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

四月的呼和浩特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公园里、道路边、小区里,到处是盛开的桃花,粉色的、白色的桃花和刚刚吐露新芽的树木给北方大地带来春天的气息和无限的希望。前段时间由于疫情不能出门的人们现在终于可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文化场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旅游的乐趣。这个清明小长假,广大市民在出门旅游时处处体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文明旅游日渐成为一种习惯。

自觉戴口罩

今年的春季旅游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现在疫情虽有明显好转,但防控仍需加强,不能松懈。旅游市场复工复产后,人们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清明小长假期间,记者在很多旅游景区看到,市民戴口罩入园已成为一种自觉。在大召、塞上老街、公主府公园,随处可见戴口罩的男女老少,大家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人,这种行为体现了市民的素质。

不乱折树木

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

4月6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园拍摄桃花。当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天气晴好。新华社记者 安路蒙 摄

4月的公主府公园桃花盛开,游人三三两两尽情观赏。人们举家外出,有的骑着小蓝车,欣赏沿途的风景;有的搀扶着老人,缓缓前行,边走边聊边照顾,背影后的亲情令人动容;有的开着私家车,载着一家老小,为的就是一睹花容。公园里人们闻着花香,漫步于林间小道,在花前频频合影留念。人们轻轻扶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捏着枝条,陶醉于花前树下。随意攀爬树木,乱折花枝的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了。

不踩踏草坪

“慢点走,不要踩草坪,小草刚刚出芽,要不把小草踩坏了。”在小黑河畔,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默默呵护着身边的花草树木。“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家长对孩子耐心地教育着。

“我们出来旅游,不仅仅是出来散心,欣赏美景,也是一次文明的实践活动。因为疫情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健康,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生活,珍爱生命,尊重大自然中的每个小生命。我想这样精神上的收获和感悟尤为重要。”正在大黑河畔散步的市民王宇说。

不乱扔垃圾

“宝贝,把废纸和饮料瓶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在成吉思汗公园,一位父亲对5岁的孩子说。孩子捡起脚下的废纸走到附近的垃圾箱,慢慢地塞进去。“宝贝真棒!我们要爱护环境卫生。”扔完垃圾回来的孩子得到了爸爸的夸奖。

在大黑河河畔景观带,几个年轻人在一起野餐。“我们好久没见了,本来计划春节聚会的,因为疫情一直没能见面,现在疫情控制的好点了,我们几个同学约好出来聚聚,为了安全,我们不想去人多的室内,而是选择了空旷的郊外。我们也提前准备好东西装垃圾,不能乱扔垃圾,破坏环境。”正在读大一的小刘说。记者看到,小刘和同学聚餐完毕后,把垃圾全部装在袋子里打包带走,沿路找到垃圾箱后才把垃圾袋投进去。

在公主府公园,一名6岁的小女孩喝酸奶时不小心把酸奶盒掉在路上,酸奶洒了一片。她的妈妈立即掏出卫生纸,弯腰认真地擦拭着地上的酸奶,直到全部收拾干净,然后把沾满酸奶的废纸扔到垃圾箱里。“虽然是孩子不小心洒到地上的,弄脏了路面,但作为家长不能一走了之,这样会让孩子学会逃避责任,我们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从小学会爱护环境。虽然是举手之劳,但让孩子学到了担当。”孩子的妈妈说。

垃圾入箱,不随意丢弃垃圾,这看似小事,但体现了市民素质。清明小长假,在各公园、景点,记者看到景区干净整洁,市民爱护环境的举动随处可见。

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

清明节期间,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出动执法人员24人次,重点检查星级酒店落实国务院、自治区、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部署情况、防控疫情宣传、客人入住登记情况,旅行社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制定情况、防护物资配备情况等。此次,共检查星级酒店19家次,旅行社31家次。 记者 宋向华 通讯员 苏东升 摄

不破坏公物

假期外出旅游,很多人选择去名胜古迹。记者看到,在大召、将军衙署、五塔寺、昭君博物院,这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重的景区,游客心怀敬畏之心,文明旅游,不喧哗、不吵闹,他们爱护景区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寺庙内不拍照,不吸烟,遵守景区纪律。“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让文明世代相传。”这是游客的共识。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丽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