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疫情地圖上,貴州顯得很獨特

最近疫情防控期,貴州在疫情地圖上,與周圍的省份相比,顯得很獨特,形成對貴州的合圍之勢,因為截至目前,貴州的病例與鄰省相比,還是比較少的,它的顏色,始終與周圍形成比較鮮明的對比。當然,針對這特殊事件,這並不值得沾沾自喜,因為這是全國性乃至全球性面臨的一場災難,今後貴州的疫情如何發展,也很難說。同時客觀來說,無論是貴州,還是其他省份,大多都不是本省人自己莫名感染病毒,源頭還是來自武漢,而武漢或者從武漢來的感染病毒的人,已成為且應該成為大家關注關心的對象,而不是被區別對待。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但是縱觀貴州幾次重大疫情中,仍然影響較小,2002年發生非典(sars)時,中國大陸共有7個省沒有出現過非典病例,貴州是其中之一;在禽流感、甲型H1N1等發生的年份裡,其數據相比全國來說,也還是較少的。

在貴州朋友圈,近日人們常調侃道,貴州是因為“折耳根護體”!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可能在很多地方,是把它當作一味藥,而貴州,卻成最為家常的一道菜。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我們不能說貴州疫情少,就真的和折耳根有直接關係,但是我們可以從貴州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方面去看,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 以折耳根為代表,以藥入菜,天然藥材大自然信手拈來

應該說,仔細觀察,貴州人確實有以藥入菜的飲食習慣。但其實老百姓並沒有真正去研究了哪種菜對身體好了才吃,只不過是身邊大自然裡可以信手拈來的一種食物,就世世代代這樣流傳下來了。

折耳根就是以藥入菜的典型,據相關資料顯示,折耳根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對流感、肺炎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貴州人吃折耳根的方式很多,可以柴火辣椒涼拌,也可以炒臘肉,炒肉末等,下飯又美味可口。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還有狗肉香(薄荷),也作為一種調料,可以做狗肉蘸水,還可以直接涼拌,而狗肉香也是一種中藥,具有消炎抗菌、健胃祛風等功效。除此而外,像金銀花、野蒜、車前草、馬蹄菜等很多都是貴州以藥入菜的典型。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除了當菜來吃,似乎在農村,也經常可以信手拈來天然有效的藥。還記得小時候跟父母去山上,肚子疼,她就從路邊長滿刺的一種灌木上,扯下一把果子,所謂果子,其實長得像迷你型豆角,那時候是秋天,果子殼自然乾枯,她抓來就在手裡搓,然後吹走殼,讓我把裡面的子吞下去,說吃下去肚子就不痛了,我半信半疑吃下去,不到十分鐘真的就不痛,人立馬精神起來,只是至今都不知道那東西叫啥名字。

所以在貴州農村,信手拈來的東西很多,還比如像刺梨果,路邊,山上,哪裡都有,漫山遍野。刺梨富含多種營養素,尤其是維C含量出奇的高。除了可以直接吃成熟了的果子,還能拿來泡酒,做刺梨酒。刺梨對身體確實有抗氧化、解毒、增加免疫力、預防疾病、預防流感、淡化黑色素等作用。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再比如,感冒了,會用熬姜水,或者用姜燒熱了,在額頭上來回擦。在貴州農村,很多病除非是感覺開始嚴重了才會買藥吃或者去醫院,一般小感冒、拉肚子等小病,都能靠自己所知的方式去解決,在過去也許是一種節約,但在現在看來,卻是很天然的對身體好的一種治療方式。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因為我們都知道,吃藥,尤其是吃西藥,多少都有一些藥物副作用,貴州很多農村老人,因為身體吃西藥的經歷很少,加之經常幹活,客觀上身體在一種鍛鍊狀態裡,所以身體抵抗力,免疫力都特別好。

  • 貴州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等,適宜人居

當然,另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貴州所處的環境,它的氣候,它的生態等,應該說,得益於沒有太多汙染的環境。因為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身心的好處,這已經是現代人類公認的事情。貴州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好,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河流土壤都沒有過多工業汙染,而且氣溫、海拔等都很適宜人居。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 小時候不知道貴州的好,長大了發現貴州真的好

誠然,在過去,貴州由於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約,是中國西部欠發達省份,人們就業機會也少,所以應該說,小時候我們也很嚮往外面的世界,但是隨著漸漸長大,會慢慢感受到在貴州生活的實惠。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一方面能夠享受到越來越多現代文明帶來的便捷,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只剩六盤水沒實現)、農村網絡覆蓋、洋樓洋房蓋上……,城鄉之間的距離已經很小,一些人也漸漸能在貴州本省找份工作立穩腳跟;在一邊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另一方面卻還擁有最天時地利的、相對天然和安全的環境,比如,在抗戰時,是人們避難的地方,在很多地方發生地震時,貴州只是小小的餘震,沒有火山,沒有颱風海嘯……。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當然,讓我對比感受最深的,還是疫情方面的影響和變化。特別發生非典(sars)時,那時在老家,人們生活跟平時完全一樣,沒有什麼太多不同,在很多貴州農村老百姓心裡,打個比方,人家給他們說非典,可能他們就像是在看電視,看一本書,那些事兒是發生在電視上的,書本里的,好像在遙遠的地方,不覺得和他們有什麼關聯,確切說,其實那時候都很少有人提到這個事情。

疫情防控期,地圖上的貴州顯獨特,或許從貴州人生活裡可得到啟發

可是今年發生的這次疫情,顯然與過去不一樣,因為貴州病例也不斷累加,但目前,貴州的病例增長速度,增長數量,相對全國來說,還是較少的,希望接下來進一步管控到位,讓疫情不再繼續擴散。



  • 期望2020過後,人們敬畏自然,創造安居樂業的福地

總的來說,現在的貴州,客觀上除了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比如各類工程零件加工等類似工作較少,部分人還是需要外出務工以外,知識密集型的工作其實貴州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在家鄉工作,既能享受現代文明,離家近,來去少折騰,環境好,各種自然突發災難相對少……應該說,貴州越來越能成為人們安居樂業之地,特別是從小在貴州長大也在貴州工作的人,是比較有體會的。

當然,也希望2020疫情儘快過去,希望人們越來越敬畏自然,在“樂業”的同時,也要自覺自律,並努力創造一種空氣清新、信手拈來都是有益於健康的食材、人與自然密切相融的“安居”之所,那或許病毒也就無處可侵入了。

我是說旅解遊(說遊君),與您分享旅遊美景,所見所聞,更多旅遊資訊、旅遊美景、更多絢爛民俗、奇聞軼事,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