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雲南省省會)

昆明,別稱春城,是雲南省省會、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和3個自治縣,總面積2147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35.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85.0萬人,城鎮人口499.02萬人,城鎮化率72.85%。

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位於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

昆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國建立,定都於此;765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時期,南明永曆政權在昆明建都。昆明屬北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為山原地貌,三面環山,南瀕滇池,沿湖風光綺麗,由於地處低緯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氣候,享有“春城”的美譽。

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中國昆明國際旅遊節使昆明成為中國主要的會展城市之一。 [5]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23名,並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6] 2019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昆明市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風景名勝


昆明是全國十大旅遊熱點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截至2012年,全市有各級政府保護文物200多項,有石林世界地質公園、滇池、安寧溫泉、九鄉、陽宗海、轎子雪山等國家級和省級著名風景區,還有世界園藝博覽園和雲南民族村等100多處重點風景名勝,10多條國家級旅遊線路,形成以昆明為中心,輻射全省,連接東南亞,集旅遊、觀光、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遊體系。

石林石林風景名勝區

位於路南縣境內,距昆明市86千米,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千米,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體的,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風景名勝區,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石林風景名勝區

石林九鄉溶洞

九鄉溶洞是國家級風景區,地點位於昆明市宜良縣,景區距離宜良有40多千米的路程。據說九鄉何以得名,人言人殊。九鄉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雲南省新興的以溶洞景觀為主、溶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石林九鄉溶洞

九鄉溶洞世博園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是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園區整體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氣勢恢弘,集全國各省、區、市地方特色和95個國家風格迥異的園林園藝精品,庭院建築和科技成就於一園,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主題,是一個具有“雲南特色、中國氣派、世界一流”的園林園藝精品大觀園。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九鄉溶洞世博園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滇池滇池

位於昆明市南的西山腳下,其北端緊鄰昆明市大觀公園,南端至晉寧縣內,距市區5km,歷史上這裡一直是度假觀光和避暑的勝地。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長39km,東西寬13.5km,平均寬度約8km。湖岸線長約200km;湖面面積300k㎡,居雲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億,素稱“五百里滇池”。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滇池

滇池雲南民族村

雲南民族村位於昆明市西南郊滇池之濱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內,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國委員會民間傳統文化基地、國家民委全國首批民族工作聯繫點之一。佔地面積89公頃,距市區8km,背靠滇池,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著名風景區隔水相望,是雲南省新興的旅遊度假勝地和展示雲南26個民族社會、文化、風情的窗口。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滇池雲南民族村

雲南民族村大觀樓

大觀樓位於昆明市區西部,距市中心約6km。始建於康熙年間,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園後可遊覽湧月亭,凝碧堂,攬勝閣,觀稼堂等樓臺亭榭。園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大觀樓臨水而建,樓高三層,其中題匾楹聯佳作頗多。由清代名士孫髯翁所作180字的長聯,垂掛於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雲南民族村大觀樓

大觀樓大疊水瀑布

大疊水瀑布位於路南縣城西南20千米,大疊水瀑布又名飛龍瀑,號稱"珠江第一瀑"。瀑布的水源系南盤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達150立方米/秒。有公路相通至疊水電站,舍車步行二三千米便可到達。景區中群山聳立,植被豐富,滿目青翠。清水河峽谷陡峭險峻,幽深古雅,處處散發著大自然深處的濃郁氣息。 [31]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大觀樓大疊水瀑布

大疊水瀑布西山

西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滇池旅遊度假區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昆明市西郊15km,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千米,海拔1900~2350m。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也稱碧雞山。又因形狀像臥佛,也叫臥佛山。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大疊水瀑布西山

西山翠湖

翠湖位於昆明市五華山西麓,佔地面積352畝。湖東北有“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又名“九龍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內多種荷花,藕花飄香,舊有“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撫樓臺”之聯,被譽為“城中碧玉”。有亭、臺、迴廊、曲橋等建築,其建築精緻玲瓏,亭閣均有匾對,歌詠園中的景觀。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西山翠湖

翠湖金馬碧雞坊

金馬碧雞坊位於昆明市中心三市街與金碧路匯處,雕樑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北與紀念賽滇池的“忠愛坊”相配,合稱“品字三坊”,成為昆明鬧市勝景;南與建於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顯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東坊臨金馬山而名金馬碧雞坊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翠湖金馬碧雞坊

金馬碧雞坊東川紅土

東川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東川紅土地指的是位於昆明市東川區西南40多千米的新田鄉、有一名叫“花石頭”(在109千米程碑處)的地方,這裡方圓近百里的區域是雲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金馬碧雞坊東川紅土地

東川紅土地圓通禪寺

雲南圓通禪寺位於昆明市區內的圓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歷史。同時它也是昆明市內最大的寺院。它始建於唐朝南詔時代,初名補陀羅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建圓通寺,元朝皇帝“賜璽書嘉”。擴建工程歷時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時,圓通寺得到擴建,山頂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時也得到多次重修。 [32]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東川紅土地圓通禪寺

