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邀英國藝術家訪瑤山

為促進中英文化交流,讓湖湘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湖南衛視特邀英國BBC國際臺世界著名音樂電視藝術家邁克 . 紐曼來湘合作拍片。我有幸被攝製組聘為“民俗顧問”,陪同邁克和攝製組的朋友們一道遍訪三湘,客人也興致勃勃地隨我走進了偏遠的隆回虎形山瑤鄉。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他將譚盾介紹給歐洲聽眾

邁克 . 紐曼,五十開外,英俊偉岸的身材,蓄著一把滿腮的鬍鬚,典型的蘇格蘭人。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對當地尚在紐約街頭拉小提琴的湘籍音樂人譚盾十分欣賞。此後,他又通過譚盾陸續認識了小松等一批有才華而當時卻還沒有名氣的中國音樂人,接下來他便開啟了第一次訪華之旅。1988年,邁克邀中國音樂家協會在英聯合舉辦“新中國音樂節”,把譚盾等一批卓有前途的中國音樂家第一次託上國際舞臺,介紹給歐洲了聽眾。此後,音樂奇才譚盾便逐漸奠定了自己在國際國內外音樂領域的顯赫地位。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那年,邁克應約到長沙,被三湘厚實的文化底蘊、純樸的民俗民風和豐富的民間音樂深深感染,便萌動了來湖南拍片的心願。當我以攝製組民俗顧問的身份從隆回花瑤山寨匆匆趕回長沙時,在廣電中心一個小巧的會議室裡,與湖南衛視業務副臺長劉沙白及英國藝術家邁克 . 紐曼見面了。

領隊兼翻譯李暄老師將攝製組行程安排表分送給大家,我便乘機邀請他們也去我的家鄉隆回瑤山看看,在我的印象中,那裡是廣茅瀟湘大地上唯一沒被現代文明侵襲的一片淨土,聽了我的建言,邁克連聲“ok”,他提議明天就去老後家鄉!

花瑤音樂震撼了他的心

虎形山瑤鄉,地處隆回縣境北部的高寒山區,因為偏遠、閉塞的緣故,或因為瑤民固守家園的濃烈情懷,他們至今少於外界往來,一直沿襲著祖先代代相承的古老民俗與民風。

一大清早,攝製組便冒著濛濛細雨造訪瑤鄉地勢最高的山寨—樅木凼。寨子靜的出奇,古樸的民居,參天的古樹林子,以及身著豔麗民族服裝在田間地頭上勞作的人們,被那變幻莫測的輕紗薄霧,染潤得分外神秘。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邁克一下醉了,他迅速支起攝像機,示意我等莫要出聲,他要把這一切都入鏡,音響師也敏捷地伸出長長的錄音杆。和著邁克的心律,他要記下那輕輕路過的林濤、風聲和啁啾悅耳的鳥鳴。

隨後,我們來到鄉政府所在地虎形山,邁克被三三兩兩過往匆匆的瑤家姑娘五彩繽紛的服飾征服了,她們從頭到腳都是花的世界,色彩的海洋,那圖案複雜精美的花裙,更讓他讚歎不已。男人們多在外面挖土、開山、整田埂,寨子便成了女人的世界。她們在堂屋裡挑花、閨房中打扮、火塘邊輕吟、屋簷下嬉笑、古樹旁對唱、山溪邊浣衣……引得邁克拍了個不停。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寨子裡來了“老外”,瑤家山民紛紛趕來,圍著這個黃頭髮、白皮膚的“大鬍子”上下打量,讓邁克這位久經世面的大男人也頓添幾分靦腆和羞澀。男男女女圍著他坐在矮矮的板凳上,歡笑著唱起了瑤山動情的歌謠:

“一樹好花靠牆栽,牆矮花高現出來,水不浸牆牆不倒,花不逢春莫亂開,十八妹哎少年乖,妹不邀郎郎不來”。……

早年曾專習音樂作曲的邁克,被瑤家這原汁原味的民間音樂撼動了,迅速端起他的攝像機記錄下了山寨歡樂和多情的臉龐。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隨著興起,姑娘小夥子們又哄抬出了他們古老婚禮中的狂歡活動—打滔(漢語中叫做“頓屁股”),輪番著一個個跳起來,用屁股狠狠地頓在坐著的異性的大腿上,衣衫汗透了,頭巾抖落了,還不肯歇下來。

“我們把這個外國佬也抬起竄個油!”隨著一位姑娘一聲喊,眾姐妹蜂擁而上,拖的拖手,抬的抬腳,便把邁克四腳朝天抬了起來,一番又一番地朝上拋起,大家喊著,叫著,笑著,整個堂屋、整個山寨都沉醉在歡樂的笑聲裡……

