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7大關鍵詞

為了發展,大家都在忙招商引資,這個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從80年代深圳特區一直到沿海地區90年代、新世紀以後全中國到處都在講招商引資。

眼下招商引資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在新常態下,其實有效供給的工商產品、工商項目的確不怎麼多,好不容易有點項目,每個地方都看得非常緊,所以內陸到沿海挖牆腳來招商很難,沿海小一點的城市到深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去招商也很難。

在經濟熱度高的時候,大水衝過來,各種各樣的魚、蝦米,層層疊疊都有,大城市把大魚撈了,剩下的中魚、小魚、蝦米拿在手上意思不大,會主動轉給內陸地區,所以互相招商引資這種現象很普遍。現在這種行為方式很難奏效。

第二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開大呼隆的會議,一般都願意去把全世界的廠商請過來開個大會,領導講講話,介紹介紹投資環境,這種粗放的活動方式,現在其實不會太奏效。所以最近這一類活動各地大大減少,不是大家沒熱情,是這一類活動不實用了。

第三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大家會用低成本招商、粗放型招商,砍胳膊砍腿,稅收給你讓了,土地可以很低的錢甚至不要錢,勞動力壓低成本,各方面給人家以幫助。如今,真幹得好的企業已經不是最需要這一類惡性低成本招商,這些辦法現在都不是最有效。

但是招商引資還是要推進,怎麼來改革開放創新、怎麼來招商引資呢?這都是現在各地書記市長動腦筋的。一般光拍胸脯,書記市長齊上陣,每個政協副主席、人大副主任、市長副市長甚至市委常委都帶幾個項目出去招商,這都是80年代、90年代乾的活,現在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不合理了。所以我講這一種招商,實際上要避開,要把它給去化,消除掉。

另一方面,現在有板有眼的好項目、支柱產業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戰略新興服務業項目,一般有它的特點,要麼不幹,要幹就是集群化的幹。就說一個製造業的上游中游的原材料零部件體系,下游的銷售服務物流的體系和製造業是一個集群。要用產業集群的幹法,這種幹法容易招商,一招就招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產業鏈。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到了垂直整合一體化的階段,只有這種垂直整合一體化的產業才有核心競爭力。

《世界是平的》那本書90年代出來時,我看了以後很高興,想買幾百本,每個企業、各個方面發一份,但實際上到2005年以後,我已經意識到這本書只能看看,不能當真理,因為它不是垂直整合,是橫向整合,是來料加工式。做產品的人,他的原材料零部件可以從世界各地買過來,物流成本幾乎是零,能源不要錢可以這麼做,但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所以,今天跟你們講幾個現在用得比較好的辦法。

1、產業鏈來招商

比如我在重慶,前幾年重慶這個地方一臺電腦都不生產,為什麼能把重慶的電腦現在搞到中國之最?全球一年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和生產量是1.8億臺,一半在上海、蘇州、福建和廣東等中國沿海城市制造,內陸西部是沒有的。

沿海做這個是加工貿易,從外邊把零部件原材料運到沿海很方便,加工完了大進大出,我在上海待過,很清楚這些情況,到重慶以後就發現要想沿海的加工貿易或者世界的這種產業集群到內陸來,必須解決物流問題,必須讓他的產業鏈垂直整合就在一個地方一下子解決掉。

所以,我跑到硅谷去跟幾個筆記本電腦的大企業談判,就說你到我這來搞幾千萬臺電腦,我一定在兩年內把幾千萬臺電腦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慶本地化,半小時車程全部可以運到,如果達不到一切物流成本我賠你,這就是賭一把了。

但是我也想過,如果幾千萬臺電腦在我這邊生產,一切零部件廠商一定奔著我來,我不用招他,因為全球的1/3電腦在我這兒,衣食父母在這兒,他不到我這設廠還到哪兒設廠。

但是你如果只搞500萬臺,一個零部件廠可以順應兩三千萬臺,到你這規模效益不好。所以就是零部件原材料一體化整合,跟整機廠說有零部件,整機廠同意了我跟零部件廠去開會,一年開一次,開一次就來個幾百家,三年開了三次,來了一千家。

