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4月8日傍晚,我的朋友圈裡幾乎所有跟跑不沾邊的人都在討論一件事:韓寒跑步。

原來,韓寒在微博曬出了跑步訓練記錄,並配文:今年第一次在體育場的訓練,感覺快到夏天。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一身腱子肉的韓寒在操場奮力奔跑。

一看成績:18分36秒跑了5公里,平均配速3分43。

這個成績震驚網友!

我就這麼跟你說吧,普通人跑5公里都要大半小時。

1982年出生、38歲的韓寒,這次以這樣的方式“跑進”熱搜。

堅持訓練一年,靠跑步脫離“中年油膩”逆生長,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自律……默默放下手中的宵夜、手裡的奶茶還香嗎?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說起韓寒,很多人並不陌生,尤其是80後。

作家?職業賽車手?導演?都是!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天才韓寒

1999年,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舉行,韓寒的一篇奇文《杯中窺人》驚豔全場,年僅17歲的他從此聲名鵲起。

2000年,韓寒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該書最終銷量過200萬冊,併成為中國有史以來銷量最高的文學類書籍。

此後,韓寒開始的源源不斷的小說創作,常年霸佔胡潤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成為當今中國最賺錢的作家之一。


叛逆者韓寒

1999年,即將升入高二的韓寒7門功課全部不及格,遭學校強制留級。

韓寒毫不妥協,毅然退學,並高呼“七門功課亮紅燈,照亮我前程”,以這種決裂的方式向這個中國教育體制對抗。

老師問他:“退學後你靠什麼吃飯,不怕餓死?”

韓寒回答:“稿費。”

不久,韓寒就遭遇了大規模輿論攻擊。有學者表示“韓寒現象不利於正常的教育秩序”,也有人認為“欠貶的韓寒現在更欠扁”。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憤青韓寒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韓寒逐漸把主戰場搬到新浪博客來,其雜文點擊量突破6億,至今全球無人能敵。

他靠著一支筆,針砭時弊,鞭笞權貴,對當下熱點事件進行評論,給出自己的意見和獨立看法,成為年輕人的精神領袖和社會公共知識分子,獲得“公民韓寒”的讚譽。

2010年,韓寒榮登《時代週刊》全球影響力百人榜第2名,達到其個人影響力的巔峰。

他創辦史上最貴稿費的《獨唱團》雜誌,依靠其個人魅力,咪蒙、羅永浩、蔡康永、梁朝輝、彭浩翔等人紛紛為其供稿。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可惜,由於不可抗力,該雜誌只出版一期,即宣告停刊。

後來,韓寒帶領原班人馬打造互聯網產品《一個·one》APP,再次獲得成功,總閱讀量10億以上。


賽車手韓寒

在中國職業賽車領域,韓寒已經成為毫無爭議的第一人。

退學後十餘年,韓寒曾效力過北京極速、雲南紅河、上海大眾333、FCACA、斯巴魯中國等車隊。

作為新人,一開始韓寒成績很糟糕,無法從比賽中獲得獎金,維修費和改裝費都需要自己掏錢,壓力山大。他不停地寫作,燒光了所有的版稅來養活自己的賽車事業(他很多作品,正是在這種窘迫的狀態下寫出來的)。

靠著努力和勤奮,在車隊了跑過幾年龍套之後,韓寒終於獲得他想要的成功。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2007年,韓寒第一次拿到了中國房車錦標賽的年度總冠軍。

2009年,韓寒加入了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拿下了拉力賽和場地賽的雙料年度總冠軍,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唯一一位場地和拉力的雙料年度總冠軍。

2018年吉林站,韓寒第六次獲得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年度總冠軍,成為衛冕之王。

他自己也開玩笑說:“如果某天,外星人入侵,每個國家必須選出最強的兩個車手去抵禦外星人,大家不要被我其他工作迷惑了,記得一定要選我。我一定能替大家把外星人趕出中國。”


導演韓寒

2014年暑期,韓寒推出了自己的熒幕處女作《後會無期》,拍攝成本僅5000萬元。儘管口碑欠佳,但是卻獲得6.29億元的高票房。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2017年春節,韓寒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總票房突破10.46億,首次進入“十億俱樂部”。2019年春節上映的《飛馳人生》,上映首日票房破兩億的驚豔成績。單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韓寒的電影並不完美,但是如果從賣情懷的角度來看,韓寒的電影無疑是成功的。

所以有人說,曾經以叛逆之姿橫空出世的韓寒,如今也已過而立之年、更融入社會了,成為了一個更為成熟、更為體面、也賺到了更多錢的大眾娛樂IP。

而80後也都進入為人父母、揹負壓力與責任的中年時代。


沒有學歷的韓寒為什麼能成功?


雖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但韓寒身上無疑還具備難能可貴的一點——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目標,有追求,當然,也有資本。

他沒有成為象牙塔裡的天之驕子,但他還是以自己的形式保持了與這個世界的同步和聯繫,最終不僅沒有被時代拋棄,還以自己創造出的文字、電影等,試圖去探討這個世界。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韓寒也不例外。

如今,面對當年的“退學”之舉,韓寒這樣說,

“當年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


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本身

“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或許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德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所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韓寒在演講中說過:“上學和學習是兩回事。你可以不上學,但你絕對不能不學習;你可以沒有考試成績,但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地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好學呢?為什麼不去學我做得好的地方呢?”