圓通禪寺真慶觀

真慶觀初名“真武祠”,始建於元代,是海內外道教界知名的道觀。真慶觀也是歷史上昆明市區佔地面積最大、保存明清兩代建築最多、較完整的道教古建築群。 [33]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圓通禪寺真慶觀

真慶觀官渡古鎮歷史悠久的官渡鎮位於昆明東南郊,是昆明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官渡古鎮大門(大牌坊)位於昆明東南郊 8 千米處,地處滇池北岸、寶象河下游,佔地 17 平方千米。 官渡古鎮文化古蹟眾多, 人文景觀豐富, 在不到 1.5 平方千米的面積內就有唐、 宋、 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真慶觀官渡古鎮牌坊


地方特產


茶:雲南省昆明最為有名小金沱,有益健康、養顏、明目、提神、守一軒小金沱,昆明代表性企業、七彩雲南、守一軒。

山茶花:雲南山茶花,花大色豔,有的一株盛開萬朵,如火如荼,紅霞一片。山茶花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人們發現。栽培始於隋、唐,宋漸多,元代以後與日俱增。被譽為“雲南山茶甲天下”。

昆明牙雕: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有立體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組像,形象生動,雕工精細,設計精巧,是難得的工藝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約幾十元,大一點的上百元左右。

茶雕: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通過雕刻純鋼模具,並使用模具將普洱茶壓制成具有各種造型風格的茶雕作品。

蠟染:蠟染是流行於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昆明蠟染面料融合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一塊蠟染布的價格約15元左右。

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石林彝族自治縣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主要產品有揹包、桌布、窗簾、服飾等。挑花手法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絲線挑花。有的產品有挑、有繡、有補。其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現了撒尼人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木雕工藝品:是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古樸別緻,深受遊客的青睞。比較集中的木雕工藝品銷售點一是花鳥市場,二是翠湖南路的眾多工藝品店。

烏銅走銀:這是雲南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產品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以金或銀冷嵌其間,即呈現黑黃或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色態極其雅緻。如使烏銅走銀與斑銅和錫制工藝品相結合,裝飾效果顯得更加鮮豔明朗。

錫工藝品:錫工藝品採用箇舊出產的高純精錫,經過溶化、壓片、下片、造型、車光等多道工序,再精鏤細雕,刻上各種圖案,精心製作而成。其成品潔白似銀、光亮如鏡、還具有耐酸鹼、無毒無味、防腐、不易氧化等特點。錫制工藝品品種繁多,鉅細皆備,除生活用品外,還有許多精緻美觀的藝術品、欣賞品、禮品和獎品。

雲南斑銅:昆明青銅製造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昆明地區就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奇異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青銅文化。斑銅工藝就是在吸收青銅、銅鼓製作技術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朵奇葩。斑銅製作工藝複雜,它採用獨特的工藝使銅和其他金屬混而不合,呈現出各種瑰麗的稜斑花紋,色彩金黃交錯,華貴高雅,因而取名斑銅。

雲南食用菌: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山多林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秋兩季,時晴時雨,為食用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極其有利的自然條件。雲南食用菌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在滇味菜餚中是名貴的“山珍”。其中最具經濟價值的是雞樅、松茸、竹蓀,此外還有牛肝菌、羊肚菌、青頭菌、乾巴菌、猴頭菇等。

雲南水果:各種時鮮水果,品種繁多,四季不斷,昆明街頭常年都有供應。著名的果品有景谷象牙果,新平、元陽、元江、菠蘿、紅河、玉溪、思茅、芝麻蕉、天寶蕉、矮腳蕉、菠蘿蜜、寶珠梨、大叔楊梅、青蘋果、黃桃,昆明、桃李、會澤、石榴、酸角等。

雲煙:雲南紅雲紅河集團生產的“雲煙”、“紅山茶”、“茶花”、“大重九”、“春城”等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風味

昆明風味

雲子:即雲南圍棋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早年以永昌府(今保山市)生產的棋子質量較高,又稱永子,明清時期為進獻皇室的貢品,雲子古樸渾厚,手感舒適,色澤柔和,適於弈者作長時期的觀看與思考。白子潔白如玉,黑子在棋盤上呈漆黑色,手指夾住對著光看則呈碧綠色,素有“國寶”之稱。