這裡有世界最美的笑聲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次日,我們一行來到瑤寨大託村。天下著雨,攝製組無法在野外工作,就改到屋子裡拍山民的日常生活和唱山歌吧。外國佬來大託拍電視的消息不徑而走,鄉親們紛紛湊攏來看熱鬧,有的就主動幫我們燒火弄飯菜。

在人群中,我一眼看到了素來愛笑愛唱的婦女奉肖妹,她從沒上過一天學,但卻勤勞善良,聰穎賢惠,除了花裙繡得好,更是寨子裡有名的山歌能手,且每每唱得特別投入,分外感人。我一把將她拉過來介紹給邁克,邁克隨即架好攝像機準備開錄。沒想到,肖妹在眾人圍觀中頭一次當著一個陌生的外國佬唱情歌,羞澀得滿臉通紅,甚至紅到脖子根了,僅唱了一句就低著頭格格格的笑了,鄉親們都笑了。在我的鼓勵下,她再次開口唱,唱了兩句,忍不住又格格格、格格格地笑起來、笑彎了腰……就這樣一次次重複著,邁克也邊笑邊搖著頭,拍不下去了。

小憇過後,我建議挪到木樓上的走廊裡,以避開圍觀民眾,就讓她一個人面對山野放開膽子唱吧。不意,每到邁克打手勢開始,肖妹唱兩句又笑了,唱兩句又格格格地笑了,笑得那般爽朗毫放,笑得那般甜美清純,笑得連她自己都站立不住了……格格格、格格格!邁克被她的笑聲所感染,也在偷偷的笑了,領隊李暄及攝製組成員、樓上樓下的人都笑了。八十好幾的黃家奶奶邊抺眼淚走過來邊說:“肖妹你果個背時鬼,害得我肚子都笑痛了!“

中午,村裡盛情款待我們。攝製組一行在廂房用餐,幫忙辦廚的鄉親們在堂屋吃飯。我與邁克比肩而坐,見他笨拙地學著用筷子夾菜,大家愜意地鬼笑。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正當我們端著鄉下自釀的米酒準備碰杯時,邁克卻把酒碗悄然放下了,只聽得在廂房隔壁堂屋裡吃飯的鄉親們一邊扯談,一邊嘻嘻哈哈笑聲不絕,“格格格格、哈哈哈哈、格格格格”,連同肖妹那串串銀鈴般的笑聲,穿過木板壁的縫隙,瀰漫進我等用餐的廂房。卻見邁克瞇眼端坐,輕輕搖動著頭顱,更用雙手貼近兩耳以加大耳廓,摒住呼吸,用心細細鑑賞著這無塵無染的天籟般的笑聲,我們的貴客在瑤山未飲便醉了!

在歡樂笑聲的間隙中,邁克 . 紐曼悄聲對我們說:“這瑤山有世界上最美的笑聲,我會一輩子懷念它!”

在老鄉家親身感受瑤山

邁克與李暄找到我說,前幾天在瑤山主要拍攝古樹林、山溪、巨石、民俗及山民鍾愛的古老歌謠等。但他希望到個寨子裡住下來,找一戶瑤族家庭共同生活幾天,以深入瞭解花瑤山民的生產生活及他們的所作所為。

於是,我們一門心思沉到了一個叫做“廟山”的瑤寨裡。接待我們的是一戶三代同堂的人家。瑤族老漢奉道平和他老伴,雖都年逾七旬了,身子骨卻很健朗。老人育有兩子三女,三個閨女先後出嫁,長子卻於三年前突然病故,二老身邊只留下個重殘疾的次子和剛近不惑之年的大兒媳,以及她的四個小兒女。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我們的採訪和拍攝,偏偏趕在了山民一年最最關鍵的春插春種的大忙季節。細心的邁克敏銳地注意到了,誠摯地對奉大伯說:“請不要管我們,您就當都是您家的孩子,大家去忙農活吧。”

於是,邁克趕大清早就扛著攝像機跟隨奉大伯爬坡去查看秧田的存水、去整修田埂、水壩,或冒了雨霧與大伯全家翻山過界去搶挖山土,又隨了他們跳著沉甸甸的牛糞去那邊的山坳坳上播種玉米,或又矯健地爬上手扶拖拉機,陪同老人的殘疾次子到鎮上採購些東西。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大伯他們累在哪裡,邁克就定會忙到哪。為了不致影響他們的生產,邁克連吃口飯喝口水都放棄了,還要趁他們田間小憩裡,爭分搶秒逐一地做人物採訪。

