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或將重新洗牌?貿易摩擦近兩年+國際疫情蔓延,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7成羅非魚以出口為主。伴隨國際疫情蔓延,部分歐美進口商相繼延遲或取消中國羅非魚訂單。重壓之下,行業或迎來轉型契機。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出口體量龐大的羅非魚行業正在不斷接受挑戰。2020年3月,伴隨國內疫情趨穩,剛剛從養殖壓塘、內銷下滑等問題中緩和出來的羅非魚行業,又因全球疫情蔓延,迎來了國際訂單不斷被延遲或取消的更大困境。


業內人士分析,太過依賴出口是中國羅非魚在國際環境中較為被動的原因之一。但近期的挑戰也是行業大浪淘沙、重新洗牌的契機,有能力且規範化的企業應藉此時機加快轉型升級,開拓國內市場,探索新銷路、新產品,減輕出口壓力。


疫情使羅非魚出口面臨危機


2020年3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影響》中指出,因國際疫情蔓延,國際貿易溝通渠道中斷,北美波士頓水產博覽會、全球水產博覽會等大型會議均明確延期,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將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不確定性。作為出口貿易中的典型代表,羅非魚行業正在不斷接受新挑戰。


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羅非魚分會會長邸剛介紹,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7成左右的羅非魚都以出口貿易為主。但近年來,中國羅非魚在部分國家中的佔比逐年下降。據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統計,2019年,中國對美羅非魚出口量約11.9萬噸,同比下降16%,而中國羅非魚在美國進口市場的佔有率則下降至69%。


專業從事羅非魚養殖的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勤富食品”)副董事長周雲峰認為,下降原因除品類競爭外,也有早年間部分負面事件的影響。“中國前期引進羅非魚時,養殖方法並不完善,曾出現過產品品質問題。如今,國內技術早已成熟,但先前影響並未完全消除。”而在2019年,美國將中國出口羅非魚的關稅由10%提升至25%,更讓從業者承受了一定壓力。


步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羅非魚行業正面臨自關稅調整後的第2次打擊。邸剛指出,就國內市場而言,春節後,餐飲行業停滯近2個月,商超需求也有所下降,羅非魚國內銷量呈現斷崖式下滑,行業整體形式嚴峻形勢。同時,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國內羅非魚在養殖端也曾出現近一個月的壓塘現象。


國際市場上,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出口渠道面臨危機。廣東順欣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順欣”)項目部陳部長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公司自2006年開始從事羅非魚貿易工作,主要出口歐美,年貿易額約3000餘萬美金。因防控需要,近期的國外港口、城市相繼封閉,致使順欣訂單量較往年下降近4成,且4-5月的國外訂單多處於不明確狀態。


同作為羅非魚龍頭企業,周雲峰所在的勤富食品每年可生產6萬噸原料及3萬噸羅非魚成品,出口額約為6000萬美金。目前,受疫情影響,部分海外批發市場、餐飲等客戶已提出延遲發貨或取消訂單的需求,訂單量同比下降35%左右。此外,部分以現款現貨方式交易的美國客戶,因所在州銀行停業,無法及時提出貨款,交易出現困難。


羅非或將重新洗牌?貿易摩擦近兩年+國際疫情蔓延,現狀不容樂觀


美國豁免小規格中國羅非魚關稅


面對羅非魚在海關運輸、銀行資金週轉等阻礙,邸剛表示,“最近我們也在想辦法和美方通過視頻會議就此進行溝通。”在他看來,如果按照國內疫情轉好所需的時間段去推算國際趨穩時間,今年8、9月,業內或會迎來國際訂單高峰,但實際還需根據全球疫情發展再判斷。


同時,伴隨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企業紛紛開始對前期的壓塘問題實施自救。周雲峰告訴新京報記者,勤富食品為“公司+農戶”的合作形式,面對壓塘,勤富食品決定先為農戶抓魚。“公司產業鏈比較健全,終有辦法消化自有基地壓塘問題。但農戶是沒有辦法的,要先幫他們。”對此,勤富食品正在與海外老客戶洽談,將原料先製成加工產品運輸過去,待好轉後再回收貨款,以減輕雙方壓力。目前,壓塘問題也已陸續緩解。


在飽受疫情困擾的同時,行業也傳來了一些好消息。受世界各地防疫措施和消費者搶購影響,歐美等國家的羅非魚庫存消耗較大,多家國內羅非魚公司表示,商超訂單量出現上升,相關進口商存在加大進貨需求。而在3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排除公告,決定對淨重不超過115克(約4盎司)的冷凍羅非魚豁免關稅。


在邸剛看來,我國出口的小規格羅非魚一般在3-5盎司、5-7盎司左右,雖然能在此次免稅中獲益的企業及農戶並不多,但這代表了美國對羅非魚的龐大需求。同時,美國知名羅非魚進口商The Fishin‘ Company、Dagim Tahorim Co.等也正在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申請豁免30磅(約480盎司)以下中國進口羅非魚的關稅豁免。周雲峰認為,對於因關稅承壓的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羅非或將重新洗牌?貿易摩擦近兩年+國際疫情蔓延,現狀不容樂觀


拓展銷售渠道及國內市場成共識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羅非魚分會會長邸剛指出,市場環境越難越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羅非魚從業者已到了要思考如何轉變的關鍵時刻。不僅是商業模式要變化,經營者對於產品形式和業態的觀念也要有所轉變,“消費渠道要更多樣,產品類型要更多元。”


