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瑞幸咖啡暴跌78%,為什麼“自爆”財務造假22億?

  瑞幸“自爆”,行業譁然。

  昨天(4月2日),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宣佈,在審計2019年年報發現問題後,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偽造了2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相關的成本和費用也相應虛增。


熔斷!瑞幸咖啡暴跌78%,為什麼“自爆”財務造假22億?


  公開“自爆”財務造假,瑞幸咖啡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當天股價暴跌75.6%,市值縮水至16億美元。

  事情似乎早有端倪。兩個月前,讓很多中概股聞風喪膽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公開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


熔斷!瑞幸咖啡暴跌78%,為什麼“自爆”財務造假22億?


  但當時瑞幸咖啡在SEC官網發佈公告堅決否認了報告中的所有指控,稱報告基於毫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釋。

  從2017年成立至今,爭議一直伴隨著這家公司。它被質疑燒錢補貼、商業模式難以為繼,但卻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募集了超過10億美元資金,開出了超過4500家咖啡門店,刷新了中概股最快上市紀錄。


熔斷!瑞幸咖啡暴跌78%,為什麼“自爆”財務造假22億?


  這樣一家明星企業,為何要自曝“家醜”?造假行徑見光背後,誰在蓄意做空和調查瑞幸?這場騙局的罪魁禍首是誰?瑞幸的未來又何去何從?


熔斷!瑞幸咖啡暴跌78%,為什麼“自爆”財務造假22億?


  燃財經採訪了十幾位知情人士、專業人士,為你深度揭秘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曝光始末。

  瑞幸為何“自爆”?

  現在看來,2個月前那份神秘的做空報告,沒有將瑞幸徹底擊倒,但卻是引發瑞幸“自爆”的導火索。

  從渾水發佈做空報告,到瑞幸自曝造假,這中間相差了正好兩個月。在這兩個月時間裡,發生了三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一是集體訴訟。因為股價下跌,投資者蒙受損失,一些律師事務所開始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程序。

  二是遇上財報披露季。2月底開始,中概股公司紛紛開始披露2019年四季度及2019全年的財報報告。瑞幸自爆前,大部分中概股已經完成財報披露,但瑞幸遲遲未披露。

  三是獨立董事變更。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別委員會,新增兩名獨立董事,其中一個來自行業裡有名的調查審計師FTI,另一個來自世界級名牌訴訟律所Kirkland & Ellis。

  我們梳理一下整個事件的時間線:

  · 2月1日凌晨(週五),渾水發佈做空報告,瑞幸股價盤中最大跌去26.5%。

  ·2月3日晚(週一),瑞幸在SEC發佈公開回應,堅決否認所有指控。

  ·2月4日開始,瑞幸股價逐日回升,2月10日已經恢復到被做空前的水平。

  ·2月5日,美國部分律師事務所開始啟動針對瑞幸的集體訴訟。

  ·2月10日開始,瑞幸連續發佈15條“超過5%披露”的重要公告,涉及股東股權事宜。

  ·3月27日,瑞幸宣佈任命兩名新的獨立董事,劉二海卸任審計委員會成員。

  ·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別委員會”,啟動內部調查,“自爆”公司存在22億元的財務造假,瑞幸股價一夜跌去75%。

  某國際投資銀行董事告訴燃財經,瑞幸“自爆”,是遭遇做空後的連鎖反應。因為瑞幸之前被做空,於是有做空基金將它告上法庭,按照美國證監會要求,瑞幸要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自查,於是查出了22億元的驚天造假大案。

  “美國是通過集團訴訟制,讓公眾監察上市公司。做空報告出來後,美國證監會就會要求公司做公告回應,或者要啟動調查。”上述投行董事說。

  有意思的是,做空報告發布的時機,正值財報披露季前夕。

  一位長期研究美股的資產管理公司CEO對燃財經表示,“瑞幸咖啡是被迫自爆,因為年報審計出了問題,如果不能按時遞交審計的年報,會直接導致退市。現在發現問題,如果妥善解決,或許還能避免最壞的結果。”

  上海律協國際投資業務委員會委員資深律師倪富華、專業研究中概股的普楠PiCapital創始人馮斌,在共同接受燃財經採訪時表示,瑞幸咖啡被集體訴訟的兩個理由是misstatement和omission of material fact。針對omission,其構成要件為負有披露義務但是沒有披露,可能誤導投資者。這也是為什麼瑞幸發現造假行為以後,第一時間披露了這一事實。這種行為也是降低其未來責任的一種法律行為。

  在2月1日的那份做空報告中,瑞幸被指控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

  雖然瑞幸在SEC回應中否認了一切,但即將披露的四季度財報,將是檢驗誰在說謊的有力證據。

  然而,在投資者等來這份財報之前,瑞幸已經啟動自查程序,一個特殊的臨時機構——特別委員會,成立了。

  這個機構由三名獨立董事組成,其中兩個是3月27日加入,一個是4月2日加入。三人都是審計委員會成員,此前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剛辭去其在審計委員會的職務。

  不少人對劉二海的辭任時機有猜測,對此,愉悅資本向燃財經表示,劉二海是任期達到1年後按照證券法要求執行的正常換屆。此外,愉悅資本方面還稱,迄今為止並未出售任何瑞幸咖啡的股票。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根據美國證券條例,上市公司合法合規是自己的責任。在美股上市公司裡,權力是環環相扣,審計監管會計,獨立董事監管執行董事。所以,這次是瑞幸自己聘請外部機構來審查自己。”

  特別委員會提請董事會: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COO兼董事劉劍及其幾個屬下,涉嫌從事捏造交易的不當行為,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在此期間,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大幅膨脹。

  瑞幸咖啡是2019年5月17日上市。這意味著,瑞幸咖啡上市後的銷售數據,大部分都是偽造的。

  “公司一旦造假,要麼執董受罰,要麼獨董受罰。獨董要避免把關不力的責任,就必須把造假責任推到執董身上。如果獨董不找機構查執董,執董就可以上法庭說獨董監管不力,獨董就需要為受害者賠償。” 一位業內人士稱。

  於是在財報披露前,瑞幸啟動了“自爆”程序,三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揭穿了瑞幸此前對做空報告的回應。瑞幸財務造假,正式浮出水面。(該部分源自燃財經,原文標題《瑞幸咖啡22億元造假大起底》)

  廣東知明律師事務所律師表示,根據美國法律,基於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信賴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對股票發行人提出民事訴訟。同時,瑞幸咖啡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行為,很可能被美國司法部立案偵查,涉嫌造假的關鍵人員還有可能面臨刑事指控。

  即使瑞幸是在海外上市,也仍有可能在中國境內被追責。

  根據新《證券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擾亂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市場秩序,損害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並追究法律責任。”

  如果有境內的投資者受到瑞幸咖啡誤導參與了投資,併產生損失,瑞幸咖啡有可能要因此被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