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慜剷傷戈麥斯,斷腿事故頻發,國際足聯為什麼不禁止剷球?

兩天前的英超比賽,發生了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一幕。孫興慜在回追過程中,剷倒戈麥斯,導致後者腳踝90度彎曲,重傷離場。這已經是足壇第N起“斷腿”事故了,“斷腿”給球員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那麼國際足聯為什麼不禁止剷球呢?

孫興慜剷傷戈麥斯,斷腿事故頻發,國際足聯為什麼不禁止剷球?

影響比賽精彩程度

國際足聯不禁止剷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擔心禁止剷球會影響比賽的精彩程度,想象一下,如果不允許剷球,你將很難從那些控球優秀的球員腳下搶走皮球。南美那些腳下技術華麗的球員會主導比賽。而歐洲足球的激烈對抗和拼搶將很難看到。

孫興慜剷傷戈麥斯,斷腿事故頻發,國際足聯為什麼不禁止剷球?

剷球不好界定

剷球其實屬於攔截球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種方式比較特殊,搶截的隊員屬於倒地的情況的攔截對方皮球。如果在激烈的拼搶中,剷球隊員出現的身體失去平衡的情況,到底是屬於剷球還是不屬於剷球?裁判該掏牌還是不該掏牌?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因此,目前並沒有嚴格規定不允許剷球。

但是國際足聯允許剷球並不是可以肆無忌憚的剷球。以下幾種剷球情況屬於犯規動作,一旦裁判認為動作魯莽,甚至還會吃到紅黃牌。

  1. 先鏟到人,後鏟到球。
  2. 先鏟到球,後鏟到人但是動作過大。
  3. 雙腳齊飛,
  4. 亮鞋底
  5. 背後剷球

重點說一下背後剷球,國際足聯對於背後剷球有很嚴格的規定,那就是無論是否鏟到皮球,只要對控球隊員實施背後剷球就屬於犯規動作。如果背後剷球碰倒對方球員,裁判可以出示黃牌甚至紅牌。

孫興慜剷傷戈麥斯,斷腿事故頻發,國際足聯為什麼不禁止剷球?

雖然,國際足聯關於背後剷球有很嚴厲的規定,但是隨著足球不斷髮展,對抗激烈程度不斷的提升。正面的剷搶也會對球員帶來巨大的傷害。不知道國際足聯會不會因此對剷球動作進行進一步規範和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