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一來,電影圈就亂了|大象公會

「美國電影史上的世界末日。」

文|調反唱唱

1918 年的最後幾個月,一場災難席捲了美國。

這種後來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瘟疫,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流行病之一,在美國造成 67.5 萬人死亡,是美軍一戰死亡人數的五倍多,超過了其 20 世紀任何一場戰爭中的死亡人數。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 「西班牙流感」感染者的死亡率在 3%-10%,最終在全球範圍內殺死 5000 多萬人

意外受害者之一,是當時剛剛發展壯大的好萊塢。

一戰期間,美國電影業剛剛趁機打敗了曾經的行業霸主——法國和意大利,成為全球電影工業的中心,結果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陌生瘟疫,而迎來了一場電影學者所謂「美國電影史上的世界末日」。

關掉電影院!

1918 年 9 月下旬開始,隨著病毒蔓延開來,全美 80% 的電影院歇業,時間從一週到兩個月不等,15 萬員工因此失去工作。

很難準確量化西班牙流感對美國電影業的財務影響,但是有數據顯示,影院關閉造成的損失約 4000 萬美元,換算成今天的美元要接近 6 億美元。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電影生產也遭受重創,好萊塢產量減少 60%,東海岸電影業完全停產,流行一時的戰爭片風潮因此戛然而止。

電影對民眾的巨大號召力,似乎也被恐怖的病毒驅散了。1919 年,默片影星瑪麗·璧克馥在火車上打了個噴嚏,所有乘客捂著鼻子自動退散開。

面對行業末日,廣大從業人員並未束手待斃。

一些影院老闆積極參與抗疫宣傳,如密歇根有 120 多家影院的經理下令在影院門口張貼廣告,向公眾普及流感知識,試圖擔當起新的社會角色,扭轉電影院在疫情中的形象。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另一些電影院則更加進取,試圖以實際行動證明:電影院並非是為大眾提供廉價娛樂的不安全場所,而應該成為向公眾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教育基地。

爭取之下,底特律的幾家影院成為了第一批重新開張的實驗地,每次放映正片之前,影院先為觀眾播放衛生部提供的教育幻燈片,內容包括全國疫情數據、流感病因,以及避免和抗擊流感的方法。

這些影院也盡力保證觀眾安全,在開始售票前對影院全方位消毒,安裝最先進的公共通風系統。影院門口張貼的觀影須知寫道,如果有咳嗽或打噴嚏的觀眾不用手帕捂住口鼻,會立刻被工作人員請出影院。

這幾家影院的做法,受到了美國各地區政府的認可,它們紛紛鬆口,允許更多的電影院重新開業,加入對抗流感的隊伍。

電影製作行業也選擇了類似的策略,1919 年 10 月 8 日,第一部關於流感的教育電影《蔓延的西班牙流感》上映,由底特律衛生專員詹姆斯·w·英茨親自執導,當地教育電影公司大都會出資拍攝。

在電影的高潮片段,年輕女子之所以感染疾病,是因為親吻了一位即將去營地的士兵。

不過,這部教育意義一目瞭然的電影,卻被外界質疑不懷好意,因為它拍得實在太引人入勝了——心理學家路易斯·塞斯頓表示:「如果一部聲稱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太具有娛樂性,我們最好再看一遍,以辨別它是不是真的有教育意義。」

無論如何,電影業還是在防疫方面受到了肯定。

疫情過後,紐約市衛生專員羅亞爾表示:「人們因進電影業感染的概率,遠遠小於受到教育的概率。電影業在疫情期間是全國最偉大的教育力量。」

長時間隔絕娛樂活動之後,人們對久別的電影院也更加依賴。1919 年 12 月,全國電影恢復營業,結果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最高上座率。

然而,很多電影人都沒能等到這一天。

死神降臨好萊塢

疫情爆發後的好萊塢,每週都有電影從業者患流感死去,《電影世界》雜誌刊登的訃告往往佔據大篇幅版面。

死去的明星中,最大牌的要數哈羅德·洛克伍德。這位參演過 64 部電影的默片巨星,死後數月裡個人影集被搶購一空,粉絲們衝進他所在的 Screen Classics 公司,要求重映他生前最著名的作品《藍色牛仔褲》。

