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裡扒外”的留學生都是什麼背景?這三類人最多

近日來,留學生許可馨“恨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截止目前為止,許可馨本人公共賬號被封停,生身父母被一扒再扒,母校撇清關係,紀委介入調查,共青團開始關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許可馨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衣食無憂的人生高臺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民眾並未因此平息怒火,“頂上熱搜”、“嚴懲不貸”成了很多人的上網日常。

事實上,留學生群體發生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整體上看,愛國是留學生群體的主調。但總有一些留學生抱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一再挑戰公眾的底線。很多人不禁要問,留學生群體到底是怎麼了?“恨國”“辱國”的留學生都是些什麼人?

留學成績太差


“吃裡扒外”的留學生都是什麼背景?這三類人最多

在大眾的認知中,留學生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留學更是在學業上追求進步的直觀體現。但不得不說,近年來隨著留學群體的不斷壯大,留學也不再是優等生的專利。國內很多學生為了逃避高考壓力,很多人會選擇鍍金成為海歸。


“吃裡扒外”的留學生都是什麼背景?這三類人最多

再加上國外很多大學寬進嚴出,入學容易畢業難。很多成績較差的留學生畢業困難,為了迎合學校,披上“恨國”的外衣取悅校方,意圖矇混過關。前些年揚言“美國空氣甜”的楊舒平就是典型的代表。

富商子女


“吃裡扒外”的留學生都是什麼背景?這三類人最多

雖然留學越來越成為大眾的潮流,但明眼人都知道留學費用並非一個普通家庭能夠承擔。在留學生的群體中,家境優越的富商子女是其中的主力軍。這部分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缺少對社會的基本瞭解,也沒有底層社會的生活經驗。活在自己世界的寄生蟲缺少最基本的感恩,父母忙於事業也不會有及時的三觀導向。但凡遇到波折和困難就想起別人背鍋,“恨國”就脫口而出。炫耀自己身世和父母的許可馨就是典型的例子。

海外成長經歷


“吃裡扒外”的留學生都是什麼背景?這三類人最多

隨著留學越來越方便和普及,留學生低齡化是個很明顯的特徵。就像前段時間留英的留學生群體中,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就有1.5萬人之眾,如果綜合統計世界各國的小留學生,可以想象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群體。這些從小成長在海外的孩子,自小接受外國主流文化薰陶,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缺乏系統的民族認同和愛國教育,思想上很容易出現問題。

愛國教育是留學生的必修課


“吃裡扒外”的留學生都是什麼背景?這三類人最多

留學生因為特殊的人生經歷往往承擔著國民名片的作用。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僅代表著個人形象,更是外國人對中國瞭解的一個窗口。隨著近年來留學生“恨國”“辱國”事件的頻發,留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成為亟需補上的一門課。在留學生出國留學之前,要進行最基本的愛國教育和民族文化薰陶,在他們的內心種下愛國的種子。只有從內心認同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才能在一舉一動中體現自己的家國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