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得罪是個君子,也別得罪一個小人

在人生的舞臺上,時刻都有小人存在。他們人格卑鄙,損人利己,動輒溜鬚拍馬、挑撥離間、造謠生事、結仇記恨、落井下石。

從古至今有不少帝王將相也都栽在小人手裡。這種事從來都不知道上哪兒去說理真刀真槍的幹,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暗箭就說不清楚了,來自什麼方位,誰射的,你可永遠都不知道,就是林肯、拉賓們也不能倖免。

餘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也曾提到“小人”的問題,他的意思是,英雄們在臨終的時候,覺得最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勁敵,他們往往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小人。

看來,“小人”不小,他們的能量大著呢!他們可以做漢奸、叛徒,他們可能做出種種可憐的樣子,以博得你的幫助,當你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可能反過來咬你一口。螞蟥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他以不經意的親熱方式去吸食人血,小人比螞蟥還可怕。

現實生活中,“小人”做事不守正道,以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目的,所以不要嫉“小人”如仇,不與他們鬥氣,否則麻煩就大了。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在巡行天下的路上得了病,自覺將不久於人世,於是讓趙高代為起草遺囑給遠在塞外禦敵的公子扶蘇,意欲立扶蘇為皇位繼承人。

不過,遺囑剛剛立好,還沒傳出去,秦始皇就死了。當時,消息被封鎖,只有胡亥、趙高及受寵的宦官等五六個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秦始皇一死,趙高便與胡亥密謀,準備假借皇帝的命令,殺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為了確保成功,趙高就去找李斯幫忙。

為了保全相位,李斯倒向了胡亥,偽造秦始皇的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並賜扶蘇死罪。趙高由於政變有功,深受胡亥寵幸,並逐漸掌握了朝廷大權,而李斯則僅保住了他的丞相職位。

趙高乃一地道的小人,他依仗胡亥,為所欲為,幹盡了壞事。但同時他又忌憚李斯的諫言,便設計除掉了李斯這個掌握自己把柄的人。

這個社會很多時候是小人得志,小人有著很高的社會手段。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尊嚴,自己的驕傲去換取利益,他們會用阿諛奉承的方式討得別人歡心,再用誣陷詆譭的手段對阻礙自己的人打擊報復。君子不削為之的事情,小人卻甘之如飴。得罪君子,他們至多是不在於你來往,不會想著去害你。而得罪小人,

寧可得罪是個君子,也別得罪一個小人

寧可得罪是個君子,也別得罪一個小人

寧可得罪是個君子,也別得罪一個小人

他會想方設法讓你過的不順心。

仇視小人固然足以顯出你的正義,但在人性叢林裡,這並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顯了你的正義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不義。再壞的人也不願意被人批評“很壞”,總要披一件偽善的外衣,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顯的正義,卻照出了小人的原形,這不是故意和他們過不去嗎?

總之,若能當面應付過去,不妨就糊塗一把,你是否在暗暗告誡自己:不到萬不得已,小人是千萬不要犯的!哪些人可能成為小人呢?以下幾種人,我們不要輕易去招惹,他們很可能就是你身邊的一顆顆定時炸彈。

第一,嫉妒心強的人。也許這種人很有能力,但是她們眼裡揉不得一點沙子,任何可能超過它的人對他來說都是威脅。當我們看到那些見到別人取得成就就會不開心的人,最好進而遠之。

第二,喜歡拉幫結夥的人。這種人只認圈子,不問是非,如果你選擇與他們的圈子相隔,拒絕和他們為伍,他們的態度就會瞬間變成處處針對你。你的正常舉動,都會被認為是對他們的敵對,他們自然也就會為了圈子的利益而想盡辦法除掉你。

第三,愛奉承的人。這種人往往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一般都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來給自己謀求利益。如果這種人發現你的才能可能會超過他,他就會有危機感,自然會對你採取行動。而且行動的方式往往是利用自己的奉承來藉助身居高位者打擊你。

第四,不孝順的人。不論他怎麼認真努力工作,有上進心,但是他對待自己的父母,對待自己的家人卻很惡劣,此人必定是小人無疑。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至親都不關心,那麼他平時的熱情一定不那麼單純,這種人必須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