Screen Classics 公司最後決定,製作七部哈羅德·洛克伍德參演的故事片合集,打包售出給影院。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 哈羅德·洛克伍德簽名照在他去世後售價高達 700 美元

另一位著名感染者,是身價上億的女星麗蓮·吉許。她在片場感到不適,回家後發現高燒華氏 104 度(攝氏 40 度),隨後在四個保姆的輪流服侍下度過了病程。

她後來在自傳中抱怨道,因為染病,而被迫扔掉了一大堆華貴的衣服。

默片女星瑪麗·璧克馥,則因為業務過於繁忙,尚未痊癒便加入了《樂極生悲》的拍攝,並堅持要在原劇本中加一場患流感的戲。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 《樂極生悲》的海報

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導演愛麗絲·蓋伊·布拉切,雖然在感染流感後得以倖免,她的四位同事卻相繼在工作室昏迷死去。疫情過後,愛麗絲的產量明顯減少,1920 年徹底退出電影行業。

除了具有公眾知名度的明星演員和導演之外,其他從業者如經理、製片人、攝影師、化妝師因流感而倒下的也大有人在。對於小型電影公司來說,他們的去世往往意味著倒閉。

也有人因為流感而有幸與戰爭擦肩而過,如後來的動畫片巨頭華特·迪士尼,1918 年剛滿 17 歲,謊報年齡參加美國海軍,被招募人員識破後又報名加入紅十字救護隊,即將出徵歐洲之際被查出患有流感。

1918 年 12 月,迪士尼終於痊癒歸隊,此時大戰已經結束。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 少年迪士尼病癒歸隊後被派往法國,卻沒有太多接觸傷兵和病人的機會,便把大量時間花在畫畫上

派拉蒙影業的老闆阿道夫·朱克,則成為了西班牙流感的最大受益者。

瘟疫之前,派拉蒙日漸壯大,一年發行大約 100 部電影,而且對於不屬於派拉蒙的影院,採用包檔發行的辦法:如果想要放映公司高票房的影片,則必須租賃其他不怎麼賣座的影片,每部電影在每週必須至少兩輪放映後,才能撤檔放映其他影片。

派拉蒙的這種壟斷行為,引起大部分影院的不滿。為了抵制壟斷,1917 年許多連鎖影院聯合起來組建了自己的製片公司:第一國民放映網絡,為全國數百家影院提供影片。

之前受到欺壓不得不接受包檔發行的影院,開始不再購買派拉蒙的電影,而派拉蒙自己又沒有足夠多的影院。

1918年,派拉蒙首次出現年度虧損,數額高達 125 萬美元。解決危機的最好辦法是大規模購買和修建影院,以確保自家制作的電影有地方放映。

危急時刻,疫情堪稱天賜良機,全國許多中小型電影公司難以為繼,到處尋找買主出手。1919 年,阿道夫·朱克從華爾街得到 1000 萬美元投資,周遊全國到處遊說,低價收購了 135 家瀕臨崩潰的影院。

1919 年,派拉蒙在全國建立連鎖影院,電影放映渠道隨之暢通。

疫情結束時,米高梅、福克斯、環球這些好萊塢公司,突然發現面對的是一個垂直整合了製作、發行和放映的強大對手派拉蒙。等到他們開始收購已經漲價的各地影院時,派拉蒙已經遠赴歐洲、南美、澳洲,搞全球採購了,成為了好萊塢的老大。

除了商業上的機遇,恐怖的疫情也為創作者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一直影響到今天的銀幕。

瘟疫締造恐怖片

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西班牙流感都引發了人們對公共衛生的恐懼,乃至對世界末日的想象。