訪談中,邁克深深地感到這戶瑤家在經歷過父喪子,妻喪夫、子喪父的苦痛之後,並沒有因此沉淪,更沒有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垮。相反,他們祖孫三代和睦有加,個個腰桿挺得筆直。大兒媳婦沈茶妹常年奔波在外,用祖傳的瑤醫瑤藥為人治病所得,含辛茹苦供養著四個求學的孩子。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對大爺的長孫奉文卿的採訪,又讓邁克大為驚訝:一個只受過瑤家民間音韻啟蒙的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竟然報考藝術類的聲樂專業,且以“美聲唱法”演唱《叫我如何不想她》而獲得了較好的專業成績。

這幾天,邁克大多時間就呆在廟山,與奉大伯一家朝夕相處。幫他們砍藥材,同他們舂粑粑,看他們繡花裙,學他們說瑤話,還追著孩子們去放牛、送他們上學校,不覺便與他們融在了一起,一起出工,一起回家、一起燒火煮飯、一起喝米酒、一起圍著個小桌子用餐……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夜晚,邁克不肯隨車去鎮上的酒店住宿,執意要住在大伯家。他幽默地對大伯說:“家裡床鋪少了,不要緊,我打開帶來的睡袋,就躺在您屋裡的木地板上!”當老人懂事的孫女奉回香用個小木腳盆打來熱水送到邁克身邊,請他洗腳時,邁克茫然不知所措地望著我。我請翻譯李暄告訴他:這是瑤山對客人的體貼和尊敬,請您用熱水搓腳就可洗去一天的疲勞。他連聲道謝,並一改歐洲人特有的矜持,頭一回當著眾人的面脫去鞋襪來洗腳。

我將永遠懷念瑤山

寨子裡的鄉親們都很好客,每到夜裡,男女老少便擠到奉大伯家裡來看邁克,還輪番為客人們唱瑤歌。我們要走的前一天晚上,老人的殘疾兒奉文武取來竹笛動情地為我們演奏,當地文化站長鬍勝松也拉起了動聽的二胡,回香則唱了一首流行歌曲,而文卿卻出人意料地用英文演唱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歌《我心永怛》。邁克也按捺不住了,深情地唱起了他最愛的《蘇格蘭之花》。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夜晚,寨子裡的鄉親們都趕來為邁克唱山歌)

累了一天的奉大伯,這時精神特好,主動唱起了當今瑤山僅有少數幾位還能吟唱的《攔門酒歌》。邁克雖然沒能聽懂一句歌詞,可老人那滿臉的虔誠及深沉神奇的音韻、古老如訴的曲調早已將這位藝術家帶進了山寨的歷史長河……隨著興起,邁克從包中取出由蘇格蘭帶來的一瓶香濱,讓大伯全家及寨子裡的朋友們輪流都美美地咪上一口。

告別那天,邁克早早地起來,他邀請奉大伯全家到門口一起合影,還掏出個裝著錢的信封,遞給大伯,深情地說道;我也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家,兩歲就死去父親,後來我考上音樂學院,也是好多好心人幫我,才得以上完大學。文卿正在參加高考,需要錢用,就讓我表示一點心意吧!”接著,他經翻譯李暄對我們說道;“回國以後,我將永遠懷念美麗的瑤山和鄉親們歡樂的笑聲。也會像老後一樣將瑤山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我還會再來的!”……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和奉老伯一家合影留念)

臨別,我請邁克為瑤山留下幾句贈言。邁克一改芵國人的紳士風範,詼諧幽默地對我說:“那我不會用你們的毛筆寫啊!“大家都笑了。最後,邁克高情難卻,動情地寫道:

“湖南隆回的花瑤山寨,到處都呈現出絢麗迷人的景象。身穿色彩豔麗服飾的瑤家姑娘,在歡樂的笑聲與山歌聲中,精心地挑繡著美麗的花裙,她們就像一朵朵山花,點綴著這片充滿奇異巨石和燦爛水花的神奇土地。

花瑤,是再適合不過了的名字。可是,像所有的花朵一樣,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也需要悉心地澆灌與呵護。由於這裡氣候寒冷,整日薄霧籠罩,花瑤山民就靠長年累月地辛勤勞作來維持他們最基本的生計。正因為如此,要想讓其寶貴的文化遺產繼續代代相傳是愈加困難了。

我由衷地希望,這些十分珍惜自己傳統與文化的人們,會得到他們為了維繫這一瀕臨消失的文化所需要的幫助。”

我邀英国艺术家访瑶山

(從左至右) 英國藝術家邁克 . 紐曼、領隊兼翻譯李暄、作者老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