所以重慶現在有一千個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連續生產四年了,每年生產六千萬臺,等於全球1/3,這個基地就起來了,整機和零部件加起來就有四千億左右的產值。這個招商就靠產業鏈,把產業鏈完整齊全,亮到明處,包括銷售結算整個都要說清楚。

再講一個例子,就是重慶的汽車。重慶原來有一個長安。中國的汽車廠很奇怪,一個省一個,上海有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各種汽車公司都不去上海開廠,上汽也不會到一汽、二汽的地方去,大家各佔一個。然後各個省如果招了上汽,一般不會再去招一汽、二汽,因為有面子問題,把你大頭招來了,不能去招別人了,這個是不對的,要集群。

所以我們招筆記本電腦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把全球所有的做電腦的企業都招來,同類項集群,然後,這個集群既可以為這個公司服務,也可以為那個公司服務,這樣規模效應會比較好。

汽車也是這種集群,重慶有一千多個汽車原材料工廠,百分之八十幾的汽車原材料本地造。除了長安以外拉來了12個國內外汽車廠商,上汽、北汽、二汽都在重慶做,每個都做了幾十萬,還有外資企業5個,這麼一來這個集群堆在那裡,零部件又是扎堆供應,成本比較低,越成本低大家越是願意來,形成了一個六、七千億的汽車產業集群。

重慶汽車產量已連續3年排第一,這正是因為集群產業鏈的集群和同類項的集群形成的。我舉以上兩個例子,就是說產業鏈集群是一種合理的招商方式。

2、順應資源市場配置招商

比如重慶產頁岩氣、天然氣,那麼挖頁岩氣的企業可以定向招商,因為許多地方想搞天然氣加工沒有天然氣資源,天然氣還像有糧票的時代摳門摳得很。

比如一個省,實際需要5000億方天然氣,才能滿足目前各個城市的使用需求。我們全國能源裡邊天然氣的比重只有7%,像美國歐洲達到百分之二十幾,我們煤炭的汙染、能源的汙染,需要天然氣來解決。所以我們就因地制宜,招了幾百億的頁岩氣的投資。

我們幾百億上千億資金投在頁岩氣裡,是全國頁岩氣投資開發的主戰場,佔了全國的2/3。同樣,有了頁岩氣以後天然氣多了,天然氣是一個很好的燃料,也是化工產品,凡是要用天然氣做燃料的工業,或者拿天然氣做原料的一些高科技化工廠都可以沿著這個招商。

3、融資招商

一些好的、高科技的但缺乏資金項目,政府可以融資投入,但要會動腦筋規避風險。

他有技術、有產品、有市場,但沒錢,你想跟他合作,但這種高科技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往往一個項目就三百億人民幣,甚至四百億、五百億人民幣,你幫他投入了,但如果,盈利是他的,賠錢了拍屁股走路,你怎麼辦?有時候招商引資遇到這樣的主,項目是好的,也不是吹牛騙人,你怎麼決策?這個時候就要調動我們國內資金,但這個錢一定是有資本、有信用、有投資、有回款的地方才能用,否則沒人借錢給你。在這個方面也是要動腦筋的。

重慶有一個京東方項目,2014年的時候,我跟京東方老總打了個電話,說我們重慶生產幾千萬臺電腦,還很需要幾億臺手機液晶面板,你如果到我這來做這個,有市場。他說現在的液晶面板是供不應求,不要說你的市場,我全國和國際上的市場都供不應求。他說我有技術,就是沒錢,現在一下子拿幾百億拿不出。我說我們給你,但是不能白給你三四百億,你拿了去投資,失敗了我賠錢,那不行。我們就拿了三百多億買他的股票,京東方那時候2塊多一股,買他一百億股定向增發,2.1元就是210億。我們一個月內就付了210個億。

我開始讓民營企業出,我認為很賺錢,民營企業研究了差不多一個月,工商聯民營企業一大批企業家開會,最後都搖頭不做。不做我就讓國有企業出了210個億,7個企業做了股東,買了100億流通股股票。作為上市公司得到了100億增發股權以後,跟銀行借了100多億,就是300多億。