空氣中瀰漫的屍臭,載滿死人的貨車穿過空無一人的街道,各地紛紛挖掘萬人坑以容納死者遺體……這些中世紀黑死病般的情景突然降臨現實生活,影視創作者的靈感也被迅速點燃。

1919 年,電影《佛羅倫薩的瘟疫》在疫情重災區德國上映,由當時剛剛投身電影業的青年影人弗裡茨·朗編劇,故事取材於恐怖文學大師埃德加·愛倫·坡的作品,並加強其中的性元素。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中世紀的佛羅倫薩,女主角是一位攜帶流感病毒的外來女士,城市的統治者及其兒子都受到了她的誘惑,瘟疫和性放縱由此傳染到整個佛羅倫薩,城市面臨毀滅。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後來成為恐怖片大師的弗裡茨·朗,通過這部電影展示了強大的蹭熱點技巧,除了恐怖、詭異的瘟疫場面,片中還大量出現了反派人物發動群眾造反狂歡的場面,明顯是在強蹭當時德國躁動一時的激進革命浪潮。

今天風靡影視行業、擁有龐大鐵桿粉絲群體的殭屍電影,其起源也與西班牙流感疫情的恐怖氣氛有關。

以締造「克蘇魯神話」而聞名後世的美國恐怖作家 H.P.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家鄉羅德島目擊了可怕的瘟疫社情——西班牙流感登陸之際,10 天內超過 30 名水兵在當地海軍基地死亡,最終島內 2300 人感染而死。

在這段可怕經歷的基礎上,洛夫克拉夫特完成了他的早期小說劣作《赫伯特·韋斯特——屍體復生者》,其中不乏對瘟疫的直接描寫:

我永遠都無法忘記十六年前的那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夏天。那年夏天,傷寒如同一隻從魔鬼宮殿裡闊步走出來的惡魔魔鬼般,在阿卡姆城中獰笑肆虐。如今再回顧起那一年,絕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場兇惡的天災,因為真正的恐怖一直撲打著它的蝠翼,盤旋在公寓裡重重疊疊的棺材堆上。

小說中,瘋狂的醫學院學生從醫院偷來無人認領的瘟疫死者屍體,用來作死者復活的人體試驗,結果造成了可怕的後果:「大量可怕的已經死亡的血肉被韋斯特復活成為了一些漫無目的、令人作嘔的愚蠢活物。」

其中,有的復活屍體從瘋狂科學家手中逃脫後,還「犯下了許多起食人悲劇」——這顯然是文學作品中殭屍的最早版本之一。

電影中最早的「殭屍」,也在西班牙流感的餘波中湧現。

1923 年改編自《魔幻島》的電影《白魔鬼》中,巫師把女孩變成了一具墓地復活的殭屍,使之像傳播瘟疫一樣,將「殭屍病」到處傳染給別人,很快便造出了一群被傳染的殭屍。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 電影史上第一個殭屍操控者是一名巫師

不過,瘟疫、喪屍很快就在新的時代災難中失去了熱度,直到 1968 年,一部符合新時代審美的《活死人之夜》才將這個快被人遺忘的類型重新拉回中心舞臺,至今經久不衰。

瘟疫一来,电影圈就乱了|大象公会

· 《活死人之夜》劇照,1968 年的電影技術發展迅猛,酷炫的特效滿足著那個年代觀眾的想象力,並制定了殭屍咬人體吸血的規則,後人沿用至今

瘟疫最終沒有殺死電影,但直到今天,我們仍能在電影的創作、生產、乃至社會功能中,遭遇到 102 年前那場瘟疫的餘波。

[1]Flu Season:Moving Picture World_ Reports on Pandemic Influenza, 1918-19

[2]Infectious Media:Debating the Role of Movie Theaters in Detroit during the Spanish Influenza of 1918

[3]14 Famous People Who Survived the 1918 Flu Pandemic

[4]Adolph Zukor: The Outsider Whose Vision Changed the Way We See

[5]Cannibals, Zombies, and Hexes on Hitler: The Life and Times of William Seabrook

[6]Zombie Flu: How the 1919 Influenza Pandemic Fueled the Rise of the Living Dead

[7]Spanish Flu (1918) In Lovecraft's Providen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