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務工你最關心的事件:“一帶一路”走進孟加拉國的故事


出國務工你最關心的事件:“一帶一路”走進孟加拉國的故事

孟加拉國是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在亞洲最窮國家中排第三。這個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14.76萬平方公里國土上養育著超過1.6億人口。達卡市人口稠密,道路上又幾乎沒有紅綠燈,出門堵一兩個小時是常事,交通混亂。但是,這麼一個環境不太理想的國家,在我眼中卻有別樣的風景。

出國務工你最關心的事件:“一帶一路”走進孟加拉國的故事


最有趣的風景就是人,頭頂著各種東西的男人,穿著紗麗帶著頭巾的女人,踩著人力車的老人,熱情打招呼的路人,誦經聲響起時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面對鏡頭燦爛微笑的工人,以及在孟加拉國工作的中國建設者們。

在孟加拉國的所有故事,都與人有關,他們共同生活、共同描繪著這個色彩豔麗的國度。

2017年8月,北京城建集團中標孟加拉國BRAC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作為孟加拉國知名私立大學,BRAC大學享有極高的教學聲譽,但學校目前的教學設施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教學需求。為此,BRAC大學決定建設一座地下3層、地上13層主體為鋼結構的現代化教學樓。教學樓總建築面積15萬平米,工程體量大,結構複雜,其中地下連續牆+內支撐體系、12米高鋼管柱砼澆築等技術在孟加拉國都是第一次應用,64噸重塔吊裝在集團範圍內也是首次使用,新教學樓建成後將成為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的標誌性建築。


新國別跨過的第一道坎兒


2017年9月,國際部第一批開拓者踏上了孟加拉國的土地。

陌生的異域環境、複雜的社會背景、截然不同的氣候、語言上的障礙、匱乏的資源市場、短暫的開工籌備時間..這一切,使BRAC大學新校區項目團隊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面對難以想象的壓力,項目班子迎難而上,帶著項目首批管理者迅速適應了孟加拉國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有條不紊地開展前期準備工作。他們不分晝夜地熟悉現場、搶抓臨建,考察物資市場,有序安排工人。

都知道新國別的首個項目註定不會輕鬆,但第一個難關還是打了項目部一個措手不及。2017年10月,項目開工一個月時,隨著對工程用地的初步開挖,項目團隊發現BRAC大學業主先期進行的地連牆支護體系存在嚴重質量缺陷,地連牆接縫處未咬合、夾泥問題嚴重,與業主交予的施工設計圖不符。如果繼續施工將會導致地連牆發生變形,嚴重影響結構體系安全。

孟加拉國土地利用率高,建築密集,地基安全尤為重要。雨季,大量降水和周邊居民生活用水的無序排放,極易在接縫缺陷處造成湧砂現象,不僅會對地基和主體結構安全造成惡劣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周邊房屋的開裂和坍塌。

質量缺陷嚴重,不解決後果更嚴重,項目部第一時間與業主取得聯繫並立刻研究修補方案。由於BRAC大學項目用地的地連牆支護施工在孟加拉國是首次使用,當地沒有專業的勘察和檢測手段,地連牆質量問題並沒有得到業主的重視,甚至認為其不會造成嚴重影響,要求項目部繼續施工作業。

作為負責任的承包商,為了保證項目員工和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北京城建集團無法在地連牆問題解決前繼續進行危險作業。然而集團作為孟加拉國的“新生代”力量,在當地沒有足夠的聲譽基礎,如何得到業主的信任,說服校方正視地連牆造成的施工安全隱患,進而變更設計成了項目部最重要的事情。

項目團隊建議並輔助業主尋找到國內外專業的檢測機構對地連牆質量安全進行檢測,獲取專業的檢測結果,同時選取現場地連牆部分區域進行施工試驗,用現場數據說話。此外,項目團隊廣泛蒐集了國內外相關地連牆失敗案例,佐證因質量缺陷造成的安全問題。

與業主談判的初期並不順利,儘管項目團隊多管齊下、妙計百出,但業主的堅持依然如故,談判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滯。大家疲於談判卻看不到希望,不免有些失落、洩氣。此時,集團國際部副總經理兼BRAC大學項目經理任智帶領著項目班子站了出來,逐個與項目員工談心談話、加油鼓勁,支撐著項目團隊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功夫不負有心人,堅守最終迎來了光明。歷經一年的談判,項目團隊的誠心和專業終於贏得了業主認可,校方同意進行設計變更優化,並將變更工作交由北京城建集團來完成。

