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拷問著我們的人性與文明

天災與人禍總與人類歷史相伴,因此,人類歷史也是一部災難史。災難所帶來的苦難是人類自身發展中的一堂必修課,我們無法迴避和躲閃。勇敢地面對和承擔,視災難為磨礪,是我們面對疫情所應有的態度。

14世紀歐洲的醫生需要帶著奇異的面具治療可怕的黑死病,這個可怕的傳染病據說奪走了4500萬人的生命。許多人聲稱,由於需要考慮新的貿易和勞動戰略,黑死病是文藝復興背後的驅動力。

1769年8月,閃電襲擊了佈雷西亞。也許像這樣的自然現象聽起來不像是“災難性的”,但這次事件確實很可怕。閃電落入了一個裝滿火藥的堡壘,造成非常大規模的爆炸,摧毀了大部分城市並奪走了大約3000人的生命。事件發生後,反對避雷針的教會開始允許放置它,還制定了有利於私人儲存火藥的法律。從破壞中他們重建了聖亞歷山德羅教堂,並圍繞它設計了一個美麗的廣場

1918年,一種流感病毒感染了全球3%的人口,據估計約有1億人死亡。這場災難沒有區分階級,從社會的最低階層生病,到國王和名人,如藝術家愛德華·蒙克,他是一名倖存者,併為此創作了自己的自畫像作為紀念。這種疾病並非起源於西班牙,但它是歐洲唯一一個受流感影響最大的國家。幸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病毒發生了突變,變得不那麼致命,因為早在1919年,受害者的數量就大大減少了。

從以上幾次災難中不難看出,災難過後人類的深度思索推動了人性與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所以,黑死病成為了人們認為的是文藝復興背後的驅動力;佈雷西亞大爆炸讓教會認知了科學,同意了避雷針的使用。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生,我們一線的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勇敢的戰鬥在搶救治療的第一線,有的為此付出了犧牲,像李文亮醫生,面對疫情的出現出於醫生的天職頂著壓力敢於說真話講實情,並勇敢的投入到抗疫最前線,不幸染病犧牲。廣大的社會愛心人士積極捐款捐物支持湖北武漢的抗疫一線,我們的黨政府集全國之力,萬眾一心共同抗疫。我們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

同時也應當看到,疫情的發生與傳播與不文明的行為,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有著直接與千絲萬縷的關係。野蠻的烹享野生動物與與人性的醜陋與愚昧,人生價值取向與社會道德的教育與培植的重要。

野生動物的市場監管,基礎公共衛生環境的整治與管理,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的應急管理水平,等等等等,需要思考與反思的問題有很多很多。

李文亮與戰鬥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醫務人員及一系列英雄事蹟,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我們黨政府面對疫情科學決策,積極應對,高效組織,舉全國之力抗爭疫情同樣展現了我們黨與政府以民為本,重視生命的高度文明的表現。可以預期,疫情過後我們的社會文明將前進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