凡是現在戰略新興產業,都是半年一年就可以把你一百億、兩百億、三百億花掉,不像玻璃廠、鋼鐵廠、化工廠,一百億、兩百億可以幹五年。現在電子和高科技企業都是一年的週期就可以把你幾百億花掉,買設備就兩百億,買了就裝上去,時間都是半年的週期,所以京東方在重慶2015年底就投產了,現在是滿負荷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當年投產當年就有效益,重慶就多了300多億產值的一個工廠。這個工廠雖然不是我們的全資公司,但是京東方效益好了,股票上升到了4塊多,我們的100億股退出來就變成400多億了,所以這個是一個概念。有了這個概念以後,這個原始投資200億收回,我還有200億,那幹嗎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投資,這會200億不是買他股票了,而是一起合資搞一個柔性的液晶面板,現在的液晶面板手機可以彎曲的,如穿戴式的就是柔性液晶面板,這個面板現在全球也供不應求。

這一個項目要投資480億,100億的貸款,那麼就300多億的投資,300多億投資各自出一半,我們就拿賺來的200億往裡投。這個決策沒有壓力。如果財政要撥200億投資,決策萬一輸了,是不是就壞賬了,你是不是跳樓跳長江啊。當你把決策、行為和資本市場運作方式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我講這一段就是指該要給人家資金有時候要在有防範、安全、不出格且合乎整體利益的情況下。

但是有一個項目我猶豫了一下沒幹,就是郭臺銘的項目。他跟我說搞一個世代線,400多億,然後說我出錢,他3年裡面回購。400億按8%的利息,一年20多億,3年下來七八十億,他把這七八十億加上本金都給我,然後我這邊就多了一個400多億的項目。但這個錢借給他,他沒有把他的股權擔保給我,萬一壞賬了,我就賠了,雞飛蛋打,是不是就構成國有資本流失,去年猶豫了一個月沒受誘惑,把他回掉了。

我講這段話意思就是,要審時度勢,要地方一把手和大企業想明白才能做。總之,兩面思考,當真的有高科技、大資本、全球化的好項目時,如果他缺資金,怎麼解決資金,怎麼在資本市場融資等,是要動腦筋的,不能簡單就來個沒辦法,拉倒、放棄。

4、優惠政策

這優惠政策不是面上一般意義上的,和剛才我說的砍胳膊砍腿、自己傷自己的沒道理的優惠政策不是一回事。如果一個事情是絕對有意義的戰略性事件,那麼市委、市政府或者財政、發改委大家綜合研究以後做出集體民主決策,也是值得一試的。

比如南京跟臺積電在長江邊上搞的共80億美元(第一期30億,第二期50億)的集成電路,起步第一期是14納米,第二期是8到9納米,都是世界之最的好項目。

我去臺積電看過,這個張忠謀了不起,在新竹搞了三個150億美元的企業,全球集成電路供應面他佔了很大的份額。所以他到你們這來做集成電路,你們當然會有優惠政策,稅收怎麼優惠,土地怎麼給,資金怎麼補助,這個時候一整套綜合,該下重手也要下去。這個集成電路項目一攤,你這些優惠政策給他了,如果算帳,5年、10年政府給他的優惠政策差不多會有100億,這100億使他產生了幾百億一年的芯片產值,雞和蛋還是他先有蛋,你才會孵化出雞給他一塊肉,不是你自己把別的地方財政的錢補給他,所以這裡邊是要明白,要系統集成,我覺得江蘇這件事幹得非常成功。

5、直接收購

現在中國的企業有能力了,想要一個企業,索性把它收購了,一下把你控股權買了,買了以後自己給自己決策,把它搬到你這個地方資源優化配置,省得招來招去,討論來討論去。

我們曾經幹過一個事,就是把烏克蘭的一個航空發動機工廠給收購了。整機組裝都在俄羅斯,發動機都在烏克蘭,烏克蘭發動機保持供應俄羅斯。四年前他們吵架以後,俄羅斯也不買他的發動機,自己也能做發動機了。烏克蘭儘管跟歐洲好,但是歐洲有空客,有自己的發動機,很強大,也不需要他,他這個企業就倒閉了。

