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在中國古代,漁、樵、耕、讀,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視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並常被用作文藝作品的主題,以表達作者避世遁隱的願望,其中尤以 “漁隱” 的素材最為普遍。時至元代,漢族文人仕進無門,社會地位驟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於是,“漁隱” 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元代畫家吳鎮善作 “漁隱” 題材的山水畫,傳世《漁父圖》就有多幅。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仿荊浩漁父圖》紙本墨筆捲(畫漁舟十五隻,漁夫十六人)、上海博物館藏《漁父圖》紙本墨筆捲(畫漁舟十五隻,漁夫十四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漁父圖》(絹本墨筆)軸。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描繪浩渺寬廣的江面,雲山縹緲,歡快的漁人操舟往來。畫仿荊浩筆意,下筆清奇,風神瀟灑。山石用披麻皴,皴法細長而流暢,淡墨渲染,溼筆點苔,層次分明,有清雅雋永之致。陂陀上的數棵雜樹,老枝槎枒,盤曲縱橫,以禿筆中鋒勾勒,樹葉與樹梢多作 “介” 字點與 “蟹爪皴”,密處求疏、曲盡其態。所畫漁舟十五隻,漁夫十六人,其分廣得宜。又參以優美的書法,取得詩、書、畫三者相得益彰的效果。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卷末吳鎮跋

餘昔喜關仝山水,清 [酋力] 可愛。原其所以,出於荊浩筆法。後見荊畫《唐人漁父圖》,有如此製作,遂傚而為一軸。流散而去,今復見之,乃知物有會遇時也。一日維中持此卷來命識之。籲,昔之畫,今之題,殆十餘年矣。流光曷得,悲夫!至正十二年壬辰秋九月廿一日,梅花道人書於武塘慈雲之僧舍。


吳鎮,中國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沙彌等,中國浙江省嘉興魏塘橋人。與黃公望、王蒙、倪瓚並稱 “元四家”。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卷收藏的元代吳鎮《漁父圖》

▌元代吳鎮《漁父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本


▌繪製信息

元代吳鎮繪


▌形制尺寸

紙本墨筆,手卷,32.5×565.6 釐米


▌收藏來源

此卷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