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上面照片中的人就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郭琳爽。

郭琳爽此人,大家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那小編就先簡單地提一下。郭琳爽,又名啟棠,是上世紀永安集團的第二代掌舵人,1896年3月8日生於廣東香山縣,他的父親郭泉和二伯父郭樂都是澳洲華僑,為永安資本集團的創始人。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青年時期的郭琳爽就受到郭樂、郭泉的影響,對商業十分感興趣。1921年,他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當時他擔任著永安各聯號企業總監督的二伯父郭樂十分欣賞這個年輕人,便將他派往歐美各國考察商情。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回國後,郭琳爽便正式擔任了香港永安公司署監督,協助其父郭泉管理企業。在1923年到1927年期間,郭琳爽又先後前往英、美、德、日等國採購商品,學習國外商業企業的經營管理的經驗,顯示了一定的組織才能,因而1929年被郭樂指名調到上海永安公司擔任副司理(即副總經理),1933年又升為總經理。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上海永安公司創設伊始是以經銷“環球百貨”為號召,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但在郭琳爽任總經理的初期,我國正面臨著深重的民族危機,政局的混亂以及戰爭無不影響著商業的發展。永安公司的業務也被波及了許多,“黃金”時期不復,公司開始走下坡路。郭琳爽一方面感受到民族危機已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另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內風起雲湧的抵制日貨運動中,他也看到了中國人民出於愛國熱情,購買國貨的人越來越多。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為了使公司擺脫困境,掙扎圖存,身為總經理的郭琳爽這時盡力協助坐鎮在上海的郭樂,充分發揮永安各聯號企業“同號相聯”,“同舟共濟”的作用,積極為永安公司開闢新的貨源,打開新的局面,在百貨商場中增加經銷國貨的比重,以適應日益強烈的抵制日貨的社會要求。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郭琳爽先後兩次在上海的公司籌設國貨商場。第一次在1934年秋季,他將四樓闢為國貨商場。但因資金困難,營業並不理想,因此不到半年便宣告結束。第二次在1935年至1936年間,當時經銷國貨的空氣在上海異常高漲,為了與同業競爭,郭琳爽決定在即將落成的永安新廈開設規模龐大的國貨商場。在籌備期間,郭琳爽大事廣告宣傳,在報上刊登“徵求國貨啟事”,只待1937年9月1日正式開幕,然而“八一三”的炮聲一響,郭琳爽嘔心瀝血籌設兩載的永安國貨商場頃刻被迫流產了。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而上海永安公司創辦時曾向英國當局註冊,在“八一三”事變中,公司遭到了日機轟炸,可謂是人、財均遭損失,郭樂、郭琳爽曾要求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為其出面向日方交涉,索取賠償。但所謂大難臨低頭各自飛,英國駐滬總領事館以種種藉口撤銷了永安公司的“英商”註冊。這對郭琳爽恰如當頭一棒,於是他又轉而乞求美國政府准予將永安公司註冊為“美商”企業,企求尋找新的保護。郭琳爽指望依靠租界護符和“外商”牌號來確保企業的安全。但戰爭的擴大,“美商”這塊招牌也沒辦法再對公司有任何保護作用。

為苟安計,郭琳爽於1943年4月撤銷了原來的“美商”註冊,於6月改向汪偽政府實業部申請註冊。從大義上而言,這無疑是遭人詬病的。只是生逢亂世,也並非所有人能夠守得住氣節。

從意氣風發到黯然退場——生不逢時郭琳爽

而從經濟上而言,郭琳爽企求汪偽政府“保護”也並沒有挽救岌岌可危的公司。當時敵偽當局施行的限價政策,促成了難以阻擋的搶購洪峰,上海永安公司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而抗日戰爭結束以後,鬆了口氣的郭琳爽本以為可以帶著永安公司一戰往日輝煌,但是經濟的虛假繁榮卻令永安公司成了一座只有固定資本支撐的空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