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價穩定,就可以適度放鬆樓市調控

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下,適度放鬆樓市調控或是一種選擇

近日,住建部要求各地在紮實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的同時,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記者瞭解到,目前全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開復工率超過了85%。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全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建項目共18.66萬個,已開復工15.87萬個,開復工率為85.06%,其中,16個省(區、市)的開復工率達到90%(含)以上。此外,全國售樓處復工率達92.73%。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價穩定,就可以適度放鬆樓市調控

客觀地講,按照目前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復工復產的實際情況,以及員工復崗率的基本現狀,樓市要想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走出嚴重低迷的格局,難度相當大。因此,開發商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什麼拿地、開工等,也會更具象徵性。

那麼,所謂的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開復工率85%,特別是售樓處復工率超過90%,一定程度上,也就只能反映某種現象,或者政府需要的狀態,而非這些領域的實際狀況,更不是樓市甦醒的表現。更多情況下,樓盤也好,項目也罷,仍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沒有真正“動”起來。復工,只是復來了少量管理人員,而沒有上升到施工人員。只有施工人員都到崗到點,施工才能全面啟動。

這也意味著,房地產系統的復工情況,並沒有數據反映的那麼好。究其原因,就在於樓市還處於嚴重的低迷狀態,購房者大多在等待觀望。因此,對開發商來說,構成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相當大。相當一部分開發商,已經失去了信心,已經很難再按照目前的情況堅持下去。“活下去”作為一句口號,正在越來越成為現實,成為眾多開發商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在疫情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嚴峻考驗,尤其是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難度更大的情況下,如何穩定經濟增長,已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一項工作。而要穩定經濟增長,除了加快製造業等的復工復產之外,房地產市場的復工復產,對穩定經濟增長也很重要。如果房地產市場的復工復產工作抓好了,對多數地方、特別是房地產佔經濟結構中比重較高的地區,會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發揮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呢?筆者認為,在“房住不炒”定位下,適度放鬆樓市調控,或是一種現實選擇,也是一種可供選擇的選擇。因為,樓市的持續低迷,不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小,積累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搞不好,有的地方就會發生區域性風險,或者行業性風險。畢竟,已經扛不動的開發商數量在不斷增多。即便具有一定規模的開發商,也面臨著資金鍊緊繃的風險。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價穩定,就可以適度放鬆樓市調控

如何適度放鬆樓市調控呢?首先,“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變。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就是要控制住房價,防止房價的反彈,尤其是過快上漲、持續上漲。因此,適度放鬆樓市調控,決不是給房價插翅膀。如果放鬆樓市調控後,房價上漲了,就必須立即收緊。對此,開發商必須有敬畏,有意識,切不要藉機漲價。任性漲價的結果,只會讓自己死得很難堪,讓管理層不敢去調整樓市調控政策。“不找死”,才是開發商必須做到的。所以,“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變,也不要變。

其二,地方政府的責任不能丟。適度放鬆樓市調控,是一條寬泛性要求。到底要不要放鬆,如何放鬆,放鬆到什麼程度,由地方政府根據“因城施策”的要求進行。賦予了地方政府放鬆樓市調控的權力,自然也要增強地方責任主體的責任,把房價的穩定權也交給地方。房價不穩了,又出現快速上漲了,就得追究地方政府的責任。這一點,也是剛性要求。

第三,明確這不是用房地產刺激經濟的政策。要讓地方清楚,適度放鬆樓市調控,不是要重拾房地產刺激經濟的政策,而是讓樓市不要持續低迷,讓開發商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並給地方穩定經濟增長更多籌碼。如果將其理解為重拾房地產刺激經濟,那就大錯特錯了,就有可能會使得放鬆調控的政策被立即收回。所以,地方政府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適度放鬆樓市調控的本意,而不要過度運用,避免傷及自身。

第四,適度放鬆樓市調控的重點在限購和限貸政策上。在樓市調控問題上,限購限貸是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有力的手段。適度放鬆樓市調控,就是適度放開限購限貸,不再對城市區域範圍內的居民實施嚴厲限購,而是可以適當放寬。外地購房者的購買政策,不能放鬆。而本地購房者,也必須是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只能在現有限購基礎上放寬一到兩套房子,而不是無限止放開。放鬆限貸,則主要是首付資金比例的適度放鬆,允許降低首付比例。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價穩定,就可以適度放鬆樓市調控

總之,只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只要能夠保持房價穩定,就可以適度放鬆樓市調控,並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調控之路,向長效管理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