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市鋼企盈利整體腰斬,十家中只這家淨利上漲

記者 | 徐寧

2019年,鋼鐵企業盈利整體下滑。在目前已發佈年報的鋼企中,唯獨中信特鋼(000708.SZ)的業績繼續增長。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截至4月9日,已有十家上市鋼企公佈2019年年報。這十家企業去年實現淨利潤總額約189.02億元,較上年的385.94億元同比下降約51.02%。

其中,中信特鋼2019年淨利潤為53.86億元,同比增長50.45%。

中信特鋼公告稱,這主要受益於公司產銷增長、海外市場增長和產品結構優化等。

公告顯示,去年中信特鋼的鐵產量為1195萬噸,粗鋼產量為1409萬噸,鋼材銷售總量1327萬噸,各項指標同比均有增長。

中信特鋼還在搶佔海外市場。去年,其全年出口鋼材總量實現176.6萬噸,同比增長達5%。

去年,中信特鋼參與了浙江格洛斯無縫鋼管有限公司的破產重組。該重組事項完成後,公司鋼管總產能達到150萬噸,產品綜合競爭力得到了互補性的提升。

去年10月,原大冶特鋼以約232億元的總價,購買了興澄特鋼86.5%的股權,重組完成後,中信特鋼登陸A股。

其餘九家已發佈年報的鋼企,去年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其中,ST撫鋼(600399.SH)的淨利潤跌幅最大。其去年淨利潤為3.02億元,同比下降88.42%。

馬鋼股份(600808.SH)和鞍鋼股份(000898.SZ)緊隨其後,兩者去年淨利潤分別為11.28億元和79.52億元,跌幅分別達81.02%和77.53%。

去年上市钢企盈利整体腰斩,十家中只这家净利上涨

馬鋼股份、鞍鋼股份、韶鋼松山(000717.SZ)等企業均在年報中表示,鋼材市場價格低位運行,上游原材料特別是鐵礦石價格上漲,購銷兩端雙重擠壓,是企業淨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據中國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末,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07.12。去年初,鋼材價格小幅波動上升,4月末升至年內112.67高點,隨後波動下行,年末降至106.1點。

去年全年,中國鋼材綜合價格平均指數為107.98 點,同比下降5.9%。

鞍鋼股份在年報中稱,鋼材價格同比下滑,主要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內汽車、家電、房地產等下游產業對鋼材需求下降。

原燃料方面,受巴西淡水河谷潰壩事故等影響,鐵礦石進口價格上漲明顯,提高了鋼企的生產成本。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7億噸,同比增長0.5%;進口金額為1014.6億美元,同比增長33.6%。

去年全年,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為94.8美元/噸,同比增加34.3%。

鞍鋼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受環保政策及相關行業供給側改革等因素影響,廢鋼、煤炭等原燃料的價格也在高位波動,提高了鋼企的生產成本。

ST撫鋼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淨利大幅下降,還因去年公司實施重整豁免的債務及產生的淨收益共計28.26億元,計入了2018 年度相關財務數據。

鞍鋼股份稱,公司對個別財務公司出具的到期未獲償付銀行承兌匯票,計提信用減值損失3.38億元,也影響了其去年的淨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