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北方第三城”關鍵時刻:鄭州工業增加值降幅超兩成

正在向北方GDP第三城邁進的鄭州,近日公佈了2020年前兩個月的經濟運行狀況。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鄭州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明顯回落。

鄭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鄭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3%,降幅之大,不僅顯著高於全國,即便在河南省內18個地市中,位次也較為靠後。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則同比下降13.0%,這意味著,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幅度,不僅比全國多9.5個百分點,也比河南省的平均值多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同為省會城市的西安,2020年前兩個月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同比下降3.3%,而長沙則僅僅下降了2.2%。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鄭州市全年完成生產總值(GDP)11589.7億元,比上年增長6.5%。這一數據,僅次於青島市的2019年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而青島市GDP則因連續20年在北方城市中,僅次於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被媒體稱為“北方第三城”。

一時之間,鄭州市GDP有望超越青島市的聲音,開始此起彼伏,當地甚至出現了衝刺“北方經濟總量第三城”的說法。

缺乏產業集群

在一度被寄予厚望的2020年,為何鄭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會同比下降如此之多?

河南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劉東勳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河南毗鄰武漢,同樣是此次疫情的防控重點區域有關,另一個原因,則跟鄭州的工業結構相對單一、工業基礎較為薄弱有關。

劉東勳說,鄭州的工業主要是靠下面的縣市來托起的,鄭州市的核心城區工業力量並不是特別強,除高新區擁有一部分工業力量之外,大部分工業區都分佈於鞏義、滎陽、登封等下屬縣市,這些工業區的企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相對而言企業層次比較低,企業規模也比較小,在面對當地的疫情防禦措施時,這些企業大多被停產停工。

而同為中部省會的長沙,卻在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工程機械企業的引領下,成為國內知名的智能裝備製造企業聚集地,先後誕生出工程機械、電工電器、汽車產業等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因此,同樣面對疫情,抗風險能力更強。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榮增則認為,鄭州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大多還是以能源原材料為主,這些產業,即便不受疫情的影響,也會在冬季因為霧霾汙染被控制生產。

鄭州市統計局發佈的信息顯示,1-2月,除菸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7%外,其它諸如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等主要行業均呈下降態勢。其中,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2.5%,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6.7%,鋁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8%。

產業待升級

在劉榮增看來,所謂的“電子信息業”,看似高端,其實在鄭州主要應該是指富士康鄭州廠區,這就意味著,鄭州的規模以上工業的產業結構,整理上不屬於“特別高級”,市場競爭力並不強,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衝擊。

鄭州市委宣傳部一名官員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前兩月的鄭州市經濟運行數據畢竟還是在疫情期間這樣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得出的,因此,並不能作為鄭州市真實經濟狀況的反映。

“我個人覺得,這種數值現在還不足以作為一些觀點去支撐。”該官員稱,現在還處於疫情期間,有的(城市)管控力度大,有的管控力度小一些,有的(行業),比如餐飲、旅遊受影響大一些,鄭州市當下數據肯定跟它的經濟結構有關係,但經濟結構畢竟只是一方面,鄭州的相對嚴厲的管控措施,也是對經濟影響較大的一個方面。

劉東勳建議,下一步,鄭州市如果想在工業發展上取得更好的成就,還是應該立足於區位優勢,抓住沿海城市“騰籠換鳥”的機會,將一些沿海大企業的產業投資承接過來。

劉榮增也說,接下來,鄭州還是應該在需要通過引進培育新業態,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不能總是停留在傳統的老重產業上,而是應該儘快抓住機會,實現產業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