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前段時間,北大學子弒母案

在網絡上再次發酵。

4月26日,這起案件的嫌疑人吳謝宇終於在機場被警方抓獲。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吳謝宇本是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

一個保送北大、GRE成績全球前5%、拿到波士頓offer即將去留學的的棟樑之才,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這樣一個高智商的才子,為什麼做出了這麼喪盡天良的事?

目前還未查出具體的殺人動機。

但是網絡上卻炸開了鍋:肯定是吳母對吳謝宇的教育嚴格到極致了。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眠羊不參與這種談論,但是眠羊知道吳謝宇和吳母之間肯定發生過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讓眠羊想起一部由真人真事故事改編的電影——《惡行》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這部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血淋淋地向我們展示弒母的整個過程和原因。

蒂蒂是個單身母親,在外人看來,她不幸卻又堅強。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好不容易從前夫的魔爪中逃脫,原來的房子又被卡特里娜颶風摧毀,搬家之後她孤身一人照料身患重病的女兒吉普茜。

而吉普茜差不多是個"廢人"了。

雖然年輕卻多病纏身:癲癇、癱瘓、貧血、吞嚥困難、乳糖不耐……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不僅各種惡病纏身,智商也只有7歲。

吉普茜維持生命只能靠導流管注入營養劑,進醫院急診室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女兒身體羸弱,所以蒂蒂一直把她保護得很好。

她不僅24小時關注女兒的動向,白天喂藥,晚上哄睡覺。

甚至把女兒15年所有的病情都詳細記錄了下來,熟記了家裡每一種藥的用法。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在旁人看來,蒂蒂就是"美國好媽媽"無疑了。

吉普茜也很懂事,從小乖乖地接受治療。

雖然她沒有什麼朋友,卻一直都說:"媽媽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這兩個人,簡直就是當代相依為命的模範母女。

當眠羊也以為這部劇講的就是母慈子孝、人間真善美的故事時,詭異的鏡頭又讓人感到疑惑。

在接受電視臺採訪後,吉普茜會悄悄問蒂蒂:"我表現得好嗎?"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蒂蒂說吉普茜吃甜食會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可是醫生卻說她根本沒這種病。

新鄰居來家裡和吉普茜聊天,蒂蒂卻總是悄悄監視著她們。

這眼神,讓人不寒而慄……

就連蒂蒂照顧吉普茜所做出的舉動也令人費解。

她禁止吉普茜化妝打扮、不許隨意上網。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即使吉普茜可以下地行走、正常思考,她還是日復一日地給女兒洗腦,讓她相信自己有病……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

7年後蒂蒂被警察發現身中數刀、陳屍家中。

隨著她的死,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

原來吉普茜根本沒有病!

十幾年來,蒂蒂編造了一個巨大而又可怕的謊言,來欺騙所有人,包括吉普茜。

為了博取周圍人的同情,為了騙取慈善機構的鉅額捐款,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她捏造了根本不存在吉普茜身上的病症,給吉普茜下毒、喂藥、扎針,嚴厲監管她的一切社交活動。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據不完全統計,吉普茜共計訪問過150名不同的醫生,曾吃下不計其數的藥物。

不僅如此,她還接受過多次手術,包括胃腸手術、眼部手術,甚至摘除唾液腺手術。

一旦有醫生髮現女兒沒病,蒂蒂就立馬把吉普茜帶走,銷聲匿跡。

直到吉普茜偷聽到醫生說話,在偶然中發現自己並沒有乳糖過敏的反應,雙腿也可以行走自如……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內心渴望自由的她會怎麼擺脫母親束縛的牢籠呢?蒂蒂又是怎麼死的呢?學姐在這裡就不劇透啦~

而更讓人不敢置信的是,這詭異、恐怖的故事完全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這是現實生活中的吉普賽(化名吉普茜)與母親迪迪(化名蒂蒂)。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沒有人敢相信,這樣看似和樂融融的母女,竟然隱瞞著如此驚悚的秘密。

在母親被發現陳屍家中後,女兒變成了這起謀殺案的最大嫌疑人。

照片裡是26歲的吉普賽,她因為這起弒母案被判10年有期徒刑。

外媒曾訪問過吉普賽,這個現實生活中被母親囚禁、灌藥24年的少女,究竟是在怎麼樣的煎熬中活下來的?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小的時候,我從未反抗過,因為覺得母親都是對的。但後來我開始困惑,因為要配合她,我一直沒辦法正常生活。而媽媽還特別嚴格地限制我的社交,不允許我隨意和人接觸,害怕我暴露自己沒有生病的事實。"

"最近幾年,她還開始對我使用暴力,只要我不願吃藥或做檢查,就對我拳打腳踢。而在她發現我試圖上網交友後,直接將我鎖在了床頭櫃上,還威脅說'要砸爛你的手'。這一切讓我十分痛苦,開始想要反抗。"

現在還被關押在格林監獄的吉普茜,已經蓄了長髮,自從擺脫掉母親,沒再吃任何藥物的她,還胖了15斤。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訪問中吉普賽告訴眾人

:"我覺得在監獄裡,比我和母親在一起時自由多了。"

母親迪迪對吉普賽的這種軟性施暴行為,在心理學中被定義為"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徵"——

照顧者捏造或誘發被照顧者的身心疾病,以此取得別人的同情或者憐憫。

《惡行》要呈現的也不止是這種怪病,而是更廣泛的、病態的親子關係。

實際上,就是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對方。

在中國,這種父母太常見了,這幾乎是一個文化現象。

他們最明顯的特徵是——

喜歡向你提要求,喜歡批判你,經常對你指指點點。

一旦你的行為令TA不滿意,TA就會很情緒化、焦躁不安;如果有不好的後果產生了,都是因為你的不配合;你如果逆反,TA就會自怨自艾;"為了你好"、"你不孝順"這類的話語是TA們的口頭禪……

例如在綜藝《我家那小子》裡朱雨辰他媽媽對他所做出的舉動。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朱媽媽每天凌晨4點起床給朱雨辰熬梨湯,一天兩瓶,還要拿著空瓶給媽媽檢查。這一喝,就喝了十年。

他媽媽對他的控制慾還不止於此。

朱雨辰進劇組,她要跟著,安排他的起居;朱雨辰發的每一條微博,她都要抄一遍;朱雨辰每段感情她都要干預。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這些手段,不輸迪迪。

她們把自我奉獻給了子女,卻無形中也把子女的自我給拿掉,這種奉獻是強制子女接受的。

孩子成了傀儡,成了提線木偶,甚至是自己實現願望、滿足心理需求的工具。

這種愛,是病態的,也許該吃藥的,並不是孩子。

弒母、分屍、逃亡,這部電影比北大弒母案更加可怕!

紀伯倫在1923年寫下的詩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今天讀來,依然振聾發聵——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孩子要承擔的,不是你的期待,而是他們自己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