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成年人,在微笑中崩潰

有多少成年人,在微笑中崩潰

年初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就是《綠皮書》。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不僅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摘走了最佳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白人與黑人,兩個人面對著各自的困境,滋生了深厚的友誼……這是近年來,美國電影的主流。於是我們便又看到了一部同類型的電影:《觸不可及》!

這部《觸不可及》與《綠皮書》一樣,都是在用一種美國式的幽默風格講述一個黑人與白人相處的故事,然後在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刻的友誼。故事本身輕鬆詼諧,但背後的主題卻非常沉重,因為不僅有種族的,還有生活上的。《綠皮書》裡的白人待業在家,其實恰是美國製造業斷崖式滑坡,“紅脖子”白人代表特朗普上臺的大背景的真實寫照。

有多少成年人,在微笑中崩潰

而在《觸不可及》當中,僱用、護工的膚色進行了對調,重回原來白人為僱主,黑人為護工的套路。黑人面對無著的生活,地下的地位,卑賤的工作,還有隨時可能面臨的牢獄之災,但白人主顧並不是也沒有問題,他曾經是成功人士,富貴多金,然而由於意外身體殘疾,照顧他的人都對他畢恭畢敬,這種畢恭畢敬,恰是他最反感的,他不希望別人把他當病人,因為那就相當於不把他當人,於是,他不斷的更換侍從,而玩世不恭,毫無經驗,對白人滿是蔑視的黑人雀屏入選!

他入選,因為他並不把自己的這位殘疾主顧白人另眼相看,反正在他看來,他所有的問題,都是白人造成的,而白人,都一樣。因此他不覺得自己的主顧特殊,但這正是白人主貴感覺最舒服的一點。於是,這兩個都面臨著崩潰邊緣的男人,相互扶助,互相取暖。

有多少成年人,在微笑中崩潰

對於黑人來說,他在求職得到這份工作之前,已經崩潰了。給妻子找的公寓漏水,條件極差,兒子不理自己,還剛釋放出來,自己的父親以監獄為家,甚至兩人還曾在一個監獄,父親在獄中對兒子說“歡迎回家”。黑人朋友要他重操舊業,告訴他都是easy money,然而他回了一句“沒有錢是容易賺的”。因為崩潰,他只能去做自己最不願意的,伺候人的工作。

而對於白人來說,其實他的每一天都是崩潰的。一個健全的人因為喜歡玩極限運動失去了運動能力。他會不崩潰嗎?但他還要每天擺出一副幸福善良的臉孔,連他自己都厭煩這樣的自己,所以他只能靠任性來發洩,看慣了別人崇敬的嘴臉,需要被人不重視,其實黑人與他產生友情的那段時間真的有好好照顧他了麼?並沒有!黑人只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但白人卻從來沒有被這般對待過,所以他覺得新鮮,並不是說那段時間他就不崩潰,只是因為別的事而忽略了自己崩潰的內心,這一點終於在筆友“奔現”之後爆發了。他自暴自棄的樣子,像極了黑人崩潰之後的樣子。

有多少成年人,在微笑中崩潰

成年人的崩潰,並不是號啕大哭,跳樓臥軌,而是悄無聲息的,從自暴自棄開始,當別人問他的時候,他也只會微笑著說一句“我沒事”。而這句“沒事”,恰是崩潰的結局——就好像我們被客戶折磨的要死,卻依舊會發一個微笑的表情,道一聲“好的”。

當一個成年人給你發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笑臉,其實就說明他已經崩潰了!因為成熟,讓我們可以在沉默的微笑中慢慢崩潰。這也是為什麼黑人和白人結下了友誼,因為只有他知道他的崩潰,也是有他理解他的悲哀。最後的結局他們都解脫了麼?當然沒有!電影之所以叫做《觸不可及》其實寓意就在這裡。幸福遙不可及,不是你有錢或者有地位就可以得到。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個夥伴,陪我們一起走過這崩潰的邊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