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正職責是找到自我

人生的真正職責是找到自我

“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是電影《後會無期》裡衍生出來的。從聽聞一句話到懂得一個道理,也許只需要幾秒鐘。我們從來都有惰性,不會追究是怎樣的歷程才能總結出深省的道理。

很多道理,其實你都只是過早停留在別人總結的字面上。道理終究是別人的,你只是懂得而已。沒有用它來解決問題,也沒有用它來修正人生方位,於你而言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人生的聽聞想做都太多,每個經歷後面都有一個道理,你又如何應付得來?之所以過得不好,並不是因為很多道理懂得晚了,而是明白得早了。沒有給你帶來真正影響的道理,都不是好的道理。

人生的真正職責是找到自我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作家張德芬說,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那什麼叫“過好這一生”呢?我認為是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所說的,達到由內向外綻放的心靈的愉悅,並將這種狀態長期保持下去。

物質為我們的思想服務,思想指導我們的物質活動。但事實上,這類邏輯往往被顛倒。很多人肆無忌憚地消耗著青春與健康,忽略了“身外之物”的道理——什麼能代表我自己?問題被簡單曲解為財富屬性。身體除了提供使思想正常運轉的物質基礎外,還應該被思想驅動,以滿足愉悅狀態的精神需求。

人生的真正職責是找到自我

作家趙星在《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一書中表示,特別不喜歡在嚴格執行人生計劃期間的“機械般的自己”,在沒有計劃的日子裡反而會出現各種意料之外的事。認識自我的真正需求,在放下趨之若鶩和別人對比的狀態後,她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事業的歸屬。

赫爾曼·黑塞曾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活著,首先要找到自我,才能更清楚、更自在、更愉悅地活著,否則,難逃迷茫與愚昧的枷鎖。

人生的真正職責是找到自我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說過,天分不高、悟性不好的人,讀書死,一點用都沒有,讀完就忘;天分高、悟性好的人,讀了以後,豁然開朗!這裡講的“豁然開朗”就是找到了自我的狀態,它是指引人生開啟正確方向的必要步驟。不僅明白道理,還有深刻體會,絕不是那些只花幾秒鐘成本就懂得道理的人所能領悟的。

如果沒有找到自我,那你的前半生到底是為誰而活?人生要做的事情很多,唯有要緊就是找到自我,找到“豁然開朗”的狀態,拋棄渾渾噩噩的曾經,爭取更多的時間,以擁有充滿意義的餘生。

我們之所以過得不好,大抵是因為在面臨人生抉擇時,隨了太多的社會流氣,聽信親朋長輩的勸言,看重眼前的物質慾望,而沒有跟隨真實的自我心性。

心性,會指引你去往想要的地方,獲得快樂的人生。而背離了它,你就走向平庸和遺憾,活著的只是軀體。很多情況下,只能怪自己太不夠勇敢,缺乏主見,沒有堅持自己,在“人云亦云”前面,你索性卑躬屈膝。

人生的真正職責是找到自我

【關注“青年思考錄”:文化領域創作者,專注青年成長的思考,幫助你找到真實的自己,明白人生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