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處處受到別人的限制,只能依照別人的命令去行事的時刻?今天小編要講的是憑心而動這一話題,是在《少年歌行》中唐蓮的行事風格上有感而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唐蓮究竟是如何實現憑心而動的。

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唐蓮,身為雪月城的首席大弟子,一直都是別人所學習的榜樣。而也正因為這樣,他的行事風格處處都受到了限制。我們可以看到,在劇情中他一直依靠著師傅的命令行事,不曾有自己的想法。他的這種情況像極了如今的我們,上學時,我們必須每天都聽從父母與老師的安排。而到了工作時,又要時刻注意老闆的指令,人生處處都是限制,多少人都夢想可以成為唐蓮,憑心而動,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卻是真的很困難。

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在唐蓮收到一封雪月城的來信之時,看了這封信好一會兒,但是他還是沒有想明白,師尊為什麼給他的寫了四個字,就是“憑心而動”,無禪用佛法中的話解釋這四個字,然而唐蓮還是很迷茫。其實這四個字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也是自己師尊告訴唐蓮是該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了,而不是聽從別人的安排,但是唐蓮依舊還是很疑惑。但最後,唐蓮還是在關鍵時刻醒悟了,不管怎麼說,唐蓮是該正視自己的感情,憑心而動,不為世人的想法以及眼光而改變。

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唐蓮問無禪是個怎樣的人,他想要了解無心,想要知道無心到底是不是大家口中的魔。在無禪的口中我們得知無心雖然是魔教少宗主但跟隨忘憂向佛已經慢慢的褪去了魔性,無心是一個很有悟性的男孩,年僅五歲就說出了一番深奧至極的話。無心曾說:“所謂伏魔之心,除的是心中之魔,而不是外魔”,這句話讓無禪印象頗深,就連唐蓮聽到後都有些遲疑,他不敢相信這是五歲無心所說的。唐蓮這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覺得無心並不是大奸大惡之輩”,雖然唐蓮知道無心是魔教宗主但他從之前的相處中感受得到無心並非邪僧,從這裡就能看出唐蓮的內心偏向無心一點。

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從這時起唐蓮的內心就慢慢的對無心有了轉變,這也奠定了後面唐蓮對“憑心而動”做出的肯定抉擇。唐蓮跟無禪千落大師踏上了抓捕無心的旅程,在遠處看到無心舉行法事而顯露的“漏盡通”,到現在大家才明白無心跋涉千里為的就是報恩忘憂,可見無心並非邪僧,只是為了讓忘憂落葉歸根。看見此狀的無禪對著“落葉歸根”四個字斟酌了許久,之後無禪說“師父不是魔,無心師弟也不是魔,我明白了,我知道憑心而動是什麼意思了”。

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無禪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唐蓮的內心從之前的百般猶豫終於確定了下來,他這時候也終於了理解了憑心而動的真正含義,那就是跟隨自己的心來做事情,自己心中偏向誰就選擇誰,這就是百里東君所說憑心而動的真正含義。唐蓮終於對無心有了自己的認識,無心是好人並非惡人,所以唐蓮決定選擇放棄抓捕無心,憑心而動做事。唐蓮的心中知道無心不是惡人,既然心中已經對無心有了初步的判斷,那唐蓮的抉擇就很明確了,他毅然選擇幫助無心。

少年歌行:唐蓮終理解憑心而動的含義,跟隨自己的內心幫助無心

總之,憑心而動是一種人人都向往的狀態,從唐蓮的經歷中便可以看出,你想要擁有嗎?如果喜歡本文章請點贊、收藏,如果不喜歡請留言、轉發,歡迎關注作者,讓我們一起聊動漫裡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