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熱點 切莫賠了夫人又折兵

近日,一款“季老之徒”的產品在抖音上熱播,成為行業關注的一個熱點。季克良對此表示,不認識,假的。業內稱,季克良作為酒業泰斗,其一言一行受到業內關注,一些

品牌或商家藉助季老聲名進行推廣,是在變相消費季老,蹭他的熱度。

利用某個熱點現象進行營銷,這在白酒行業已經屢見不鮮。一個熱點出來,總有一些公司進行跟進。究其原因,無非是通過吸引消費者眼球,形成巨大傳播效果,進而從中獲利。

眾所周知,“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廣告語,是郎酒對青花郎的品牌定位。其從17年下半年至今,頻繁的出現在電視上、電梯裡、機場、車站等諸多地方。

蹭熱點 切莫賠了夫人又折兵

起初,業內普遍認為,郎酒在蹭茅臺的熱度,而如今隨著郎酒進入百億陣營,其已經在消費者心智中實現了佔位,確保了青花郎搶佔核心頭部資源的戰略目的,這對於郎酒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正如郎酒董事長汪俊林所言,如果醬酒只有茅臺一家,可能價格還會高。包括郎酒和習酒,還有郎酒,都有責任把醬酒做得更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把品質做到一流,把規模做到一定程度,讓消費者有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進行選擇才能長久。

當然,不是所有“蹭熱點”都如郎酒一般,逐漸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我們知道,年份酒一直是白酒行業的熱門話題之一。這源於“酒是陳的香”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普遍認知,他們認為“酒齡”長的自然是好酒,價格自然也相對較高。為了迎合市場,諸多酒企推出了不同批次的“年份酒”。其中一些酒企建廠時間不過一二十年,卻推出了30年,乃至50年的年份酒,造成了年份酒市場的混亂。許多消費者甚至認為,年份酒只是白酒廠商的“數字遊戲”。

事實上,此前行業對“年份酒”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法規,同時監管和執法也基本處於盲區,這直接使得一些酒企投機取巧造成了市場亂象。而隨著去年年份酒認定和監管細則出臺,業內預計市場上90%以上的“年份酒”將被清除。這對於規範年份酒市場和引導消費者轉變觀念有很大積極意義,而對於那些投機鑽營的酒企而言,無疑是很大的打擊,畢竟前期已經投入不菲,到頭來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說推出年份酒,是一些酒企進行營銷的噱頭,那麼貴州白酒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白酒交易所)向貴州省援鄂醫護人員推出售賣平價茅臺活動就純粹是為了炒作,蹭疫情的熱度。

3月21日,其在官方公眾號發佈文章稱,將按1499元/瓶的價格對貴州援鄂醫療隊1443名醫療隊員直供53度500毫升飛天茅臺酒6瓶。隨後的3月23日,貴州市場監管局約談了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就後者近期不當營銷行為作出相關指示並要求迅速整改。而茅臺方面也於3月27日宣佈與貴州白酒交易所控股子公司貴州佰酒匯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解約,取消其茅臺酒經銷權並解除經銷合同。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飛天茅臺的終端售價遠遠高出官方指導價1499元,也因此官方指導價成為商家促銷、引流、圈粉的利器。作為市場行為,貴州白酒交易用1499元的茅臺吸人眼球本無可厚非,但在抗疫背景之下以此蹭熱度,消費抗疫英雄,則顯得其沒有足夠的誠意。最終,茅臺方面宣佈取消其茅臺酒經銷權並解除經銷合同,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從上不難看出,“蹭熱點”可以加大用戶對自己企業品牌的認知,同時也能增加用戶的黏性,如郎酒對青花郎的品牌定位。而蹭熱點要有限制和底線,若沒有節操,沒有原則地蹭熱點,不但不會名利雙收,甚至會適得其反,貴州白酒交易所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所以,一個公司,想要長期的發展,如果僅僅依靠“蹭熱點”,那不過是短時效應,註定不能長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