項目團隊認真梳理設計方案中的各個細節,站在業主的位置思考,提前提醒、規避施工設計中的風險點,合理優化設計方案。在優化過程中,項目團隊發現合同中規定的當地標準並不完善,英標和美標混雜其中卻不規範,為此大膽引入中國標準進行結構施工的設計優化。

國標的引入過程同樣艱難曲折,孟加拉國建築行業對中國標準瞭解較少,在該設計變更談判過程中,採用的主要是歐美標準。項目部通過大量的試驗數據和國標施工案例,讓業主認識到了中國標準不次於當地標準甚至高於當地標準,同時也可與歐美標準對接。此外,項目中國管理人員和工人對於中國標準更為熟悉,有助於項目施工的快速推進和質量保證。最終,這份使用中國標準的設計優化方案得到了業主和新加坡設計團隊的認可。目前項目結構施工完全採用中國標準,保證了項目支護體系的安全施工,同時中國標準也不斷以高質量和可靠性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在孟加拉國逐漸樹立了中國標杆,為中國企業在孟加拉國的後續發展拓寬了道路。

經歷了一年的大幹,現在BRAC大學項目結構施工已到達地面層。通過首次在當地使用的三道圓環內支撐體系配合H型鋼樁施工、格構柱樁施工以及高壓旋噴樁施工等技術手段有效地修補和加固了地連牆。隨著三道內支撐的逐步拆除,原本困擾項目推進的地連牆和深基坑安全問題得到解決,項目進入了快速施工階段,員工施工熱情高漲。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項目部超進度完成了施工計劃,這在孟加拉國企業甚至當地中資企業中都極為罕見,施工的高速度和高質量震驚了業主,一個個工程節點的有序完成也讓業主對北京城建豎起了大拇指。信任隨著北京城建不斷展現的“國匠”品質和技術實力而不斷增強,2019年10月,校方與北京城建集團簽訂了後續的BRAC大學新校區機電和精裝修設計合同,並有意北京城建作為機電和精裝修的施工單位。在孟加拉國,北京城建正逐漸由單一的施工分包向EPC總包單位轉變。


鹽鹼地裡找“水源”


孟加拉國貧瘠的物資市場是項目繼續施工面臨的又一個難題。BRAC大學新校區項目作為國際競標項目,不具備援外和兩優項目在國內採購上的政策紅利,漫長的海運清關時間和高額關稅讓剛剛復工的BRAC大學項目部望而卻步,不得已將主要目光轉投向當地市場。

出國務工你最關心的事件:“一帶一路”走進孟加拉國的故事


通過當地的線上建築物資分享群、孟加拉國中資企業和本地聯合體介紹以及對孟加拉國資源市場的大量考察,項目團隊尋找到了部分物資供應商。但是,賣方市場嚴重的孟加拉國資源供不應求,砂石、水泥等原材料都需從國外進口,再轉入本國加工生產,且當地加工廠設備落後,單一廠家無法滿足項目施工的需要。復工的頭一個月,項目便遇到了採購難題。

新的設計優化方案使用H型鋼樁加固混凝土澆築缺陷和缺少了40%鋼筋的地連牆,但需要的H型鋼樁的尺寸和規格在當地十分少見,且800噸的需求量在當地也是個大難題。項目部尋找到的供應商只能從海外採購鋼材進行再加工。

然而,天公不作美,孟加拉灣經常遭受颱風的侵襲,受孟加拉灣海岸喇叭狀的地形影響,10月的颱風捲起了巨大的“風暴湧浪”,淹沒了孟加拉國最大的海運港口吉大港,大量項目用鋼被困港口內。項目部緊急從全孟加拉國尋找採購適宜的鋼材和加工廠,並在海水退去後加派人手到港口進行清關運送物資。同時尋求孟加拉國警察局的幫助,記錄從港口到施工現場的每一個天橋高度和橋樑載重,警察封路開道,項目員工全程護送,最終確保鋼材順利運送到了達卡市,避免了這場“突發事件”影響施工進度。

