑自我,以擺脫被淘汰的命運。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在慶祝它們的200歲生日,它們現在出售的產品,與200年前美國國父們在世的時候並無二致。這些保險公司用客戶的錢進行投資,並從中獲利,而製造行業的公司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謝爾比雖然沒有像父親一樣一直跟蹤保險業,但他自己工作的紐約銀行已經教會了他 —— 銀行業與父親喜歡的保險業有很多相同之處。銀行與保險在運作上會傾向於非理性,富麗堂皇、華而不實的總部像一座巨大的陵墓。銀行永遠不會過時,因為

金錢永不會過時。謝爾比自己所在的銀行就是一個明證,紐約銀行早在十八世紀就成立了。

伴隨著其長壽之名,銀行業也有這乏味的名聲。因為,銀行業從來不會是潮流,所以投資者也不會為其支付交易溢價(這意味著,購買銀行股票不可能迅速賺大錢)。由此,你可能總是有機會以相對於其他類型公司具有折扣的價格買到銀行股,能以便宜的價格搭上銀行的成長。

(連載74)戴維斯的智慧:金錢永不過時


銀行是靠運用其他人的錢獲利的,所以,必須謹慎運用,魯莽的放貸行為是一種職業病。但是,有經驗的經理人可以將風險最小化,保持謹慎之智戰勝貪婪之心。

如果不是紐約銀行為謝爾比提供了熟悉這個行業的環境,他成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業內成功基金經理的道路,可能要多花上十年時間。

戴維斯那位再保險業的老友兼同事理查德·默裡,在謝爾比升任紐約銀行副總裁後不久,來到他們在緬因州的度假屋。儘管是戴維斯一家長期的老朋友,默裡完全不瞭解謝爾比在華爾街做什麼。

雖然,聊過很多次,默裡回憶道:“戴維斯幾乎從來不提他的孩子們。這樣一來,我對於謝爾比的印象就是一個愛玩的男孩、一個信託的受益人。他能在父親的領域裡很快自立門戶,並得心應手,我從來沒有想到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