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新华镇:“有名有实”河长制 绘就水清河畅美丽画卷

近年来,临泽县新华镇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河渠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河长制”落地生效,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临泽县新华镇:“有名有实”河长制 绘就水清河畅美丽画卷

河长全覆盖,条条河流有了健康“守护神”。将实施“河长制”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全镇科级领导、镇属相关单位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镇“河长制”工作。同时,镇政府还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的“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开展河长制日常相关工作。明确全镇5条河流的村级河长,村班子成员担任河流流经村河段的段河长,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调村级河长对镇级河长负责制。全镇5条山洪通道,22条干渠,1座小型水库,共设置镇级河长2人,渠长17人,水库河长2人,实现了河长全水域无死角覆盖,每条河湖渠道都有了健康守护神。

拧紧责任链,河长主厨大家共做“一桌席”。该镇紧紧抓住河长这个“关键少数”,创新举措,促使河长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各方合力共做一桌席。压实河长主体责任,逐级签订河长工作责任状,细分责任田,规范河长巡河程序,制定巡河办法,建立了“发现(形成河湖问题清单)—移交(现场办公或以河长令明确整改对象)—督导(河长助理全程跟踪问效)—整改(责任单位拟定方案按单整改)—反馈(适时向河长报告整改情况)—核实(再次巡河按单销号)”的河长闭环工作机制,实现了河长巡河的目标化、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推动河长全程督办,制定河长督办办法,要求河长采取“询查、暗访、回访”的形式,对本级河长制成员单位、下级河长进行专项督办,对责任单位和人员实行全过程监督、痕迹化管理,促进了河长交办事项的有效落实。创新“河长+”模式,通过“河长+企业主、河长+志愿者、河长+民警、河长+乡贤、河长+党员”等,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治理责任河流。

打出组合拳,河湖治理管护实现“立体化”。该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施策,立体化推进,河湖管护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努力完善镇村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先后争取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西街村、富强村、生态区、明泉村安置点等4座小型污水处理厂站,累计敷设排污管网达6.8公里,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将河长制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组织各村群众对农户房前屋后、乡村道路沿线及河渠沿岸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治理,确保全镇河道水流通畅。积极搭建延伸“河长+社会监督员+河道保洁员”三级联动工作网络,明确网格点管理责任,“清”“管”结合,激活河长制基层“神经末梢”,破解了河道管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用好指挥棒,筑牢河湖治理管护“保障网”。该镇积极探索完善监督考核“指挥棒”,筑牢多重保障为河湖管护保驾护航。出台了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等制度,进一步绷紧了责任弦。采取设立河长公示牌、开辟微信曝光台,聘请河长制社会义务监督员等方式,通过群众“你点我查”,倒逼河长履职,形成了河长“线上办理,线下治理,电话问效”快速响应模式,提高了解决河湖问题的效率。把河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特别是将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等农村水环境修复、保护及治理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杠杆,探索建立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成效。(张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