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能臥便不坐著

實則古人也是如此

癱躺千年

床榻則是最好的證明。

傍枕衾,臨床榻,

暫閤眼一時半霎。

又聽的疏雨灑窗紗,

西風弄簷馬。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床榻,由遠古時期的席衍生而來,席地而坐為緣由 ,主要作待客坐具使用。外觀猶如現代的縮小版的單人床。


漢代劉熙《釋名床篇》雲,“床,自裝載也”,“人所坐臥曰床”。當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坐具,又是臥具。然北方少數民族傳入的一種“胡床”(椅凳的別稱)改變了床既坐又臥的功能使用,替代其間坐具功能。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這個名稱,是專指坐具的。《釋名》說:“長狹而卑者曰榻,言其鵪榻然近地也,小者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雖胡床與榻同為坐具,實則當時已有區別,榻是床的一種,但除了比一般的臥上矮小外,別無大的差別,所以可坐可臥,而“胡床”卻是雙足落地而坐。想必當初“坐要有坐相,臥要有臥相”之言,也是在胡床出現之後。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六朝以後的床榻,開始打破了傳統形制,出現了高足坐臥具。此時的床榻,形休都較寬大。唐宋時期的床榻大多無圍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說法。使用這種無圍欄的床榻,一般須使用憑几或直幾作為輔助傢俱。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遼,金、元時期,三面或四面圍欄床榻開始出現,做工及用材都較前代更好。到了明代,這種床榻已盛行,其結構更加合理,裝飾手法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以南唐時期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例,眾知曉,這算的上一份諜報,在受南唐後主李煜授命之下,顧閎中手下韓熙載的奢靡宴會生活光明正大的躍然紙上。


當然這次的關注點,自是不在這歌舞昇平的人物故事裡,視線中不容忽視的便是圖中主人所坐三圍屏式羅漢床,體量很大,黑漆髹飾,整體成箱型。


中式傢俱|床榻,坐臥也可慵懶


與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絕大多數古代羅漢床遺存不同。圍屏上裱有繪畫裝飾。圍屏很高,坐盤低,出柱頭,這樣的造型後世基本見不到了,從矮型坐具向高型坐具過渡時期的例證。


發展至今,羅漢床不僅置在臥室中待客之用,也可置於廳堂,輔以几案,則可吃喝玩樂,讀書閱事,整日不離。與沙發類似,物美且實,一直較為大眾所接受,也難怪這床榻能夠沿用千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