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翔泰”)新零售與電子商務部總監劉子丹對此深有體會,她認為,太依託出口或是導致羅非魚行業現狀的主要原因。故而面對美國關稅提升、國際疫情蔓延等變化時,中國羅非魚多少有些被動。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從業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大家原先一直說要在國內做好羅非魚,但行動並不明顯。此次疫情再次證明了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據瞭解,翔泰可年產羅非魚成品8萬噸,並將其中的30%用以國內銷售。與多數企業一樣,疫情防控期間,翔泰羅非魚國內大流通端銷量出現下滑,但也在電商及社區團購等方面出現了新的增長點。今年2月,翔泰國內電商平臺的銷量同比上升300%。與此同時,社區團購也出現爆發式增長。劉子丹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羅非魚多為凍品,以往很難打入海南等偏好鮮活水產的地區市場。但疫情期間,基於凍品存儲和運輸等特性,一些小區的訂單量從每週幾十份攀升至每週1000份左右。


在劉子丹看來,相較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更加穩定且潛力巨大。除拓展銷售渠道,結合飲食習慣研發新品也會增大國內需求。其中,酸菜魚、免漿魚等半成品都已成為翔泰在國內的主打產品。


邸剛也建議,羅非魚企業可以向深加工產品方向挖掘,生產半成品及調理食品,並開拓火鍋、團餐等消費渠道。他表示,業內正討論向西南地區進行下沉,通過火鍋渠道,打開國內市場,緩解被動局面。而在周雲峰看來,羅非魚企業還可以迎合國內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研發休閒零食等快消品,並利用羅非魚刺少、健康的特點研發適合老人、小孩等消費群體的專屬產品,打開銷售渠道。


邸剛稱,國外對於羅非魚的需求量仍舊龐大,雖然行業當下受到疫情波及,但預計不會產生長期影響,中國羅非魚還需進一步提升在國外的知名度與自信度,消除負面印象。同時,以往國內羅非魚市場既大也雜,管理存在一定困難。本次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或會成為羅非魚行業的一個轉折點,促使行業更加團結規範,提升中國羅非魚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中美貿易摩擦近兩年,這條魚受衝擊最嚴重!


羅非魚是中美貿易摩擦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水產品之一。25%的關稅加速了美國市場需求的下降,也削弱了中國供應商的競爭優勢。


羅非或將重新洗牌?貿易摩擦近兩年+國際疫情蔓延,現狀不容樂觀


【生產】

目前,2019年全球羅非魚產量數據尚未出爐,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預測2019年全球總產量為650萬噸。與2018年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3%-4%。中國仍然是羅非魚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佔2019年全球總供應量的26%左右。然而,美國市場的疲軟,已經對中國羅非魚產業造成了衝擊。


巴西2019年羅非魚產量預計將超過45萬噸,創下新紀錄,比2018年增加了12.4%。根據巴西漁業協會年鑑顯示,受投資及國內外強勁需求推動,該國羅非魚產量增速已經超過了其他養殖魚類的增速。羅非魚養殖產量目前佔巴西水產養殖總產量的55%左右。


羅非或將重新洗牌?貿易摩擦近兩年+國際疫情蔓延,現狀不容樂觀


【市場與貿易】


美國對中國產冷凍羅非魚加徵25%的關稅,加劇了本已疲軟的美國市場形勢。除關稅因素外,中美貿易談判結果的不確定性,令羅非魚商業環境步履維艱。與此同時,水產品在中國國內市場的機會逐步增加,中國羅非魚對美國需求的依賴正在減少。中國羅非魚仍佔美國進口量的70%左右(全部為冷凍產品),但一個愈發明顯的趨勢是,替代供應商在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上佔據了更大的份額。2019年1月到9月,美國羅非魚進口量達124,784噸,進口額4.39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進口量與進口額分別下降了4.6%和9.17%。其中,產自中國的羅非魚進口量下降了10.3%,進口額下降了17%。


【價格】


在產量持續增長、美國潛在需求減弱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羅非魚價格一路下跌。2019年7月底,來自中國的條凍羅非魚在美國市場的進口價格跌至多年低點,為每千克1.31美元,而羅非魚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也大幅下跌。2019年底,中國廣東省的加工廠收購的300-500克規格的羅非魚,價格跌至每千克5.42元(約合0.79美元),比2018年下降了近20%。


【展望】


中美貿易摩擦已持續近兩年,對羅非魚貿易商來說,似乎還看不到緩解跡象。這意味著美國市場對中國羅非魚的需求持續疲軟,價格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很低。此外,中國一些沿海地區對農業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這意味著中國在羅非魚全球總產量中所佔份額將繼續下降,而印尼和拉美生產商將彌補部分出口市場的缺口。預計巴西大部分產量將被國內市場消化。此外,世界銀行也在遊說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發展羅非魚養殖業。


3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了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排除公告,決定對177項稅目中國進口產品實施關稅豁免,其中包括了冷凍羅非魚。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美國,羅非魚產品主要流通渠道的餐飲用的羅非魚產品主要是170克以上規格,而免除關稅的是115克以內的冷凍羅非魚產品,主要適用於商超系統,對商超渠道的有利影響較大。


本文來源:FAO GLOBEFISH,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