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你們吵你們的,別拉上我

高中的時候,經常聽到學校廣播站放一首歌《Because of You》,當時,作為學渣,並沒仔細聽過歌詞是啥意思,後來才發現,這原來是一首關於反思父母爭吵給自己帶來的影響的心理學歌曲。

創作背景如下:

《Because of You》的歌曲歌詞由凱莉·克萊森個人完成,大衛·霍奇斯和本·穆迪負責音樂製作。凱莉·克萊森在6歲時,親眼目睹了父母結束了17年的婚姻;而凱莉的父母早在離婚之前,就因為感情不和而經常發生激烈的爭吵,使得凱莉·克萊森的童年生活一團糟。凱莉·克萊森有一個朋友,跟她一樣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在凱莉·克萊森16歲的一天,她跟這位朋友促膝長談了一晚。回到家裡,她寫下了這首歌的草稿(創作過程不超過25分鐘)。

爸媽,你們吵你們的,別拉上我

歌詞截取了一部分:

I will not make

The same mistakes that you did

I will not let myself

Cause my heart so much misery

I will not break

The way you did, you fell so hard

I've learned the hard way

To never let it get that far

整首歌充滿了對父母的憤怒以及對自己因為目睹了太多爭吵而導致性格扭曲的無奈。

我們這一代大多都是在父母的爭吵中渡過的童年,不論是吵架打架還是冷暴力。我真的沒遇到過沒見過父母吵架的孩子。可能你會說了,夫妻倆在一起,吵吵鬧鬧很正常啊,孩子自己心理脆弱難道還要怪爹媽吵架了?

真沒怪他們吵架,怪的是他們對待吵架的態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怦然心動》,裡面的小女主家庭可謂是模範家庭了,但就是這樣的家庭也沒躲過爭吵。一天晚上,女主的爸媽在餐桌上因為經濟的拮据大吵起來,爸爸甚至很憤怒的大力拍打桌子,指責媽媽不理解他。小姑娘嚇得一直在說:“stop ,please stop!”然後哭著離開了餐桌,回到房間一個人默默地哭。

但是當晚,她的爸媽分別來到了她的房間,和她交談。爸爸說了自己有多愛媽媽,多愛她,以及自己知道媽媽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媽媽也說自己有多愛爸爸,也理解爸爸為了正確的事情,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犧牲。

於是,一場爭吵,經過這樣的處理,反而加深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

而我們現實中的情況大概是這幾種:

1. 父母大吵之後冷戰,把孩子當傳話筒:“你去告訴你爸把衣服洗了。”“你去告訴你媽該吃飯了。”

2. 父母中的一方或者雙方把孩子當出氣筒:“你就跟你爸/媽一模一樣,真的是要一起氣死我。我打你個不爭氣的!”

3. 父母中的一方或者雙方把孩子當自己的心理醫生,對孩子傾訴對方有多麼的不是東西,末尾還要加一句:“你長大了可千萬別學你媽/爸那樣。”

4. 父母把孩子當籌碼,你惹我生氣,那我就讓你孩子不理你,或者攻擊你。


我們習慣於把孩子捲進自己和另一半的戰爭中,孩子成了父母的調解員、心理醫生、人質。

父母這樣做的深層原因可能有這幾種:

1. 沒能力處理兩個成年人之間的感情,必須把它搞成三角關係,拉一個旁觀者或者裁判進來觀戰,好像自己才有底氣。

2. 沒辦法為自己的感受負責,而要把這種不舒服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拉孩子一起入坑,其實是讓孩子幫忙分擔自己的情緒。

3. 沒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而是當做自己的私人物品,所以會無所顧忌的發洩自己的情感。

4. 沒力量把情緒直接對對方表達,或者指向對方,而孩子是相對脆弱和更容易全盤接納父母情緒的,所以,挑個軟柿子捏。


孩子身體裡的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當父母產生矛盾,對於孩子來說就相當於自己在和自己打架,所以孩子會不惜一切去平息這場戰爭,儘管他根本沒能力平息。

這時家長需要做的是告訴孩子:我們雖然發生了爭吵,但這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事情,這不怪你,也不需要你來替我們負責,我們會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永遠是你的爸爸和媽媽,永遠愛你,你也可以永遠愛我們。

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因為工作壓力大,心情不好,回家總是提不起精神,也經常和孩爸產生爭吵,覺得他不負責,把擔子全扔給了我。那段時間寶寶就會特別的鬧,總要吸引我的注意力。

有一天晚上給他換好睡袋我們躺下準備睡覺了,我說:“寶寶,我們聊聊天好不好?”他點點頭,那會兒他還不會說很多話。我說:“最近媽媽心情不太好,所以有的時候會發脾氣,會不高興,但是這是媽媽自己的事情,媽媽自己會處理好的,你不用擔心,好嗎?”他沒理我,我又重複了幾次,他看著我笑了笑,點點頭。第二天他明顯就情緒穩定了很多。

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你就不說。語言傳遞的不僅僅是文字內容,更是文字背後你的情感。孩子對於這些,比誰都敏感。

昨天晚上我和孩爸忙完,吃完飯去姥姥家接寶寶,孩爸靠在門上看手機,我沒注意,猛地把門打開了,孩爸直接坐到了地上。我因為很著急帶寶寶回家,也沒管孩爸,結果寶寶立刻說:“爸爸,媽媽不是故意的。媽媽,你快點給爸爸說對不起啊!”我說:“我不想說對不起啊,他自己不小心的。”寶寶不依不饒說:“你快點說對不起啊,你快點說啊!”我這才給孩爸道歉。

回家的路上,寶寶好像感覺我們氣氛不太對,我抱著他,他對我悄悄說:“媽媽,我們不要爸爸了吧!爸爸是大灰狼!”我趕忙對他說:“寶寶,媽媽和爸爸生氣了,和你沒有關係,不怪你,你可以繼續喜歡爸爸哦。”寶寶很高興的說:“好吧!那我們等爸爸一起走吧!”等進了小區,他就追在孩爸屁股後面喊:“爸爸,我好想你呀!”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你不攔著他,他一定會奮不顧身的攪和進你們的婚姻裡,用自己的生命替你們表達痛苦、失望、憤怒。可能是通過過度乖巧討你開心,可能是通過生病吸引你的注意力,可能是通過淘氣、逃學、網癮來讓你們把矛頭一直對準他而不是彼此攻擊。

父母也是人,我們也是婚姻裡的新手,磕磕碰碰再正常不過,但是吵架的時候務必搞清楚,自己的婚姻,自己負責,別把孩子拉進來當擋箭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