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再度限薪:單集成本最高400萬,攝製人員酬勞同步降低30%

影視行業再度限薪:單集成本最高400萬,攝製人員酬勞同步降低30%

《我是餘歡水》官方劇照

”​曾經有製片說過,工資限制令出臺後,業界仍處於畸形狀態,五千萬的片酬仍然過高。“

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行業協會、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協會發布了《關於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提出了影視行業“整頓”的六項舉措。

這裡面涉及到了疫情對影視製作行業的巨大沖擊,整個行業都面臨著資金短缺,生產週期延長,疫情防控困難,購買成本大幅下降等一系列困難。為此,建議電視劇、網劇每集製作成本控制在四百萬元以內,攝製人員報酬同步降低30%,同時對主創和主演人員報酬進行進一步調整,以避免主創、演員與一般職業工種之間收入不平衡的現象。

有關倡議並非首次發佈。今年6月,五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電影、電視網絡劇播出秩序的通知》,要求網絡視聽節目中嘉賓、演員總數不得超過節目總費用的40%,主創人員、主演不得超過70%。

此後,三家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等六家影視製作公司發佈了聯合聲明,共同抑制明星不合理片酬:三個視頻網站和六個影視公司購買或製作的所有影視劇,單集演員片酬(含稅)均不得超過一百萬元,其片酬總額不得超過五千萬元。

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愛奇藝創始人兼 CEO龔宇說,自2018年8月以來,版權的購買成本已從1500萬一集的最高數量降至800萬以下,而自制劇的成本則主要在演員片酬上,目前一部頂級演員的片酬僅為5000萬元。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編劇白一驄談到演員薪酬的變化,他表示,頭部演員薪酬下降近九成,普通演員的薪酬下降至少兩到三倍。在他看來,行業內的價格混亂是因為大家都抱著快速賺錢的心態,當價格崩盤時,賺到錢的藝人也不會太悲觀,“今年要好好拍,反正錢去年都掙光了”。

還有一些生產商對以前的限制工資結果不太滿意。曾經有一位製片人告訴界面娛樂,限薪令出臺後,行業還是處於畸形狀態,5000萬的片酬還是太高了,隨便一個不出名的二、三線男演員也得二百萬起步,導致其他環節賺的錢還不到演員的零頭工資,同時,底層演員的工資又過低。

「以前一個劇組的男一號演我們的戲時,出價只有一百萬,現在對外報價高達三千萬,製片人一個戲就得二三十萬。在這種情況下,平臺也拿到了高價,但是現在平臺沒錢了。”面對新出臺的政策,他直言不諱“感覺就像是紙上談兵”。

影視業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四月十五日,據經濟日報報道,受疫情影響,2020年已有5328家影視公司被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在2020年的頭兩個月,電影行業新增業務不足8000家,同比下降25%。許多劇組停辦,許多已運行項目的前期劇本創作和後期製作也有所延遲。

除對劇集成本與報酬再作限制外,《倡議書》還提到,要堅決克服前一個時期因資本大舉湧入而給影視製作行業帶來的浮誇、浮躁之風,要“謹慎立項,謹慎開機”;提倡全行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一切攀比、奢靡之氣,把製作成本壓縮到合理的範圍內,“下功夫講故事,塑造人物”;進一步規範行業秩序,治理行業亂象,“拒絕演藝經紀公司在娛樂人員、生活待遇、交通工具、宣傳推廣等方面的過高要求”;強調“堅決杜絕槍手、導演、演員等濫用手段,確保產品質量,維護行業聲譽”。

這兩項舉措基本上符合今年的政策調控。例如,2月14日,國家廣電總局發佈了《網絡影視劇(包括網絡劇目、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規劃備案申報事項及審核辦法》,要求申報單位在填報系統時,除提交《重點原創網絡影視作品規劃備案表》外,還需提交《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