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買不起名牌衣服,卻有普通衣物幫我們遮風保暖;吃不到山珍海味,卻有山間蔬食得以嚐鮮;去不了世界那頭,還有近處日出日落等待我們欣賞。

我們生活的世界似乎在朝兩極方向發展:經濟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可是人們感到滿足與快樂的敏銳度卻越來越低。童年時期,一個冰淇淋就能撐起一個夏天美好的回憶;如今,我們的快樂似乎更多時候與金錢直接掛鉤。

我們很少聽到窮人拍著胸脯坦蕩地說:“我很窮,但卻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們往往在潛意識裡默認:窮人就註定痛苦。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位生活清貧的日本阿嬤卻帶著8歲的孫子過著內心愉悅充實的生活。他們住在一個河邊破屋,吃著樸素的一日三餐,穿著簡單的粗麻布衣服,卻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活出了現在很多人都羨慕不來的幸福感。

他們身上到底藏著什麼不被外人看見的“快樂秘密”呢?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上文中提到的阿嬤是日本相聲演員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的外婆。德永昭廣的父親死於核輻射,母親迫於生計在廣島開了一家小酒館,卻從此沒有時間照顧年幼的昭廣。

於是,8歲的昭廣被寄養到佐賀的外婆家。初到佐賀的昭廣只感受了被貧窮拮据包裹住的羞恥感,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卻跟著開朗樂觀的外婆感受到了貧窮下的幸福生活。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島田洋七的外婆


後來,島田洋七將自己童年時與外婆生活的故事編輯成冊,就有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寫這本書時正值日本經濟衰退、就業率下降、自殺率高攀的特殊時期。島田洋七想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失去很多卻依然樂觀開朗的外婆”的故事鼓勵年輕人振作精神,勇敢向前。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佐賀的超級阿嬤》


這位佐賀的超級阿嬤曾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

如何能夠在貧窮下依然過得開心?如何能夠在亂世中依然活出幸福?這定然是你我都曾疑惑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通過《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來談一談貧窮生活中的“快樂哲學”

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德永昭廣8歲剛被送到鄉下的時候,就被阿嬤家破舊的茅屋“驚愕地直翻白眼”。在學校裡,由於是新來的學生,昭廣也交不到什麼朋友。阿嬤對昭廣一開始的不適應都只是默默陪伴,從不多說什麼。

唯獨有一件事,阿嬤會時常在昭廣面前唸叨:“要帶著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你一笑,旁邊的人也跟著笑了。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正因為阿嬤不厭其煩的叮囑,使得昭廣不管走到哪裡都會笑著跟人打招呼。大家沒有因為他家窮而不接受這溫暖的笑容,反而都用真誠的笑容回應昭廣。

很快,昭廣就熟悉了佐賀並且交到了很多新朋友。阿嬤知道,

從沒有人會對處境艱難還笑著努力的人惡言相向,所以才總是叮囑德廣君展露真誠的笑臉。

瑞典Uppsala大學曾研究發現,當看著他人微笑時,一個人想要皺眉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微笑本身是具有感染力的,微笑在讓自我感覺良好的同時也能讓他人感覺快樂。甚至有研究發現,一個微笑對大腦所產生的刺激可與2000塊巧克力給人帶來的快樂相比擬。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微笑著生活

昭廣的阿嬤從未學過有關微笑的科學,但是她卻能從自己的經驗中總結出人生智慧並傳授給外孫昭廣,真是一位智慧而又溫暖的阿嫲。


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

阿嬤和昭廣居住的門前有一條小河,河流的上游是一個菜市場。每天阿嬤都會從門前的河流裡拾起從上游漂流而來的蔬菜、水果,作為當天晚餐的材料。年幼的昭廣一開始不明白阿嬤為什麼總是撿別人不要的蔬菜,甚至還覺得撿別人不要的破爛是件丟人的事情。

可是阿嬤卻告訴他:“尾部開叉的小蘿蔔,切塊煮起來味道都一樣。彎曲的小黃瓜,切絲用鹽拌過後味道也都相同。”既然是從河裡飄過來的,為何不將它們當做一種美好的饋贈呢?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有些人,並非擁有很多外在物質,卻活得簡單開心,往往因為他們更擅長剝繭抽絲、擁有越過表面看本質的能力。

不論是開叉的蘿蔔還是彎曲的黃瓜,無論是擺在市場裡出售還是被人遺棄,它們的本質就是一顆蔬菜,只要做法得當,味道自然好。

阿嬤正是因為看到本質,不去過分關注外在,才能獲得被很多人都忽略掉的快樂。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越豐富,人們就越是容易覺得只有擁有的東西足夠多我們才會感受到快樂。

買不起名牌衣服,卻有普通衣物幫我們遮風保暖;吃不到山珍海味,卻有山間蔬食得以嚐鮮;去不了世界那頭,還有近處日出日落等待我們欣賞。

幸福從來不是得到最好的東西,而是用好的心態看待自己正在擁有的事物。

按自己想要的方式過活,因為是自己的人生

昭廣的阿嬤在年輕時曾有著寬裕的家境,但是後來丈夫很早離世,加上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使得阿嬤飽經歲月的磨難。阿嬤的一生失去過很多東西,後半生一直靠做辛苦的清潔工養活7個兒女和孫子昭廣。

讓人敬佩的是,命途多舛的阿嬤卻一直熱愛著生活,從未想過要放棄。因而每當阿嬤看到報紙上自殺的新聞,都會感慨:“何必為了面子而死,做自己就好。”面子在阿嬤眼中,變成了特別不值錢的東西。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德永昭廣在成年後曾帶著女朋友離家出走,在佐賀的阿嬤家暫住過一晚。昭廣本以為阿嬤會追問女朋友的來歷或者責備他帶女友私奔,卻沒想到阿嬤什麼也沒問,只是告訴他“往東邊去吧,東邊勞動力需求大。”

在這之後,昭廣一路東行到了關西,便拜師學藝,決心以後做一名相聲藝人。當時的他落魄無比,婚事遭到反對,阿嬤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對昭廣說:“人必須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過活,不要跟我道歉,昭廣,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人生。”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正因為阿嬤對昭廣的這句話以及阿嫲每天四點起床工作的樣子支撐著昭廣努力為自己的人生打拼。自己選擇好的人生,為此認真負責就好,何必為此而道歉呢?這大概是阿嬤想教給昭廣的另一個智慧吧。

結語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住豪宅開名車可以很幸福,但誰說住茅草屋吃野菜就不能體會到同樣的幸福呢?今天我們一起閱讀的《佐賀的超級阿嬤》就剛好為我們展示了隔代祖孫清貧而又幸福的溫暖小故事。

這位日本阿嫲用快樂的一生證明:沒有錢,也可以很幸福


阿嬤和昭廣沒有錢,可是他們有讓人感到溫暖的笑容;他們吃著河裡面撿來的蔬菜水果,卻能獲得同樣的開心;他們有著艱難的人生,卻都很努力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這樣的人生,難道不可以被稱之為美好的人生嗎?

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越發達,人們就越容易被外在的東西迷惑雙眼,從而看不清事物的本質。

我們總以為幸福就是擁有很多耀眼的東西,卻忽略了幸福其實更多是一種內心感受。從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開始,讓我們學會從簡單的生活中感受流淌其中的幸福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