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想課外作業

有的家長會想,現在學校安排的內容,作業那麼多,到底應不應該,需不需要有這些佔用大量課餘時間的作業活動充斥孩子的不多的休息時間。

針對此,我談談自己看法。

首先,現在的教育講的是素質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這一塊實際教育界也在摸索,中國的教育本就很複雜,因材施教不可能面面俱到,按大綱交,區別不大,家長又覺負擔重,要講究素質,素質教育是要花時間實踐檢驗的,所以就出現了各種活動的跟風,教育局活動的評比。老師從原來的教書先生,變成了各科要涉及,各項技術都要get的全能老師。這其實是社會的進步,但於老師,是壓力增大,擔子變沉,育人難出效果。老師,不易。

於家長,本可以同我們童年一樣,檢查完作業就可以輕鬆了。但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你不動,別人會推你動,你賴著,別人早上太空了。所以,你追我趕,從古至今,我覺得這個沒毛病。

講講課外活動吧,主因是希望大家加強親子關係,孩子提高動手能力,增加知識面,但很多人卻選擇了幫孩子動手操作了。主次錯了。

老師佈置的課外,家長首先是配合完成。孩子是主體,家長給建議,舉個例子。

換個角度想課外作業
換個角度想課外作業
換個角度想課外作業

學校創客節,老師說孩子可以準備作品。我問了孩子想法,她說花瓶吧。所以我給她準備礦泉水瓶,雙面膠,粗繩,膠槍(這是我幫忙粘的),還有裝飾,具體操作全是她自己完成的,好看與否是次要的,孩子體驗了,東西是她的,感悟是她的,學到的東西也是她的。

再來,數字報,我和孩子溝通,想做什麼內容,因為一年級對一些知識也是比較欠缺,她說要不就畫幅畫吧。比賽的,運動員有號碼,比賽有名次,我一聽,很好呀。她主畫,鉛筆畫完我簡單調整下,就好啦。

換個角度想課外作業

還有廣播站小廣播員要讀一段小文章,我們一起去買,買好後你自己選新聞,新聞與散文,廣告的區別她就知道啦,版面也理解是什麼意思,還有頭版頭條,都通過這次實踐理解的。那麼,文章中很多字不認識怎麼辦,沒關係。學過拼音啊,把不會的字用拼音寫在旁邊,多讀幾遍,這些字認識的又不差不差了。

千萬不要怕麻煩,千萬要在煩躁的時候換個角度,換個讓自己心情愉悅的角度做這些事。

換個角度想課外作業

小書籤製作

這,你會樂於參與孩子成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