物資運輸同樣是一道難關,混凝土加工完成後需儘快從加工廠運至項目現場,這在交通狀況極度擁堵的達卡市幾乎不可能實現。為此,項目部在距離項目施工現場兩小時路程範圍內尋找了4家混凝土攪拌站共同應對大量的混凝土需求。此外,鑑於孟加拉國休息日在週五,項目部選擇在週四夜間至週五全天進行混凝土分層澆築,避開達卡市交通擁堵最為嚴重的時段,保證了混 凝土澆築施工的順利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接受採訪時,項目團隊糾正了記者關於“供應商”的表述,他們無論對業主、對供應商,還是對分包單位,都統稱為“合作伙伴”。“在孟拉加國,各方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要一切為夥伴著想,主動幫助夥伴們解決問題。”任智說,在共同推動項目建設的同時,項目部主動幫助業主規避風險,與分包單位和供應商共同成長。


屬地員工“搶險隊”


孟加拉國BRAC項目執行經理王立一悄悄告訴筆者,一批由當地工人組成的小隊伍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法寶”。這支小隊伍平時分散在施工現場和營地生活區,照看花草、修補營地、看官庫房等,但是隊員們都是身懷絕技的“掃地僧”,但凡項目現場各作業面出現問題急缺人手,他們都能“改頭換面”衝上一線,是名副其實的“搶險隊”。

這支“搶險隊”的30名工人原本都是孟加拉國普普通通的力工,只能做做鋼筋搬運、掄大錘等體力活。隨著項目進入大幹階段,多項支護技術輪番使用,施工現場陷入了力工過剩、技術工人卻嚴重不足的窘境。

“要是能在短時間內教會孟加拉國工人技術就好了”,項目部決心將中國式的“導師帶徒”制度搬到孟加拉國,以迅速提升孟籍工人的整體技術水平。

孟加拉國員工Sujol就是典型的例子。Sujol家裡兄弟姐妹比較多,家庭條件一般,為了補貼家用,早早出來打工,但是沒有什麼技術的他只能在工地上打打下手、乾乾苦力,不僅累不說,收益也是有限。自從項目給他指派了個“中國師傅”以後,他的學習熱情很高,而Sujol也因為聰穎、勤奮和孟加拉國人特有的熱情,深受中國師傅趙勇的喜愛。因為語言不通,中國師傅只能在實戰中一遍一遍給Sujol示範,加上簡單的英語單詞和國際通用的手勢,將應該注意的操作細節手把手地教給他。

一遍一遍地教,認真刻苦地學,終於熟能生巧,Sujol已經能夠獨立開展項目施工的測量工作了,擺弄起測量儀器有板有眼,十分專業,同時他的中文水平也有了明顯提升,可以用簡單的中文單詞向中國師傅彙報。

Nazmul是項目上的一名試驗員,目前負責對項目鋼筋和混凝土進行質量檢測。與性格開朗的Sujol不同,Nazmul有些靦腆。然而這個靦腆的孟加拉國小哥工作起來十分認真,在對一批鋼筋進行檢測時,儀器前的他神情專注,聚精會神地盯著設備的運轉。當為檢測設備輸入指令的時候他稍稍有些猶豫,身後的中國師傅王克新想開口提醒卻又決定讓這個“弟子”自己解決問題,然而看似放手的師傅卻在Nazmul手指點擊按鍵是屏住呼吸、目不轉睛。Nazmul正確地輸入檢測指令後依舊靦腆,但他的眼神裡閃耀著自信的光芒,身後的中國師傅也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項目一線的中國工程師和工人們在施工現場上奮戰的同時,毫無保留地向當地工人傳授著工程經驗和技術。目前,項目培養的這批屬地員工已經能夠從事測量、實驗、焊接、臨水臨電、木工、切割、庫管等工作,實現了“力工”向“技術工人”的轉變。項目不僅讓這批工人有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掌握了一項賴以謀生的技能,更能在項目完工後為孟加拉國培養出一批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拉動當地就業、推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穩定社會治安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的“走出去”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建築、中國的標準,更有中國的技術、中國的品牌。在一座座精美建築落成的背後,北京城建將中國技術在當地傳授,通過心口相傳,傳揚著中國的匠心、城建的品牌。

這就是屬地經營,這就是彩虹團隊,經營的不僅僅的發展數據,更是項目員工的成長、人心的所向,中孟兩國人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共同繪製著燦爛的未來藍圖。

出國務工你最關心的事件:“一帶一路”走進孟加拉國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