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在“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展上展出的信訪珍貴史料,背後有什麼故事

日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辦的“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展覽以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主題,以編年體為時間主線,安排設計了序廳、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五個部分,全方位立體化呈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奮鬥實現的偉大跨越,清晰展現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深刻揭示新中國70年鉅變背後的深刻道理。

在此次成就展上展出了1951年5月,毛澤東關於重視人民來信的指示:“必須重視人民的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繫的一種方法,不要採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這一指示是信訪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揭秘|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展上展出的信访珍贵史料,背后有什么故事

在這重要指示的背後

藏著哪些故事?

翻閱厚重的歷史

我們一起來探尋

毛澤東非常重視群眾來信,經常拆閱群眾寄給他的信件,並儘可能地回信。時光回溯到1921年,江西萍鄉安源煤礦的兩個工人給毛澤東寫信,反映他們那裡的情況。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親自來到安源煤礦和工人們促膝談心。後來,我們黨在安源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成為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秋收起義後,工農紅軍上了井岡山,紅色政權建立後,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更多、更密切了,並以紅色政權的名義與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了各種渠道的聯繫,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吸收人民群眾參政,人民信訪活動更加廣泛。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人民群眾保持著廣泛、密切的聯繫,許多來信都是他們親自批閱的,許多來訪人都是他們親自接待的。從這些信訪中,我們黨吸取了大量的、有益的建議,不斷改進工作,密切了黨群關係。在延安,群眾向中央領導同志反映問題,只需向收發室的同志講一下就可以進去。在棗園,當地許多群眾都和毛澤東談過話。有一次,群眾給毛澤東寫信,反映中央警衛部隊打圍牆,把農民的土地圍進了自己的院裡。毛澤東閱信後立即作出指示,群眾的土地一畝也不能侵佔,如果要用,也要和群眾商量,哪能打圍牆把群眾的地圍進去呢?要把土地歸還給群眾,並向群眾賠禮道歉。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批示的人民來信很多,通過人民來信提供的信息,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解決失業工人、失業知識分子就業問題,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當時,大批失業工人、知識分子和失學學生生活困難,紛紛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寫信、走訪,要求就業、救濟、就學。這些情況引起了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的極大關注。毛澤東明確指出:必須認真地進行對於失業工人和失業知識分子的救濟工作,有步驟地幫助失業者就業。在周恩來主持下,政務院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採取了措施,還號召各地工商企業中的工人、職員與工商業者,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互相協商、共同努力,找出適當的方法,爭取經濟形勢好轉能早日到來。1950年6月17日,政務院發佈《關於救濟失業工人的指示》,同日,又批准《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不久,國民經濟形勢開始好轉,就業人數也越來越多。

由於當時各級黨、政機關的信訪機構不健全,信訪幹部少,直接影響了對人民來信來訪的處理。針對這種狀況,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於1950年11月29日給毛澤東寫了報告。次日,毛澤東以中央的名義在報告上寫了批語,指出:“我們同意報告中所提意見,請你們對群眾來信認真負責,加以處理,滿足群眾的要求。對此問題採取忽視態度的機關和個人,應改正此種不正確態度。望加檢討,並盼電覆。”

1951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再次給毛澤東寫了一份關於處理群眾來信情況的報告。毛澤東於5月16日作了極為重要的,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批示:“必須重視人民的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繫的一種方法,不要採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如果人民來信很多,本人處理困難,應設立適當人數的專門機關或專門的人,處理這些信件。如果來信不多,本人或秘書能夠處理,則不要另設專人。”這一批示更具體、更明確、更深刻,至今仍在指導著信訪工作。

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和關心信訪工作,許多中央領導同志都以身作則,親自閱批信件或研究信訪工作。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信訪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信訪工作日新月異,信訪制度不斷完善,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正在向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綜合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媒體報道,部分內容摘自《人民信訪史略》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