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一個城市的生活狀態如何,生活在其中的人最有發言權,他們的物質生活反映著城市的現實壓力,他們的精神狀態展現著城市的生機活力,他們的價值追求代表著城市的眼界視野,城市的點點滴滴承載在他們身上、映射在他們心裡。

南京,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國綜合實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之一,中國高等學府最多的城市之一……多面的性格,在不同朋友的引導相伴中,凝結出不同類型的生活體驗,感悟著不同特色的城市旅程。

趙同學:大學博士在讀

趙同學,高中同班同學,現為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在讀,來到南京一年多時間,整體評價是:四季常綠,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教育資源豐富,人文氣息濃厚,不是新興經濟城市,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是經濟與歷史感並存的城市之一。

1.生活興趣:熱愛歷史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南京博物院

乘坐地鐵到達明故宮站,街道兩旁的梧桐,感覺是那麼的熟悉,不禁讓自己回想起第一次來到南京博物院時的場景和畫面。此次遊覽正值中秋佳節假期期間,博物院院內人山人海,一片繁榮景象。不禁感慨到,近年來的博物館“熱”,應該與當前比較“熱”的一檔央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不無關係。在博物院大門口等待約10分鐘左右,趙同學急忙前來,一起開始南京博物院重遊之行。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為“一院六館”格局,主要包括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歷史館從舊石器時代講起,經歷六朝時期的風雨變換,轉到明清時期的繁榮昌盛,史料豐富,文物眾多,令自己目不暇接、有些忙亂。民國館是按照民國的城市場景進行還原,說來奇怪,第一次來南京博物院時對這樣的設計甚是讚賞,感覺別有一番特色,但此次前來,卻感覺徒有其表,沒有全面展現民國時期南京的歷史文化。而在這方面,天津博物館的設計便令人佩服,實景實物與歷史介紹融合恰到好處,參觀者既可以從文字上感悟歷史,又可以從實景中體會歷史。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大牌檔

參觀結束後,步入南京有名的大牌檔,點餐基本上是由趙同學主導的,主要有王府泡椒雞、蟹黃湯包、古法煨豬肘、桂花拉糕、清燉獅子頭等菜種,由於等位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餐館贈送一份古法糖芋苗(湯)。這家餐館確實別具特色,從店面的裝修,到服務員的講話,再到菜品的製作,都有著一種濃濃的“文化”味在其中。每一道菜的口味確實值得稱讚,讓一個外來顧客真正品嚐了一把南京本地的特色菜,甚是感到意猶未盡。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六朝博物館

填飽肚子之後,便來到六朝博物館。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六朝的名稱: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是城牆的歷史遺址,不同時期土層層次分明,登上城牆,可實地查看城牆排水系統。展廳其它地方展示著一些習俗文化的文物展示。在博物館的一樓,通過展板和文物的形式,講述了六朝的建朝、發展、滅亡史。在博物館的二樓,重點講解了六朝時期的一些特色的文物,印象較為深刻的是一名志願者講解的某限制出國展出的一級國寶。在博物館的三樓,重點講解的是六朝時期的畫作、書法、名人、文學等內容。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六朝博物館

從博物館中感悟南京的時代變遷、滄桑鉅變。作為一名理工科博士的趙同學,從小卻對人文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正是由於種種機緣巧合,博士研究生的學校最終選在南京,來到這裡,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她,從此開啟了她與南京的不解之緣

2.生活態度:精緻無憂

參觀結束後,與高中沈同學聯繫後得知他在宜家。是否要前往宜家?對於趙同學來說,前兩天約好實驗室好友一起做飯,但缺少餐具,希望購買補充一些。對於我自己來說,前期聽過各種各樣的讚美之詞,卻沒有切身體驗過。帶著好奇和疑問,我和趙同學便乘坐地鐵欣然前往。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宜家家居

進入宜家,第一震驚的是人多。在我的印象當中,家居類型的店鋪,裡邊一般顧客比較慘淡,通常很少有人光顧。而宜家卻如同超市一般,顧客眾多,人潮湧動。第二震驚的是佈局。這家家居超市的三樓,路線設計只能一條道走下去,別無它選;商品的擺設完全按照家中佈置進行,顧客可以實地進行體驗。第三震驚的是精緻。到達二樓的小商品區時,終於與沈同學會面,他們講解著這些小商品的獨到之處,不禁感到設計的巧妙和實用。

逛宜家的重點,是為趙同學挑選合適餐具。從挑選的整個過程看,趙同學對餐具的要求整體而言是蠻高的,從顏色、外形、用料等均條件。我想,挑選生活用品體現著個人對生活的標準和態度,如果挑選隨隨便便,一般體現著對個人用具的不重視,亦或是生活品質不夠精緻。如果挑選認認真真,一般體現著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不願意在這方面有所將就。