小吃:過橋米線、青頭菌、雲南臭豆腐、豆花米線、涼米線、罐罐臭豆腐、罐罐雞、醃菜包、滷腐(腐乳)、寶珠梨、滷鴨子、小白魚、海榨、宜良烤鴨、松茸、火焰土豆泥、雞、摩登粑粑、毛肚、涼雞米線、滷餌絲、包漿豆腐、鬼雞、滾鍋牛肉、蠔油蘆筍、黑椒牛排、厚片、糊辣魚火鍋、花椒香腸、黃金餅、回餅、茴餅、火樹銀花、米布、米酒、 牛肝菌、貢丸、木瓜牛奶、南瓜湯圓、嫩牛、檸檬蛋奶、雞湯白菜、雞油、見手青、醬爆茄子、金牌吊燒雞、金沙玉、金條稀豆粉、韭菜炒葛根粉、紫米粑粑、血腸、烤雞腳筋、乾巴菌、玉米漿、乾鍋蝦、涼拌魚皮、米漿粑粑、糯米砣、酸辣粉、炸牛奶、燉豬腳、官渡粑粑

著名人物


鄭和:昆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風光明晉寧人,原名馬三寶,回族。七次下西洋,歷經39國,最遠達非洲,紅海海岸。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楊一清:昆明安寧人。明成化年間進士。官至太師、吏部尚書、華蓋大學士。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故稱四朝元老。因總制過延綏、甘肅、寧夏,故稱三邊總戎,因生於雲南,長於湖南,老於江南,故稱三南居士。

歷史沿革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市街景


昆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

數萬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這一帶過著茹毛飲血、穴居野處的原始生活。約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帶已有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和狩獵、飼養畜禽等多種經營活動,並已能紡紗、織布。滇池地區和稻穀種植至今至少已約有數千年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與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氏族部落林立,以百濮人為主。氐人、羌人等遊牧民族由陝西、甘肅、青海、四川一帶越過金沙江進入滇池地區以後,與當地濮人融合形成滇族,促進了滇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莊蹻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部落聯盟,建立了“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莊開滇”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內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對促進當時以滇部落為主的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

西漢王朝建立後,積極謀求對“西南夷”地區的開發。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徵發巴蜀地區士卒,滇王被迫歸降。

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同在今晉城附近。郡下設縣:昆明為谷昌縣,昆陽為建伶縣,晉寧為滇池縣,安寧為連然縣,富民為秦臧縣,宜良為昆澤縣,把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邊疆,標誌著古代雲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郡縣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進了滇池地區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漢族移民和中原內地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郡治仍益州郡之舊”,任用“大姓”為地方官吏,實行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

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東晉以後,“方土大姓”爨氏勢力逐漸強盛,成為滇中地區的統治者。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 [11]

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到梁末隋初爨瓚、爨震時代,滇池地區已是“戶口殷眾,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為當時西南在經濟上較為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617年唐朝建立,先後在雲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孫爨弘達為昆州刺史,治理屬縣,治所仍設在益寧城。唐代中葉,蒙氏勢力在洱海地區崛起,建立南詔國。

746~747年,蒙氏皮羅閣進兵安寧,攻滅爨氏。

765年,蒙氏閣邏風(南詔國國王)命長子鳳迦異於昆川(今昆明城區一帶)置拓東城,並令其駐守。拓東城就成為了當時南詔國的東部重鎮。拓東城的開闢,為古代昆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發展成為南詔的第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往來廣西、貴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當時大西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與東南亞的國際交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765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

937年,大理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統一了雲南,在拓東城的基礎上設鄯闡府,為大理國八府之一。府治沿襲拓東城。段氏政權在其內部經歷了較劇烈的社會變革,釋奴隸,免徭役,進一步瓦解南詔的貴族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鄯闡府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繁華的市中心逐漸移至盤龍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帶,大理國國主也經常駐節於此。段氏統治者在鄯闡營造宮室園林,興修水利,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城已發展成為滇中一座“商工頗眾”的繁華城市。

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佔雲南。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為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於此),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朝統治時期,經過初期的軍事掠奪和民族鎮壓之後,逐漸代之以定賦稅和改善民族關係的政策,並大興民屯,整修水利,訂立租賦,免除徭役,“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並脩金汁河、松花壩,引盤龍江水灌溉滇池東岸農田;還從內地引進養蠶技術,發展絲織業,使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利十倍於舊”,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發展。

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雲南後,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為府,仿內地建制,設置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明代,大量移民進入雲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曆帝、吳三桂先後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

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雲南。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雲南機器局,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後,造幣廠、製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

1900年(光緒廿六年),昆明開始出現商辦企業。

1905年(光緒三十年),清朝把昆明闢為商埠。

1905年,昆明自闢為商埠及1910年滇越鐵路的修通,使昆明成為一個開放城市。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市區風光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滇池出現小火輪,市內也開辦有“人力車公司”。

1910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進一步加強了昆明作為全省商業、貿易中心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地位。到1911年(宣統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麵粉、玻璃、香菸、五金、製茶、皮貨加工、西藥加工、火腿罐頭等十多種行業,最多的為火柴業,已有廠商四家。此外,還有四十三處煤、鉛、銅、鐵、碗花(鈷)等礦產的小規模開採。