這個企業50年代、60年代一直是國有,90年代葉利欽變革以後,黨委書記就變成董事長,變成私人老闆了,總經理是他兒子。我們十億美元收購了他的股權,然後花100多億把他的企業搬到重慶,使重慶形成一個年生產上千個發動機的工廠。這是高科技,烏克蘭的發動機水平比國內的發動機高好多倍,提前好多年,所以國內的市場是有需要的,而且我們本來就在採購他們的發動機,現在能本地製造更好。

這個案例是收購了它,轉為自己使用。當然還有就是有一些企業他到你這來,你也希望他這個產品過來,但他有特殊的需求,比如希望有一些我們國內的某種資源牌照,這個時候政府掌握著牌照或者掌握著某些資源,或者國家掌握,地方政府為他去向國家申請,你幫他解決東面的問題,他給你西面的項目,兩邊互相投桃報李,這也是一種平衡。當然這種東西都不能權錢交易,都是公開的,政府的合理運作。

6、優化投資環境

比如物流,現在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產業如果到了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時候,都要考慮全球化的物流。

比如重慶的電子產業之所以大家都能來搞,除了剛才說的垂直整合這些事情以外,很重要的是我們把渝新歐的通道搞起來了。因為在內陸幾千萬臺產品市場分隔,30%在北美,30%在亞洲,40%在歐洲,如果在重慶生產運到上海、廣東,再通過船舶運到歐洲,一方面時間要兩個月,另一方面成本也很高,至少增加了兩千多公里內陸到沿海的距離。

所以我們當時推動了一個重慶到歐洲的渝新歐班列,因為這個鐵路本來就通,所以推動它的時候主要解決了三件事。

一個是六七個國家的海關要一體化,你如果沒有一體化的話,火車開到每個國家都會把你的集裝箱拿下來關檢,弄的支離破碎,這就不行了,必須重慶檢了,沿途任何國家不再重複關檢,反過來在歐洲關檢的東西到重慶一路不再關檢,叫關檢互認、執法互助、信息共享,就是自由貿易經濟一體化的一種做法。我們花了一年多時間跟各個國家談判,就是要把這種問題解決掉。

第二個就是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都有鐵路運行時刻表,要統一編制時刻表,不能到哪兒都等別的火車,那就時間浪費了。所以要開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協調會,這個協調會在我辦公室裡也開過好多次,形成了五定班列,定起點重慶、定終點德國,中間一百個火車站只停12個,哪12個停下來都要討論的。

第三個就是定價格,每個國家都有鐵路運費,連在一起的時候哪個國家最高,大家都擁護的話就把價格抬高了。這個鐵路價格從2011年是一個集裝箱1公里1美元,那12000公里就要12000美元,運輸肯定賠,到2012年降到0.8美元,2014年降到0.7美元,2015年降到0.6美元,現在降到了0.5美元,一萬多公里就是6000美元,如果我們不管從連雲港還是從上海、深圳,一個集裝箱運到歐洲一個多月時間,3000美元。如果一個集裝箱裡面裝的貨是500萬,一個月的利息就要3到4萬,就相當於四五千美元,這個時候你三千美元加四五千美元就變成七八千美元,所以大家都願意用鐵路來運。

我講這一段也就是說,要幫企業解決他特別想解決的問題,他想解決什麼,你幫他什麼忙,只要這些問題是客觀的,是經濟的,不是政治上的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我們都該把它當成自己的事,發揮政府的特有服務功能,把它給配置好。

7、爭取國家政策

比如自貿區,比如保稅區等等這些政策,也是一個方面。重慶有一個好處,我們對任何外資包括實體經濟的工商企業,我們的確是給他15%所得稅的,但這不是我們違規,西部大開發就是15%的所得稅,這還是很重要,因為你去看香港、新加坡、臺灣,包括歐洲許多發展地區都是15%所得稅,就自由貿易區、自由港、開發區,國際上都15%,那麼我們國內,以前特區是15%,現在都是25%,但是西部大開發有一個15%的優惠,鼓勵類產業15%,所以我們把這個用上去。

國家的一些特別好的新區、開發區、特區或者自貿區保稅區,反正各種好的平臺的確是有用的,能夠對招商引資起到重要作用。

關注園鏈微信公眾號【園鏈園區大腦】獲得更多招商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