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近期颱風的話題較多,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於9月16日強勢登陸廣東沿海,威力強大,造成華南多地迎狂風暴雨。據中央氣象臺稱風王“山竹”登陸時的強度14級,在1949年以來登陸粵港澳的颱風中名列前十。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關於颱風,大家也很熟悉了,但很少人熟悉其中的命名,不妨來梳理一下大家都特別關心的颱風命名的那些事情:

颱風的命名是怎麼產生的?

為什麼每次颱風命名都要說到日本氣象廳?

長期以來為什麼日本氣象廳掌握著颱風命名?

目前為止為什麼中國對臺風沒有命名權?

關於第一個問題:颱風的命名是怎麼產生的?

其實關於颱風的取名是有一定講究的,並不是想叫什麼就叫什麼,而是按照既有的命名規統一命名的。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世界氣象組織

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地區、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中國大陸提供的10個名稱是: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山竹就是泰國取的名字,泰國! 泰國! 泰國!颱風的名字也暴露出了各個國家的小心思,顯然泰國屬於自然控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所以說,颱風命名是個技術活,需要大家一起來按照規則開展。

但是!需要清楚的是:有權提供颱風名字並不等於有權命名颱風 !

那麼問題來了,誰掌握著颱風命名主導權呢,是我們的鄰居日本,日本氣象廳。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日本氣象廳

百度百科告訴我們,日本氣象廳除了負責國內的氣象事務也負責給予在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麵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國際編號及命名。說白了就是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颱風都是它管。所以說,南海臺風的命名也是日本氣象廳負責的。

這也解釋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每次颱風命名都要說到日本氣象廳?

雖然提供颱風名字的有14個國家和地區,但有命名颱風的只有日本氣象廳,因為氣象學界公認的,也是最權威的都在日本。

日本本身就是個多災,資源匱乏的國家,這就不得不要求日本集中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防災減災的工作當中,二戰後隨著經濟崛起和技術的進步,為日本氣象方面的投入提供大量支撐。長期積累下來,日本在氣象方面的長足進步贏得國內外的普遍認可和信任。

一方面日本在氣象水平上亞洲領先,為其在亞洲領域發言權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其在專業性、獨立性、公開性上,讓日本氣象廳的國內國際公信力都很高。日本氣象廳氣象數據公開透明,準確度,效率性方面也在亞洲是領先的,出了自己國民防災減災使用,公開資料和數據也完全能滿足其他區域內國家的需要,這其實在亞洲很少有國家做的到。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既然日本佔據颱風命名權利,也自然解釋了第四個問題:目前為止為什麼中國對臺風沒有命名權?

我國其實在受害程度上基本和日本類似,多災,防災大國。但是由於過去歷史欠賬和基礎投入不足,我國氣象部門實力和權威性比起日本還有差距,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不過這種差距在逐漸的縮短,甚至這幾年有趕上日本的地方,所以我們在爭取氣象地區主導權的路上還有很多發揮餘地。

颱風山竹後的反思:日本掌握著颱風命名權而中國沒有?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