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礦井“呼吸道”

筆者瞭解王立軍,是從2019年9月兗礦集團第八屆職工崗位技能比武開始的。當時,賽場上20名選手激烈角逐,王立軍有條不紊,模擬敘述流暢,實操動作規範,計算步驟嚴謹。他用自己嫻熟的技能通過一項項測試,展示了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最終技壓群雄,獲得技能比武測風項目“狀元”。

成績背後,都是苦練背影

1995年10月,王立軍從兗州礦務局基建技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濟三礦通防工區從事礦井通風工作。

通防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井下巷道一次風流短路、一次風門開啟、一次短暫的掉閘停電,都可能給整個礦井生產系統帶來嚴重影響。王立軍深知,他所從事的工作,業務精不精關係到礦工的生命安全。

“一名合格的測風人員必須非常熟悉井下的通風系統,弄清楚各地點通風設施的狀態,掌握第一手資料。要將每一項工作做到極致,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王立軍說。

通防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王立軍深深感覺到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遠遠不夠,他利用工餘時間自學了《通風安全學》《礦井通風網絡優化》等專業書籍,有不懂的知識,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翻書查,常常一學就學到大半夜。

在井下工作時,有時一個數據測不準,他就反覆測。他揹著儀器到井下測量,常常在井下一待就是一整天。多少次,他顧不得吃飯,繪製通風系統圖、研究井下通風網絡……

在一天天的技術積累中,王立軍漸漸獲得了收獲。漸漸地,他掌握了礦井複雜的通風網絡和瓦斯重點管理等業務知識,把礦井通防網絡深深印在了腦子裡。

王立軍出色的表現贏得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2010年3月,王立軍被同事們推選成為班長。

漏風就是在“漏錢”

“一通三防”是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中之重,關乎生命安全,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失誤。當上測風班班長後的王立軍深知責任重大。他帶領班組10名成員,堅定地守護著礦井的“呼吸道”。

“礦井通風系統對測風工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要求很高。”王立軍說。

他把井下的漏風比作“漏錢”,實際上確實如此。大量的漏風會造成工作面風量減少、煤炭自燃、電能無謂的消耗。

為更好地節能降耗,王立軍的工具包內總是比別人多帶一把錘、一盒釘等工具。平時工作中,他發現通風設施漏風、調風等問題,及時在現場處理,提高了通風設施的可靠性,極大地減少了木工的重複用工。

每次下井,王立軍都會隨身帶著一個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許多現場問題,並記錄了許多他自己的思考處理結果。他每天排查一遍通風系統,哪條巷道需要多少風量,哪條巷道瓦斯情況如何,他了然於胸,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班長,井底車場有個數據對不上!” 有一次,一名測風員升井後向王立軍彙報。他了解情況後,立即繪圖進行數據分析,查明是東翼迴風小的原因。王立軍立即換上工作服,帶領人員下井進一步排查原因,最終發現三採回風巷由於供水管路爆裂,風流受阻。

現場,王立軍立即採取措施,打開壓風、拉警戒站崗,並向值班領導彙報,組織搶險。他與大家一起加班加點,一直幹到第二天水位下降,風量恢復正常。

徒弟出色,青出於藍

在日常工作中,王立軍身先士卒,帶領班組成員深入現場,勤跑多查,琢磨通風網絡,檢查通風系統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在王立軍的帶領下,測風班營造了學知識鑽業務的濃厚氛圍。他還要求班組成員堅持人工手繪通風系統圖,這樣的手繪過程,既增加了大家對井下通風系統的熟悉度,又能讓大家在繪圖過程中發現和分析問題。在他的班裡,每當有新工人分配過來,王立軍都會主動和他們簽訂“師徒合同”,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對徒弟的培養上。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操作,王立軍耐心細緻地講解、不厭其煩手把手地示範,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他們,每一項操作、每一個數據都要達到精確無誤,他才滿意。

近幾年,王立軍的徒弟劉柏、張成洞、邱振華等人也逐漸嶄露頭角,成長為通防工區的技術骨幹,其中有一部分人已超越他,成為通防工區的技術員、副區長。2019年,王立軍帶領的測風班榮獲礦科技創新一等獎,並獲得礦“五型班組”稱號。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