1911年的“重九起義”,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的統治。

1915年,昆明爆發“護國首義”,全國響應。

1919年,設雲南市政公所,為昆明設市的發端。

1922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

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戰時期,昆明成為支撐中國抗戰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之一,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

1937年,抗日軍興,外地的工廠、學校內遷,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才流入昆明,促進了昆明經濟的短暫繁榮。國民黨中央和雲南地方的官僚資本紛紛在昆明設置和開辦工廠企業,如中央機器廠、鍊銅廠、電工廠、發電廠、53兵工廠、電力制鋼廠、紡紗廠、菸廠等相繼建立。

1949年12月9日,盧漢於率部在昆明起義,昆明宣告和平解放。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金馬碧雞坊

昆明金馬碧雞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自民國來,昆明市行政區域幾經調整,由4.49平方千米擴大到21473平方千米。

民國二年(1913年)4月,“廢府存縣”,裁去雲南府,保留昆明縣,由省政府直接領導。昆明城區在建制上仍屬昆明縣,但劃歸省會警察廳管轄。民國八年(1919年),省長唐繼堯“廢督裁兵,實行民治”,把省會所在地劃出來為市,設雲南市政公所於翠湖的湖心亭,為市政機關萌芽。當時,昆明為開辦市政較早的省會之一。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

1920年,雲南市政公所即撤裁。1922年8月1日,恢復成立市政公所,劃定省會區域,脫離昆明縣,隸屬於市,並按歷史地理關係命名為昆明市。市政公所直接受省政府的監督,督辦由省長任命。昆明市政公所管轄區域東西長5.4裡,南北寬6.3裡,面積4.49平方千米,行政上分為6個區。

1934年,昆明市政府呈准將昆明縣附近市郊村落大小27村劃入市區管轄。市轄區域總面積19.25平方千米。

1939年11月,雲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昆明市為雲南省政府直轄市。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昆明,成立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城區按原來八個區的建制進行接管,建立市、區政權。郊區當時屬昆明縣建制(今官渡、西山兩區),歷史上昆明是市、縣分治,接管後劃歸武定專區管轄,下屬在原十六個鄉、鎮的基礎上,按照地理特點和歷史因素,建置六個區,設區工委會、區公所進行管理。因此,當時昆明市轄區範圍尚較狹小。僅東起東華、金馬山,東北臨虹山,西接麻園、黃土坡、菱角塘,南至螺螄灣、雲南紡紗廠,全部面積僅為7.8平方千米左右。

1950年8月30日,由雲南省人民政府做出決定,將昆明縣由武定專區劃歸昆明市管轄,縣下設7個區。

1951年2月,市政府將城周邊的5個鄉劃歸昆明縣,因而增設一個郊區,共轄8個區;即:第一區(陳家營)、第二區(官渡)、第三區(大板橋)、第四區(波羅村)、第五區(大塘子)、第六區(高嶢)、第七區(龍潭)、城郊區(白馬廟),縣政府設在馬街。此時,市政府直轄5個城區(第一區(勝利堂)、第二區(圓通街)、第三區(小吉坡)、第四區(崇仁街)、第五區(尚義街)和1個郊縣,總面積1878.23平方千米,年末總人口601215人。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城區夜景

1953年,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縣合併,將市內5個區調整為4個區。撤銷昆明縣建制,原縣轄8個區調整為五、六、七、八、九區,由市政府直接領導。1953年11月,區公所改製為人民政府,為縣級政權。1954年1月將玉溪專區昆陽縣的第三區(海口)劃歸昆明市,改為第十區。

1956年,原一、三區合併為盤龍區;二、四區合併為五華區;原五、六區合併為官渡區;七區更名為龍泉區;原八、九區合併為西山區;十區更名為海口區。10月19日,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昆明市人委關於並區工作的請示報告。同年,安寧縣由楚雄專區劃歸昆明市,改為安寧區。此時,昆明市轄2個城區,5個郊區,共7個區,即: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龍泉區、海口區、安寧區。總面積3363.36平方千米,年末人口為822506人。

1958年12月,龍泉區併入官渡區。1958年,富民縣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劃歸昆明市。

1959年4月,曲靖專區宜良縣和嵩明縣的部分礦區劃歸昆明市,設立明良礦區,9月該區撤銷,分別歸還原所屬縣。10月,龍泉區並歸官渡區,撤銷安寧區,復設安寧縣;海口區改為海星人民公社,劃歸安寧縣。

1960年,玉溪專區的晉寧縣劃歸昆明市(此前,玉溪專區的呈貢縣和昆陽縣分別於1958年、1959年併入晉寧縣)。

1961年,將安寧縣的海星人民公社劃歸西山區,改稱海口人民公社。1962年,將晉寧縣的龍街、吳家營、大漁、洛羊、馬金鋪等5個人民公社劃出,設呈貢區(1965年撤區建縣)。至1965年,昆明市轄區為4區4縣,即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安寧縣、富民縣、晉寧縣、呈貢縣。面積6465平方千米,年末人口1382536人。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曲靖專區的宜良縣、嵩明縣和路南彝族自治縣、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祿勸縣劃歸昆明市,全市轄區擴大為四區八縣。