他也解釋過,他本人在退學後仍然堅持學習、堅持提高自己的途徑有很多。

退學19年後的韓寒也說出了孩子叛逆,父母做對這些很重要。


每一粒種子的成長,都需要不同的土壤

韓寒父親韓仁均,曾經就讀於華中師大,因病中途退學,發表過很多作品,母親是一名醫生,父母關係和諧融洽。

父親韓仁均是當地報社的編輯,平時喜歡舞文弄墨,愛好文學,偶爾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一些文章,“韓寒”正是他最得意的筆名。後來心疼這個筆名,怕用得少浪費了,於是作為一個禮物,給自己的兒子當名字用了。

韓寒兒時的啟蒙教育及文學潛質皆與父親有關,韓寒坦言自己的成功有82%來自父親,稱父親“文章寫得好,字寫得漂亮,閱讀攝影書法寫作完全是繼承和發揚了父親的優秀品質。”

原生家庭的影響和薰陶,讓韓寒的文學造詣和天賦,從很小就展露頭角。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人生之初是需要燈塔的,它能照亮前行的方向。

這個燈塔可以是父母,可以是長輩,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一部電影,可以是一張專輯,可以是作家,可以是歌手,可以是演員。

可不管是誰,在你的成長環境裡,燈塔總得有。


支持孩子做他自己喜歡、擅長的事

韓寒的特長是寫作文,有時為炫耀,一節作文課別人寫一篇,他寫兩篇。

受韓仁均影響,韓寒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錢鍾書、梁實秋。《圍城》是他最喜歡的一本,翻了很多遍,第一本翻爛後,韓仁均又給他買了一本。

1999年,韓寒在松江二中得了渾身奇癢的疥瘡,回家養病一個星期。


那段時間,他寫了篇《求醫》的文章,韓仁均看了以後覺得很幽默,鼓勵他拿這篇稿子去參加首屆新概念作文比賽。


後來寄出去後一直沒有迴音,韓仁均和韓寒都有點失望,直到一個上午,一位萌芽編輯將電話打到家裡,問為什麼不去參加前一天的新概念複賽?


他們才知道那天新概念作文比賽就要揭曉頒獎了,但評委同意韓寒中午前趕到上海市區再考一遍。韓仁均二話沒說、火急火燎找了輛黑車帶著韓寒奔赴市區……


考場中,評委拿出一張紙,揉成一團,扔進一個水杯裡,讓韓寒即興寫一篇文章。韓寒在一個小時內,寫出了一篇《杯中窺人》。憑著這篇文章,獲得一等獎。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客觀看待孩子身上與眾不同的特質


韓寒的父母心裡最清楚,韓寒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對一些問題的見解超出了他的同齡人,顯得很有主見。

夫婦倆也常常被韓寒反詰得無話可說。無話可說,是因為他們覺得孩子說的在理。

有一次韓寒說:“現在的語文試題越出越無聊了。”

聞此言韓仁均立即正色道:“不許胡說。”

“不信你瞧瞧,這是上海市區一箇中學生給我寄來的試卷,裡面一道題是用我的文章作分析,問我的文章選自哪個大賽:

A、全國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

B、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

C、新概念首屆全國作文大賽

這道題答對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經兒子這麼一說,搞文字出身的韓仁均也很有同感。

韓仁均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與眾不同的特質,既然並不壞,那就把長處好好發揮出來,總會有一條出路吧。辦理退學手續的那天,父親韓仁均對韓寒說:“兒子,很抱歉,我什麼都幫不了你,我唯一能幫你的,就是在退學書上簽字。”

韓仁均深知,這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他這是在對韓寒說,你的未來,包括父母在內,沒人可以為你去設計,你的人生之路是自己選定的。

同年,韓寒出版了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該書剛發行即銷售一空,銷量過200萬冊。父親支持韓寒創作:面對夢想和所熱愛的一切,堅持就對了!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憑著自己的感覺,朝著自己想去的方向,不論別人如何質疑,如何打壓,堅定信念地一往直前。

“你在臺面上看見我成功一次,我在臺面下幹砸過十次,那又如何?我又沒死,不停地幹就行了,人們只會記住你成功的那一次。”韓寒說。

20年追夢沒有止息,1999年到2019年,時間跨度20年,歲月的車轍留下清晰斑駁的印痕。

這次新冠疫情發生後,韓寒從國外採購了一臺價值300萬的設備ECMO。

該設備俗稱“葉克膜”、“人工肺”,一直被醫學界稱之為“救命稻草”。在這次疫情中,6家醫院通過ECMO將重症病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了。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38歲的韓寒,18分鐘跑5公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長為他的樣子


他還給上海金山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100萬的捐款。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也變得謙和起來。不再肆意的批判各種不公,而是能夠謙卑的誇獎他人的優點。

這是又一個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麼?

不是。

你不能要求一個18歲的少年精明世故,也不能期待一箇中年父親永遠憤青,時光將經歷和成長送給每一個人。

在嚐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後,他懂得了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才華與資質,也不是所有有才華的人就可以成功。

他不再肆意批判這個社會,而是在現行的框架裡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

在他的作品裡,他依舊鮮衣怒馬,痛快人生。


• end •


小互動:你跑五公里,需要多長時間呢?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