沈同學:軟件工程師

沈同學,高中同學,主要從事軟件編程工作。在南京五年多,整體評價是:房價相對適中,生活比較便利,國企和製造業相對發達,新興高科技企業相對較少,城市交通設計合理通暢,周邊遊玩比較豐富,出行交通非常方便。

1.小小家庭有不易有幸福

晚餐結束後,我跟隨著沈同學前往他的南京新家,在與他的家人簡單打過招呼之後,全面參觀新家的衝動湧上心頭。這個房子是一個小三居室,兩個次臥相對較小,其中一個次臥與客廳構成南北通透之勢。聽沈同學介紹,原本打算國慶假期搬家,正好前兩天有空就提前完成了。正由於搬家的提前,我的旅行便有機會參觀和住宿沈同學的新家,也許生活中各項事情的設計就是如此巧妙。

與沈同學全家人的相處時間雖只有兩個晚上、半個白天,濃濃的家庭幸福感卻無處不在,令我印象深刻。第1天晚上,全家人一起開心的閒談,整個房間中充滿了親情的暖意。第2天晚上,全家人一起玩牌類遊戲——摜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第3天的早上,品嚐到南方人常常喝的稀飯,不知道為什麼,作為北方人的我,對這次早餐難以忘卻,也許是其中濃濃的家庭溫暖,也許是其中不同的地域特色,當天中午參加了中秋盛宴,看到一桌大餐,我不覺陷入深思,在這佳節時刻能與家人吃一頓團圓飯是何等幸福啊!恰逢旅行的我,能有幸參與到這次團圓飯,也有幸第一次吃到大閘蟹。這次經歷,讓我真切感受到與家人團聚何其重要,父母辛辛苦苦養育我們20餘年,直到大學畢業,甚至後續還會幫著帶孩子等等,但是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我們,能夠回饋給父母的又有多少呢?難道只有每年鮮有的幾次回家?每年過生日的簡單問候?每年春節的難得團聚?多數時間只有老兩口的相互扶持、相依為伴。回想這些無情舉動,愧疚之心便湧上心頭。

2.日常生活有苟且有遠方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南京圖書館

第二天起床後,簡單吃過早餐,我在沈同學陪伴下,前往南京圖書館。當天上午,圖書館剛好有一個關於西方戲劇的主題講座視頻。原以為這個主題,不會受到大家歡迎,但來到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才發現,座位基本上已經人滿為患,而且主要是老年人。這便讓我陷入到沉思中,在學風相對比較浮躁的今天,南京老年人竟然有如此高的學習熱情,客觀上是這個主題很適合老年人來參加,但我想,如果這個講座放在其它的城市,未必就有如此高的入座率。

課程結束後,我們簡單參觀了圖書館的佈置後,便騎著共享單車前往先鋒書店。交通工具選擇共享單車是我的提議,昨天的行程主要是乘坐地鐵,在城市的地下來往穿梭,無法真正看到南京的真實面容,這次共享單車之旅,是我接觸南京的難得機會。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先鋒書店

來到一地旅行,人們常常購買一些特色商品用以紀念。我來到一個城市,常常會選擇遊覽其中的一家特色書店,購買一本自己心儀的書籍,再蓋上書店的藝術印章,作為這座城市的紀念。在南京,這個嚮往的地方便是先鋒書店。作為總店的五臺山店,是由地下車庫改造過來的,以至於先鋒書店有這樣自黑:

“沒有來過先鋒書店的人,幻想著作為一個全國排名前十的書店該有多文藝,來到先鋒書店後發現,原來是一個破地下停車場!”我初次對先鋒書店有認識,是通過記錄片《書迷》,特別是對它的鄉村書店印象極為深刻。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先鋒書店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先鋒書店

走進五臺山店,最吸引我目光的地方是沙龍活動區,空曠的舞臺上不知道曾經陪伴過多少文人墨客的身影,稀疏的椅子周圍不知道擁擠過多少人群,這些場景,這些畫面,這些平臺,著實令我羨慕不已。原本計劃購買的書籍是《毛澤東閱讀史》,但通過查詢得知書店沒有此書,自己只好落空而出。在即將走出書店時,看到一包包由紅紙或者藍紙包起來的圖書,廣告牌上寫著“盲選+彩蛋”“閱讀的冒險”的字樣,讓我感到一家有自身理念的書店,必然也有其獨到思想在其經營理念中。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午飯後,我們來到南京博物院對面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觀,整體來說這個校區相對古樸,也許是節假日的原因,漫步在校園內感覺人員比較冷清,但當我看到行走在其中的學生時,情不自禁投向羨慕的眼光,羨慕他們有機會能在這樣的名校上學。