1985年6月,祿勸縣改為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1995年10月13日,安寧縣撤縣建市。

1998年10月8日,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12月正式更名。

1998年12月6日,撤銷地級東川市,設立昆明市東川區;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由曲靖市劃歸了昆明市管轄。1999年2月,正式實施。至此,形成今昆明市行政區域。

2004年7月22日,昆明市正式啟動了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四區行政區劃調整。

2011年5月20日,呈貢縣撤縣設區,昆明市人民政府駐地由盤龍區東風東路遷移至呈貢區錦繡大街。

2016年11月24日,晉寧縣撤縣設區。

區劃詳情

昆明市下轄7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3個縣、3個自治縣。昆明市人民政府駐呈貢區錦繡大街1號。 [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昆明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中部,位於東經102°10'~103°40',北緯24°23'~26°22',市中心位於北緯25°02'11",東經102°42'31"。南瀕滇池,三面環山,滇池平原。昆明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乃至中東、南歐、非洲的前沿和門戶,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優勢。


地貌

昆明市中心海拔約1891m。拱王山馬鬃嶺為昆明境內最高點,海拔4247.7m,金沙江與普渡河匯合處為昆明境內最低點,海拔746m。市域地處雲貴高原,總體地勢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階梯狀逐漸降低。中部隆起,東西兩側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態為主,紅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2800m之間。

氣候

昆明屬北緯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年均日照2200小時左右,無霜期240天以上。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城區溫度在0~29℃之間,年溫差為全國最小,這樣的氣候特徵在全球少有,鮮花常年開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海鷗群飛

海鷗群飛

昆明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左右,最冷時月平均氣溫8℃左右。歷史上年極端氣溫最高31.2℃,最低-7.8℃。由於溫度、溼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所以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昆明“春城”的美譽由此得來。

昆明日溫差較大,紫外線強度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變成冬之說,在冬、春兩季,冬季日溫差可達12~20℃,夏季日溫差為可達4~10℃。

昆明氣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1.春季溫暖,乾燥少雨,蒸發旺盛,日溫變化大;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佔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澇災害;3.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秋季降溫快,天氣乾燥,多數地區氣溫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減少一半多,但多於冬、春兩季,故秋旱較少見;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幹、溼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時間分佈上,明顯地分為幹、溼兩季。5~10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5%左右。

昆明市雖位於北緯亞熱帶,但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素以“春城”之稱而享譽中外。其特點一是春季溫暖,乾燥少雨,日溫變化大。月平均氣溫多在20℃以下。二是夏無酷暑,雨量集中,降雨量佔全年雨量的60%以上,平均氣溫22℃。三是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四是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時左右,雨日4天左右,全月降雨量僅佔全年的3--5%。


人口


2018年,昆明市常住人口685.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9.02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為72.85%。

2018年,昆明市戶籍總人口571.6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2.74萬人,佔戶籍人口比重為61.7%。 [8]

昆明市人口以漢族為主,佔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8個,即彝族391337人,佔總人口的7.7%、回族146922人,佔總人口的2.9%、白族71443人,佔總人口的1.4%、苗族45013人,佔總人口的0.89%、傈僳族17289人,佔總人口的0.34%、壯族13835人,佔總人口的0.27%、傣族13101人,佔總人口的0.27%、哈尼族10649人,佔總人口的0.21%。全年出生人口5879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3‰。

經濟


昆明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是中國面向東南亞與南亞的“橋頭堡”城市。昆明成功舉辦了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05年第二屆GMS會議(大湄公河次區域領導人會議)和2009年世界人類學和民族學大會、世界馬鈴薯大會等國際性會議,與十餘個城市建立了友城關係。舉辦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每年舉辦、一年在上海一年在昆明)與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2018年,昆明地區生產總值5206.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2.16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2038.02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2946.72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4.3:38.4:57.3調整為4.3:39.1:56.6,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3%、47.4%和49.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76387元,增長7.4%,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1543美元。

2018年,昆明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270.73億元,比上年增長9.9%,佔GDP比重為46.7%。全年新登記各類型市場主體14.90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4.64萬戶,增長0.2%;新登記個體工商戶10.20萬戶,增長72.3%。

2018年,昆明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0.8%,衣著類上漲2.6%,居住類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1%,交通和通信類上漲3.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4.2%,醫療保健類上漲3.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8%。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2.6%。

2018年,昆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5.6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稅收收入477.07億元,增長16.1%,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80.1%,比上年同期提高6.8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6.80億元,下降2.5%。其中,民生支出557.83億元,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73.7%。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6.47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1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9萬人次。

