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從大學開始,確切地說是《珠光寶氣》之後,“聽”港劇就成了我的一個習慣。

最近十幾年,隨著TVB和整個香港影視行業的沒落,港劇幾乎沒有產出過什麼讓人驚喜的作品。但因為從小看TVB,“下面”“煲湯”“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這些被吐槽的劇情套路和臺詞早已成為一種陪伴,所以在萬般無聊的時候,我還是會習慣性地點開《陀槍師姐》《創世紀》《鑑證實錄》《法證先鋒1、2》……因為劇情都過分熟悉,臺詞也快記下來了,所以幾乎不看,只是當成背景音放著,該幹嘛幹嘛。

偶爾也會“聽”新劇。不用看的,用聽的,純粹是因為故事太水,行業劇的套路太過眼熟,聽一聽就夠了。比如,眼前正在播的《機場特警》。也有聽都聽不下去的,比如,毀了前作的《法證先鋒4》。

但最近有一部新劇,光靠聽是不太行了。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初見《嘆息橋》時,我和很多沒有做過新劇背景調查的觀眾一樣,是有點懵的,相當不適應。

一開場,《嘆息橋》就來了個渣畫質的抽幀鏡頭。一個女人在歐洲街頭邊打電話,邊瞎轉悠,整個鏡頭都跟用手機拍的一樣。電話掛斷,畫面才終於穩定下來,但依然不正常,因為畫幅是2.35:1,並非現在電視劇常用的4:3或16:9,人在畫面裡都被擠得變形了,一度懷疑是電視劇格式出了問題。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壓抑著這種困惑,帶著好奇,我繼續看了下去。看過了片頭主題曲,看過了李子勇與何樂兒的戀愛疑雲,又看過了“媽寶男”胡啟源的情人節覆盤……兩三集之後,我終於可以判定,《嘆息橋》徹徹底底地與TVB模式告別了,它或許代表著未來,正開啟著港劇的新時代。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走進愛情羅生門。”正如海報上這句slogan,《嘆息橋》就是用懸疑片的手法,去破永遠都破不了的愛情懸案。這種事也很好理解,同一段感情裡,同一件事,甚至同一個細節,感情中的雙方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讀。就像生活中,你若有一對情侶朋友,他們吵架時各自跑來找你訴苦,雙方對事件的回顧和解讀可能有相當大的出入。誰在說謊嗎?很可能大家都是誠實的,誠實中也都有自我美化和自我感動的成分。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嘆息橋》沒有動作場面,沒有追車,沒有爆炸,甚至沒有大喊大叫的爭吵,也沒流多少眼淚。它花了15集時間,走進幾對人的關係,講的就是這麼個愛情羅生門的故事。

從畫面形式和時空上,《嘆息橋》都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後的當下,以及各自講述時的回憶與覆盤畫面。

林保怡飾演的李子勇二十年前年曾在比利時混過,他個性有點孤僻,但講義氣,很多話都憋在心裡。二十年前曾與何樂兒在比利時相遇,二十年後有了一段感情,但內心一直暗暗喜歡著好朋友方小薇。方小薇與他一樣,喜歡卻一直壓抑在心裡。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李子勇和方小薇

何樂兒年輕時到處旅行,沒什麼壓力,也從來不真正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二十年後與李子勇在一起,但其實家裡還有個相處了八年的男朋友。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李子勇和何樂兒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這個所有人都說適合用來結婚的男朋友就是胡啟源。他整部劇都幾乎沒換過服裝,有份穩定的公務員工作,但從小在高壓的環境中長大,是個對母親又依賴又恨的“媽寶男”。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媽寶男”胡啟源

這麼個“媽寶男”,卻在年少實習時與上司梁淑媛有過一夜情,很多年後,梁淑媛患了絕症的兒子鍾家俊找上門認父親,這打破了胡啟源與何樂兒關係的平衡。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這關係看起來似乎有點複雜,說狗血也不為過,但不重要,這部劇有意思的地方是這些人如何看待對方,如何看待雙方對關係和事件的描述。

《嘆息橋》一開場就來了這麼一場戲。何樂兒與李子勇一起去看電影,在李子勇的記憶中,看電影時何樂兒睡著了,期間前排觀眾竊竊私語,他扔紙團打斷,這一鬼馬的做法把何樂兒惹笑了。兩人離開電影院時,是相互牽著的。但在後來何樂兒的回憶裡,她很得體,沒睡著,對李子勇扔紙團的行為有點嫌棄。離開電影院時,李子勇自顧自地走,根本不理高跟鞋累腳的她。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何樂兒與胡啟源鬧分手,兩人又是怎麼和好的呢?在何樂兒的視角里,父親突然病重,她先聯繫了李子勇,沒接通,才聯繫了胡啟源。回到家,胡啟源真誠道歉,並求了婚。但在胡啟源的視角里,他花了一整天時間找房子,要麼太貴,要麼太爛,又實在不想回到自己壓抑的家,“還是何樂兒那邊比較好”。於是,他又回去了,一到家,何樂兒衝他哭,這讓他覺得何樂兒“果然離不開我”。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嘆息橋》充滿了這樣的記憶偏差和認知偏差,這可能是男女差異,但更多的其實是源於每個人在感情中的私心,遊移和自以為是。這部劇把很多感情裡最自私、最不由得拆穿的內心活動展現給觀眾看了。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在這些各自視角的覆盤裡,《嘆息橋》還做了眾多細節上的處理。