李同學:體制單位技術人員

李同學,大學同學,現為體制單位技術人員。居住在南京已經1年多,整體評價是:優秀高校相對較多,城市生活相對豐富,但一個人在外生活略有不易,作為一個外地人,缺乏歸屬感和親切感,時常會感到孤獨。

1.在他鄉的孤獨感

與沈同學分開後,我便聯繫大學李同學,由於他臨時值班,原本打算與我共同遊玩的他,只能依靠手機遠程指導來“陪伴”我,這也便成就了我在南京的獨自旅行。獨自旅行,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回想一下自己的旅行經歷,起初也沒有獨自旅行的勇氣和膽識,後來由於同學的經歷分享和精神鼓勵,我也漸漸邁出獨自旅行的步伐。獨自旅行的孤獨在於無人及時分享旅行快樂。但雖少了固定同伴的分享陪伴,卻無形中為你打開了另外一片廣闊天空。在旅程中,你可以

選擇與任何一個萍水相逢的“同遊”之人分享快樂,甚至也可以與埋藏內心的另一個自己分享快樂!也許這正是獨自旅行的難處所在,更是獨自旅行的魅力所在。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綠色走廊

獨自旅行的第一站是美齡宮。美齡宮位於小紅山上,當我騎著自行車到達山腳下時,我被眼前的上山公路震撼了,道路兩旁筆直向上生長的梧桐樹,與兩旁茂盛的綠植形成一個完美的綠色生態,放眼望去給人以美的享受。騎著自行車慢慢爬著上山公路,一路上步行上下山的遊客非常之多,漸漸到達一塊人員集聚地,查看地圖才知道是到了美齡宮。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美齡宮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美齡宮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美齡宮

作為民國時期領導人的官邸,豪華程度不言而喻。從空中俯瞰,美齡宮形如一串綠寶項鍊。來故居之意不在參觀房子,而在於瞭解其主人的風雨歷程!由於名曰美齡宮,難免引發對宋美齡的濃厚興趣。在以前我對她瞭解不是很多,僅知道是蔣介石的夫人,宋慶齡的妹妹,僅此而已。首先參觀的是書家蔣宋美齡,展示了宋美齡的一些畫作,確實美不勝收,讓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宋美齡也是一位在書畫方面有著較高造詣的藝術家。隨後參觀的是房子佈局,深入瞭解了民國時期官邸的設置及其用途。最後參觀的是宋美齡個人介紹展廳,第一次瞭解到她在政治方面的一些貢獻,特別是在西安事變、中美關係等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明孝陵博物館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明孝陵

隨後來到明孝陵博物館,其獨特之處,在於其設計中有著陵墓的元素在其中,讓遊客有種真正進入墓室參觀的身臨其境。走出博物館後,便沿著指引線路進入明孝陵,前行不久後,明孝陵著名的神道映入眼簾,石制雕塑經歷百年的風雨依然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步行和騎行將近一天的我,身體和心裡在此時已經略感疲憊,眼前的風景無限好,早已提不起我的高昂興致,便選擇在公園路邊的一處公共座位上坐下。每當自己進入疲憊之態,情不自禁會抒發一些略有消極的感慨:風景大好,然無人同享,悲矣悲矣!風景大好,然無法常住,傷矣傷矣!這讓我切身感受到了李同學獨自一人置身異地的孤獨感。

2.大城市的不容易


城市探索 第四站:朋友的南京性格 (2018年9月22日-9月24日)

南京師範大學

晚上,在簡單參觀完李同學的單位後,我們倆人便在旁邊的一家商場吃晚餐。聊天話題涉及到單位工作情況、個人生活情況、未來計劃打算等內容,聊到較多的還是彼此的不容易、不如意。南京的生活,讓李同學感到壓力重重,這種壓力既來自物質生活的艱辛不易,也來自城市生活的冷漠無助,在內心中總有一股想要回家的力量,但一直沒有做出自己的最終抉擇。

在南京生活,最首要的問題是購房購車,隨後是小孩上學,等等,這一系列的現實挑戰,有時會壓的人喘不過氣來。當我們談到其他兩名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大學同學時,李同學一一給我介紹了他們當前的生活狀況:一人工作生活在南京市中心區域,由於房價較高,他暫時選擇租房,目前已經結婚生子,生活相對比較舒適;另一個同學在南京郊區生活工作,目前也已經結婚,由於當前的地理位置較偏僻,家庭生活相對不是很方便。兩種生活相比,孰好孰差,我不得而知。

當我聽到這些,不禁讓有所感慨,在這樣一個相對繁華的二線城市生活,也許每個人都有著每個人的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有著每個人的堅持不懈

!但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勇於有夢、敢於追夢,我想美好生活就在不遠的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