第一產業

2018年,昆明農林牧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74.8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其中,農業產值209.44億元,增長7.6%;林業產值17.02億元,增長8.4%;牧業產值125.99億元,增長4.4%;漁業產值9.11億元,下降0.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28億元,增長6.4%。

2018年,昆明糧食種植面積22.48萬公頃,產量99.7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0.92萬公頃,產量300.78萬噸;鮮切花種植面積0.83萬公頃,產量57.55億枝。全年豬出欄197.42萬頭,增長5.6%;牛出欄21.15萬頭,增長6.7%;羊出欄96.68萬隻,增長4.2%。牛年末存欄43.90萬頭,增長3.7%;豬年末存欄160.19萬頭,增長5.8%;羊年末存欄123.69萬頭,增長2.0%。全年肉類總產量29.64萬噸,增長5.7%;禽蛋產量4.36萬噸,增長7.0%;牛奶產量10.95萬噸,下降5.9%。

2018年,昆明農村用電量11.94億千瓦時,增長4.5%。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4.22億瓦特。大中型拖拉機6098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2.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7.5%。

第二產業

2018年,昆明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266.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0.3%,股份制企業增長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4.3%,集體企業下降30.9%,股份合作企業增長11.8%。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0.5%;製造業增長16.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9%。

2018年,昆明重點行業中,菸草製品業增長2.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68倍,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6.3%,冶金工業增長21.7%,裝備製造業下降4.3%,醫藥製造業增長1.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2%。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36.4%。

2018年,昆明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52.2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實現利潤總額222.67億元,增長29.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3%,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0.16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

2018年,昆明建築業總產值3194.47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907.24億元,增長11.8%;安裝工程產值225.65億元,增長11.0%。全市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511.55萬平方米,增長3.7%。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5171.86萬平方米,增長25.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157.42萬平方米,下降4.7%。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356個,比上年增加49個。全年建築業增加值771.8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5%。

第三產業

2018年,昆明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7.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25.74億元,增長9.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1.66億元,增長13.2%。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2307.04億元,增長9.4%;餐飲收入480.37億元,增長12.9%。

2018年,昆明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0%,飲料類增長8.1%,菸酒類增長16.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6.1%,化妝品類增長5.7%,日用品類增長9.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5.2%,中西藥品類增長14.1%,傢俱類增長0.4%,通訊器材類增長13.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2.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6.2%,汽車類下降0.8%。

截至2018年,昆明海關進出口總額131.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7.6%。其中,出口37.63億美元,增長27.9%;進口93.57億美元,增長91.5%。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1戶,比上年下降3.5%;實際利用外資8.5億美元,增長6.1%。

截至2018年,昆明接待國內外遊客16053.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國內遊客15911.23萬人次,增長20.5%,海外遊客142.20萬人次,增長6.1%。全年旅遊總收入2180.08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134.79億元,增長35.7%;旅遊外匯收入6.84億美元,增長28.5%。

截至2018年,昆明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3583.62億元,比年初增長0.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882.29億元,比年初增長10.1%;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807.54億元,比年初下降12.2%。金融機構 人民幣貸款餘額16224.73億元,比年初增長9.7%。其中,住戶貸款3261.79億元,比年初增長23.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2907.17億元,比年初增長6.8%。


  截至2018年,昆明保險保費收入265.05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09.70億元,增長8.3%;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55.35億元,增長5.3%。全年賠款與給付支出9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53.67億元,增長19.3%;人身險賠款支出38.99億元,增長5.4%。

交通運輸


公路

昆明-北市區

昆明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截止2015年末,昆明市中心城區15米以上道路1577千米,路網密度達4.4千米/平方千米,已建成“四環二十五射”的骨幹路網,基本建成片區支撐性道路。

境內有京昆高速、滬昆高速、汕昆高速、廣昆高速、渝昆高速、杭瑞高速、昆明繞城高速、昆香高速、昆河高速、昆建高速、昆曼高速等高速過境,已經修建完成的昆曼公路,規劃籌建的泛亞鐵路,由昆明出發,可以到達周邊國家和地區。

昆明作為雲南的公路運輸中心,昆明市內交通發達,2015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15.07萬輛。

  • 高速公路

G5京昆高速公路,即昆武——元武高速,(北京經太原、西安、成都至昆明);

G56杭瑞高速公路,即曲宣——崑曲——昆大——大保——保龍——龍瑞高速(杭州經九江、常德、遵義、昆明至瑞麗);

G60滬昆高速公路,即崑曲——曲勝高速(上海經杭州、南昌、株洲、貴陽至昆明);

G80廣昆高速公路,即昆石——石鎖——平鎖——平硯——硯廣——富廣——羅富高速(廣州經南寧至昆明);

G78汕昆高速公路,即昆石——石興高速(汕頭經韶關、柳州、興義至昆明);