比如,胡啟源的回憶裡,何樂兒家裡的靠墊和母親家的一模一樣,但在何樂兒的回憶裡卻是另一套靠墊。這個細節用來說明,在“媽寶男”的心中,對女朋友又離不開又隨時想要逃離的狀態就是複製了他與母親的關係。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除了講故事的結構,《嘆息橋》在攝影和美術上的講究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完全改變了傳統TVB劇和國產劇堆砌大量臺詞來講故事的方式,而是用攝影、構圖和極為凝練的臺詞,來推進故事,更重要的是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理解的不可達成。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在處理胡啟源和母親、女朋友的對話戲時,雖然坐在同一張桌上,但雙方極少同時出現在畫面裡,常常是一人在畫面裡,畫面的另一側是大片空白空間。導演用這樣的構圖,來展現人物溝通的無力感和內心的孤獨。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李子勇和方小薇在一起工作,住在同一棟房子裡,但兩人有對手戲時,中間總是隔著一面牆或一個轉角,兩人總是離得很近,但永遠觸碰不到彼此。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最後一集裡,當時的男朋友送別要和李子勇一家去旅行的方小薇,兩人擁吻的背景是個三角形的大窗戶,暗示著情感中的三角關係。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鏡頭有時候也製造些幽默效果。比如,胡啟源和唯一的好朋友去玩具店時,兩人在擁擠的空間裡,邊看玩具邊聊天,鏡頭夾在靠近天花板的貨架後,兩人就被框在壓抑的鏡頭裡了。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胡啟源去看房子時,為了顯示房子有多小,導演和攝影師用了閉路電視視角的魚眼鏡頭,畫面立刻滑稽起來,同時,這個房子究竟有多小就再清楚不過了。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我幾乎是一口氣看完15集的《嘆息橋》的,這種感情中的模糊感、不確定性一直持續到全劇的最後一個鏡頭。直到結尾,導演也沒有給出高潮,哪怕是任何對於人物關係的明確的結論。這簡直就是與TVB敘事模式的徹底的決裂。

回看這些年香港本土製作的港劇,以及TVB縮水後,內地製片和資金介入的港劇,大多都是在繼續吃TVB黃金時代的紅利。

依然是警匪片或重複之前有過經典案例的行業劇,人物關係設定,大的社會背景也幾乎不變,非說要有什麼變化,可能就是內地部分參與度更高,地位更高,追車、爆炸規模更大,場景更大,看起來花錢更多。

《使徒行者》算是這幾年質量較高、口碑較好的,但依然沒能脫離這個套路。剛播完的《法證先鋒4》有老IP,甚至請出了包括謝賢、李龍基在內的老演員加盟,增加賣情懷的籌碼,雖然形式上與前作很像,但很難在劇情和情感上將人帶入。

整部劇看起來更高端了,花了不少錢,但真實感和生活質感全無,煲的湯怕是也變味了。

歸根結底,無論是《創世紀》時期的地產夢,還是《陀槍師姐》時的女警地位提升,或者《縱橫四海》時的豪門恩怨,曾經的經典TVB都市劇與社會背景和當時香港人的精神狀態息息相關,但在今天的《法證先鋒4》一類劇中,我們已經看不到與當下貼合的故事和情緒了。空剩了形式,做得再好也難以打動人。

《嘆息橋》恰巧是抓住了當下的狀態和情緒,這與當年《志明與春嬌》受歡迎,與包括彭浩翔、曾國祥在內的“爛仔幫”搞出的那些好玩好看的作品一樣,都是年輕人貼合自己的趣味和真實狀態所做出的作品,因而能與它的受眾產生共鳴。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似乎還沒提到過主創團隊。導演李紹波(Fatball)、二五與編劇黃綺琳不是第一次衝擊觀眾對港劇的認知了。2016年,香港Viu TV成立,沒多久就推出了第一個小爆款——《瑪嘉烈與大衛·綠豆》,今天的《嘆息橋》與當年的主創團隊完全相同。那部劇的故事更簡單,只是講了一對普普通通的男女感情消逝的整個過程,現在回頭看,《瑪嘉烈與大衛》已經奠定了三個年輕人的美學和敘事風格,《嘆息橋》是一次更成熟的升級嘗試。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看《嘆息橋》的過程偶爾會飄過一絲傷感的情緒,二十年前的茶餐廳還人來人往,二十年之後,畫面選用的場景、街道,甚至食物都完全不同了。

其中有一場戲,李子勇去朋友的茶餐廳吃飯。曾經,在所有TVB港劇中都熱熱鬧鬧的茶餐廳變得冷冷清清,只有一張桌子還孤零零地立在屋裡。朋友要關掉茶餐廳,他對李子勇說:“現在的飲食文化改變了,年輕人全部是用手機應用程序,按兩下就有外賣到,誰還來這種破爛的茶餐廳啊?”

安利一部《安息橋》:近幾年最好的港劇,我們告別“傳統”港劇!

《嘆息橋》裡的人與茶餐廳告別了,或許,我們也真的到了與記憶中的港劇告別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