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也能走遍世界!從四川到貴州,樂山男孩開啟全國巡迴挖鱔之路

為了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很多時候人不得不走一些彎路。在彎路上走著走著,就會不斷想起自己的初心是什麼。

四川樂山犍為縣的大娃曾經沿著父親設計好的路線走,上大學,然後當上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他始終忘不了,自己喜愛的事情是挖鱔。如今,在西瓜視頻上他靠挖鱔收穫了數百萬粉絲,也找到了初心。

大娃的父親是職業鱔魚捕手。夏秋季節,父親通常九點鐘出門,挖到傍晚6點鐘回家,次日清晨,母親把前夜的戰利品帶到農貿市場擺攤,一家人以賣鱔為生。

打野也能走遍世界!從四川到貴州,樂山男孩開啟全國巡迴挖鱔之路


小村裡四處是水溝和稻田,沒有太多娛樂項目,跟在父親身後摸魚是大娃唯一的消遣。10歲時,他第一次成功抓到了黃鱔。他模仿父親,先把水掏幹,用周邊的稻草把黃鱔困住,趁其不備伸手一抓。折騰了半個小時,大娃順利抓到了一條小鱔。

鱔的手感滑溜溜的,有時抓住了也會迅速掙脫,大娃覺得很刺激。父親卻極厭煩大娃跟著他挖鱔,在他看來,挖鱔是件沒出息的事,算不上一份工作。他希望大娃好好讀書,以後在城裡謀個正職。

但一放假,大娃還是會偷偷溜出去挖鱔,有時一天能挖7、8斤,放到市場上能賣四五百塊。挖鱔好玩,又能賣錢,大娃覺得這是超值的事情。

大娃簡直是挖鱔痴人。大學附近有一片農田,報到當天,大娃在學校附近轉了轉,看到這裡有挖鱔的條件,樂壞了。軍訓期還沒結束,他就拿著手電筒,帶上一套便於更換的衣服,跑到田裡挖了幾斤鱔。挑了條品相好的送給教官,剩下的拿去市場賣掉。

大學期間,大娃大部分空閒時間都呆在學校周邊的農田,偶爾有散步的同學經過,看見他在田裡鑽來鑽去,渾身蹭滿了泥,說他是“土巴子”。

打野也能走遍世界!從四川到貴州,樂山男孩開啟全國巡迴挖鱔之路


大娃不在意這些嘲笑的聲音,他同樣看不起把時間浪費在網絡遊戲裡的人。大學畢業後,大娃回到老家的通信公司上班,過著朝九晚五、五險一金的穩定生活。

人生正朝著父親眼中的正軌穩步前進,卻離自由越來越遠。這時候,他無意間翻到網上一條視頻。畫面中,一個人正拿著鉤子吊鱔魚。視頻的播放量不多,吊鱔技術看起來也業餘,大娃覺得,自己要是拍視頻,肯定比他強。

晚上,大娃拿著自己捏的鉤子,跑到水溝旁,一邊釣鱔,一邊拿手機胡亂拍了一條。

沒想到,隨手一拍的視頻,居然在西瓜視頻上收穫了數千播放量,還有人私信大娃,想買他的鉤子,願意出合適的價錢。

對大學生大娃來說,這真是個奇怪的要求,不過淳樸的大娃還是答應了。做鉤子的成本不高,但需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仔細製作,大娃花半天時間做了三個,很快收到對方40塊的轉賬。

才幾千播放量,就有人找自己買鉤子,要是做成產業鏈,或許就不用坐班了。受到了啟發,大娃沒事兒就拍自己挖鱔、吊鱔的視頻。找他買鉤子的人越來越多,大娃乾脆辭了職,每天專注回覆私信,統計好訂單,再讓家人幫忙製作鉤子。小生意越做越起勁,父親逐漸接納了大娃挖鱔,他認為這是進階的事業,和單純挖鱔賣鱔不同。

打野也能走遍世界!從四川到貴州,樂山男孩開啟全國巡迴挖鱔之路



大娃有了自己的粉絲團 “鱔家軍”,每晚9點,準時守在線上等他挖鱔。每次直播,大娃都能挖到數量可觀的鱔,有人覺得不可思議,質疑他是白天買好了放進泥田,晚上再挖上來。

為了消解大家的懷疑,今年夏天,大娃發起一場巡迴挖鱔,和父親從四川挖到了貴州。

最刺激的一站是深圳。那天晚上,大娃在幾十名網友的圍觀下,挖到一條2.3斤的緬甸巨貨,驚呼聲此起彼伏。他赤腳走到泥塘邊上,把鱔放在網友們手中,讓他們逐個摸了一把。

現在大娃已經是西瓜視頻上戶外打野的頭部主播 ,他所呈現的打野生活,讓觀眾看見了世界上新一種生活的模樣。

從坐在辦公室裡的上班族,到赤腳踩在泥漿裡的鱔魚捕手,大娃很慶幸當初果斷離職,迴歸了自己的樂園。

大娃所過去的徘徊、猶豫和轉折,其實很多人都經歷過。有的人選擇了妥協,有的人堅持了初心。而在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短視頻幫助他實現了自我。在西瓜視頻上,像挖鱔這樣小眾的內容還有很多,房車、海釣…這些豐富、有趣的內容讓創作者實現自我的同時也讓更多人通過短視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