G85渝昆高速公路,即昆嵩——嵩待——昭待——水麻高速(重慶至昆明);

G8501昆明繞城高速公路,由繞城內環、繞城外環組成,外環途經安寧——嵩明——宜良——澄江——晉寧——海口——安寧;

G5611昆香高速公路,即昆安——安楚——楚大——大麗——麗香高速;

G8011昆河高速公路,即昆石——石蒙——蒙新——新河高速(昆明經河口至越南首都河內);

G8511昆曼高速公路,即崑玉——玉元——元磨——磨思——思小——小磨高速(昆明經老撾至泰國首都曼谷);

S昆建高速,即崑玉——玉江——江通——通建高速(昆明至建水高速);

S滇中環線,途經玉溪、昆明、楚雄、曲靖,經過昆明市尋甸縣和祿勸縣。

市區內道路主要有:環城路、二環快速系統、三環快速系統、北京路(南北向主軸)、人民路——機場高速(東西向主軸)、龍泉路——青年路——官南大道(南北向次軸)、白龍路——白塔路——春城路(南北向次軸)、普吉路——滇緬大道——西昌路——海埂路——前新路(南北向次軸)、西壩路——金碧路——拓東路(東西向次軸)、東風路(東西向次軸)、彩雲路(昆洛路)(新城區主軸),此外還有灃源路、滇池路、學府路和西園路等主要道路。

  • 汽車客運站

昆明汽車客運站分為昆明北部汽車客運站、昆明南部汽車客運站、昆明西部汽車客運站、昆明西北部汽車客運站、昆明東部汽車客運站。

鐵路

昆明的第一條鐵路是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今稱昆河鐵路),通往越南,1910年通車。直到1966年以前,這條米軌鐵路一直是昆明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昆明也成為中國唯一一個“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的省會城市,被稱為“雲南十八怪”之一。昆河鐵路是中國唯一一條米軌鐵路,起點站昆明北站位於昆明市區北部,曾經每天有一班列車開往中越邊境的河口,每週有兩班列車開往越南首都河內。該鐵路以貨運為主,客運已基本停止,僅存石咀經昆明北至王家營的市郊列車,上午、下午各一趟。

1966年以後,從昆明通往外省的數條鐵路陸續通車,包括昆明至貴陽的貴昆鐵路(1966年通車,全長640千米)、昆明至成都的成昆鐵路(1970年通車,全長1100千米)、昆明至內江的內昆鐵路、昆明至南寧的(南昆鐵路)(全長900千米)等;此外還修築了省內線路如廣通至大理的廣大鐵路、昆明到玉溪的崑玉鐵路,並將在日後作為泛亞鐵路南路終點。

昆明作為國家鐵路網的重要節點和雲南鐵路動脈的重點,是12條鐵路干支線組成的鐵路樞紐站,主要線路有:滬昆鐵路、成昆鐵路、南昆鐵路、內昆鐵路、昆麗鐵路、昆河鐵路等,成昆快速鐵路(在建)、環滇池鐵路在建。

昆明站有發往北京、成都、上海、重慶、廈門、鄭州、南寧、南昌、西安、廣州、武漢、貴陽、長沙、杭州等方向的共90列列車。

高鐵有南昆高鐵(2016年12月通車),滬昆高鐵(2016年通車)

  • 主要車站

昆明站是昆明中心站,滬昆鐵路、成昆鐵路、南昆鐵路、內昆鐵路、昆麗鐵路列車終到站,共82對列車始發/終到。

主要火車站 昆明南站昆明北站昆明東站昆明西站

航空

主詞條: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和連接歐亞的門戶機場。2013年旅客吞吐量2969萬人次,位列中國大陸第七。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中國第7個吞吐量超過2000萬的機場,開通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100多條。

公共交通

  • 軌道

主詞條:昆明軌道交通

昆明軌道交通正在建設中,截至2019年,已經開通了昆明地鐵1號線、昆明地鐵2號線、昆明地鐵3號線、昆明地鐵6號線。

昆明軌道交通已經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准於2008年12月19日開建,六條線路總長180.6千米,現城區內地區為地下鐵道,城區外為地面或空中軌道。

  • 公交

主詞條:昆明公交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昆明立交橋

昆明立交橋

昆明市區共有公交線路367條,在一環、二環周邊,共有公交車站臺2600個,公交椅1100個左右。

昆明公共交通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公交優先 公交優惠”政策,1999年在全國推出第一條公交專用道,昆明公交專用道線路總長全國第一,率先推出無人售票和公交IC卡刷卡乘車,昆明擁有西南最大的公交車場和立體公交車停車庫,有四家公交公司承擔昆明公交的運輸。2012年,昆明成為全國“公交都市”首批試點城市。

昆明市現有公交線路310多條,日運量280萬人次,主要車型為12m及18m長車,市內基礎線路票價均為1元,旅遊專線、新城線及通往五大客運站的線路票價為2元,遠郊線路票價為6~12元且全部實行無人售票制度。

