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佈局之社區商業!

商業地產佈局之社區商業!

從2017年起,我國商業地產進入併購與倒閉、輕資產與技術輸出、標準化與特色化並舉時代。全國性商業大集團逐漸成形,區域級商業集團積極布點,同時房地產商卻全面拋售與退出商業。

商業也正處在一個變革整合、異彩紛呈的嶄新時代。商業視野全球化,商業體量空前龐大,消費模式提檔升級,商業地產企業紛紛轉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政策下也對商業地產進行不斷洗牌,叢林法則時時發酵......在這個變化莫測的大時代,商業地產企業需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提前做好定位和規劃,從而適應新一輪的發展。

商業地產佈局之社區商業!

未來30%的房企將佔據70%的市場份額,對於中小企業來講現階段融資渠道緊縮,融資成本增加,大的購物中心及綜合體在人才及運營上面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大型房企正進入併購與拋售的熱潮,而更多的中小房企也開始另闢發展,搶灘登陸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出現,我國的社區商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社區商業主要以歷史形成的沿街商鋪為載體。這種商業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統一規劃,業態檔次普遍較低,社區商業功能不全。

商業地產佈局之社區商業!

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商業房地產的逐漸成熟,社區商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國內出現了一大批“購物中心”、“生活廣場”、“娛樂休閒一條街”等眾多社區商業項目。

國內的社區商業設施正朝著成為一種綜合建築、景觀、空間、聲音的體驗式場所,一種為社區居民創造的擁擠熱鬧的場所的方向發展。總的來說目前國內的社區商業普遍帶有濃厚的住宅底商特點,與國外成熟的社區商業模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在區域商業“巨無霸”與社區化商業齊頭並進的格局下,社區型商業將會側重於超市、餐飲、兒童親子、休閒娛樂等業態。

商業地產佈局之社區商業!

從各城市的社區商業發展規劃可以看出未來社區商業將具有以下特點:

1、各城市將大力發展社區商業中心;

2、居民日常購物消費將在居住地500米範圍內完成;

3、各商業行業種類將採取超市、便利店、專賣店、連鎖店、專業店等先進業態形式;同時既能滿足傳統的衣、食、住、行需要,又能適應新型的消費需求。

在社區商業佈局和發展上,相比大的購物中心具有以下優勢:

1、最後一公里的誘惑。開發商通過打造體量適中、特色突出、位於多個社區核心位置的社區商業(豐富的業態組合,便捷的吃喝、有了休閒生活服務等),把目光聚焦在“最後一公里”的概念上。

2、能夠滿足城市進程加快的需求。城市化進程下,二、三線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大量住宅湧現,隨之也將有大量商業出現,以滿足住戶的需求,社區商業未來最重要的定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場所。

3、社區商業操作相對簡易。社區商業常見以底商形式居多,有特定輻射區域,定位招商容易,投資回報週期短,難度相對較低,跨度較小的“開胃小菜”,往往成為一個住宅社區開發中的關鍵嬴利點。

4、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人們居住的消費基本上是生活性消費,社區商業便利、便捷便宜、日常生活化,都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

5、住宅融合商業社區商業檔次提升。如今的社區商業除了檔次上全面提升社區商業品質外,在開發和運營上都更加註重風情和特色,商業和住宅需要更有機的融合,為業主營造和提供高品質的便利生活方式。

佈局社區商業的同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商業設計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大部分開發商以開發住宅的概念建造商業物業,設計時缺失長遠的經營眼光,在商業比例、平面佈局、建築設計、商業定位、業態規劃和麵積配比方面存在種種弊端,商業建築不能滿足租戶的要求,或與住宅社區的整體環境格格不入。

2、規劃很美、運營很難。實際操作中,將商業運營起來是一個難點,若是開發商將所有商鋪出售,在後期將難以把控樓盤商業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業態及商家品牌把控)。

3、業態缺乏統一規劃。缺乏統一規劃的業態會顯得形象檔次較低,功能欠缺,不能很好地滿足社區需求。通過業態統一規劃,打造社區商業特色主題,也是未來吸引社區及周邊居民消費的重點之一。

4、如何增加客戶滿意度,使社區商業客群趨向穩定。社區商業主要提供社區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務,具有經常性、便利性的特點,因此具備持續性消費的先天優勢,市場基礎穩定,容易形成消費黏性。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提升客戶滿意度,開發商應當開始由單純關注商鋪銷售轉向重視商業經營。

不管是做商業還是做社區,不管是做企業還是做人,關鍵還是要回到誠信經營、規範運營的軌道。擁有匠心精神去打造產品,使匠心精神成為企業之魂,企業才能立足於現在,深耕於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