昆明主城五區公交運營線路362條,新增公交線路14條,新增公交車輛923輛,日均客運量(包含軌道交通)279.06萬人次,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54.3%。

  • 快速公交

昆明在全國率先實施了"BRT"公交系統,建成快速公交線路9條:廣福路;金碧路——拓東路;人民路;北京路;西昌路——滇緬大道;學府路(單幅);一二一大街(單幅),錦繡大街,景明北路。

昆明的公共汽車主要有兩家巴士公司經營昆明公交公司和昆明城市巴士。

  • 出租車

2015年末全市實有出租車8985輛,其中主城區實有出租汽車7651輛。昆明市出租車實現GPS定位和叫車服務。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昆明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1所,在校生54.73萬人,專任教師2949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81所,在校生18.72萬人,專任教師4830人;普通中學319所,在校生33.71萬人,專任教師2.65萬人;普通小學755所,在校生49.80萬人,專任教師2.93萬人;幼兒園1329所,在園幼兒23.14萬人,專任教師1.5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學生767人,專任教師188人。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79%,普通初中毛入學率111.53%,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83%,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7.86%,殘疾兒童入學率98.31%。

渡區昆明市第八中學五華區昆明市實驗中學盤龍區昆明市第十中學盤龍區昆明市第十四中學五華區

科學技術

截至2018年,昆明市實施科技計劃項目184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3921件,獲專利授權12401件。全年登記技術合同3209項,技術合同成交額74.07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全年共登記科技成果223項,其中基礎理論類15項,應用技術類195項,軟科學類13項。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昆明市註冊博物館36個,公共圖書館16個,文化館16個,文化站138個。專業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個,登記在冊的業餘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182個。年末全市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49.39萬戶。全市電視綜合覆蓋率99.89%,廣播綜合覆蓋率99.94%。

昆明的本地媒體包括雲南日報、春城晚報、雲南信息報、雲南電視臺、昆明電視臺和昆明人民廣播電臺等。昆明電視臺現擁有綜合、經濟生活、文化娛樂、體育、影視和公共資訊六個頻道,每天播出新聞、經濟、文化娛樂和體育等節目共計九十多個小時,電視受眾約三百萬人,是昆明地區收視率較高的電視臺。昆明人民廣播電臺共有四套頻率,陽光頻率(FM100.8)、快樂1028(FM102.8)、汽車廣播(FM95.4)、幸福頻道FM105。春城晚報於1980年創刊,是雲南日報社的晚報,面向雲南全省發行,是雲南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昆明運動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金牌23枚,銀牌22枚,銅牌24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昆明市共有衛生機構4892個。其中,醫院322個,鄉鎮衛生院9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9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543個,村衛生室1273個。衛生技術人員7.9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86萬人,註冊護士3.73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實有病床6.36萬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昆明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5.4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1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1.3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0.98萬人,增加7.9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92.58萬人,增加5.0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5.8萬人,增加6.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人數110.75萬人,增加2.08萬人。

截至2018年,昆明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14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25萬人,農村五保供養4628人。全年資助城鄉困難群眾32.73萬人參加醫療保險。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138個,社區服務站746個。基層民主參選率為93.9%。全市擁有農村養老院33個,床位3927張。公辦城市養老機構5所,床位1897張;社會辦老年養老機構73個,床位1.56萬張;居家養老床位0.54萬張。 [8]

環境保護

截至2018年,昆明地區年平均降雨量1084.8毫米,較歷史平均值偏多106.1毫米;年平均氣溫15.7℃,較歷史平均值偏高0.2℃;年平均日照時數2286.9小時,較歷史平均值偏多168.6小時。全年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61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9%。主城區區域環境晝間噪聲平均值54.4分貝。國家考核地表水達標率73.9%。各汙染物年平均濃度中,二氧化硫1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3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51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28微克/立方米。全市能源消費總量2475.18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0.7%。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1478.19萬噸標準煤,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4%。

城市建設

2019年10月31日,昆明入選首批5G商用城市名單。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昆明”一詞作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難稽考。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今天我們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去遊一遊吧!

春城一瞥

“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今保山)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按此處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唐代為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為“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宋寶祐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昆明”一詞的含義,晉常琚解釋說:“夷人大種日昆,小種日叟。”這句話可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風俗民情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彙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傈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繡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曆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 彝族火把節

白天舉行鬥牛、摔跤等娛樂活動;入夜則點燃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

  • 密祉龍燈盛會

全村男女老少身著盛裝,抬著燈具到村外的井邊或河水源頭燒香磕頭,又唱又跳,耍龍舞獅。

  • 元宵節踩街文化活動

踩街文化活動自1990年開展以來,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全八街鎮4.2萬人,2003年參加活動的近3萬人,很受百姓歡迎。


昆明真美呀,祖國的山河多麼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