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嘉魚 ‖ 港口閘

嘉魚旅行微刊 專注本地吃喝玩樂遊娛購

嘉魚旅遊

故事嘉鱼 ‖ 港口闸

地名傳說之

港口閘

故事嘉鱼 ‖ 港口闸

在“透脫港”通蜀湖的港口,有一座麻石修成的大閘。莫說如今看起來冇得麼大了不起,可是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當時為了修這座港口閘,還打過一場大言司,出了個遠近聞名、很了不起的人物哩!

那還是清朝後期,蜀湖以西住的是明代“李半朝”那些大人物的後代,還有幾個在外做官的,每年要回來擺威風。一隊隊官船從長江進透脫港,到蜀湖,不許有絲毫阻隔。可是,蜀湖以東、港口一帶一百零八村的老百姓幾多想在港口建個閘喲!沒得這座閘,湖水控制不

住,每到漲水季節,透脫港兩邊的農田都要淹沒,莊稼顆粒無收。

故事嘉鱼 ‖ 港口闸

這樣年復一年,一百零八村的老百姓實在忍受不了,就聯合起來,在港口下腳建閘了!

動工不久,又有李家的官船回來耀武揚威,派人拆了閘基。湖東一百零八村的百姓,以“熊伯怡”灣子為頭,告了湖西李家的狀。可惜那時候是“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李家有權有勢又有錢,官司打到武昌府,批了六個字“永不修建此閘”。這六個字就象絕命符一樣,壓得一百零八村的窮百姓抬不起頭來。

故事嘉鱼 ‖ 港口闸

這時,“熊伯怡”灣子裡有個出外謀生的熊炳善,帶著妻子回來了,聽說這事,憤憤不平。他闖蕩江湖多年,見過世面,有膽有識,專愛打抱不平。雖然家裡只有祖傳的五升秧田角(五分水田),他自己從小也沒讀過書;可是他這人俠肝義膽,心直口快,腦子靈,嘴巴活。他鐵了心要為一百零八村的窮百姓伸腰出氣,就請人寫了狀子,從嘉魚縣告起,一直告到武昌府,告到京城的刑部。不管他麼樣條條有理地訴說一百零八村的苦處,當官的還是受了李家的拉攏,每過一次堂,就叫他跪一次鐵菱角,把兩隻髁膝頭跪得皮開肉爛見骨頭,傷疤痂子結了一層又一層,都叫他妻子撕下來收藏著。經過了千萬苦楚,熊炳善還是不回頭,不罷休。

故事嘉鱼 ‖ 港口闸

有一年秋天,他在京城遇見了家在嘉魚龍口的困京翰林劉心源,這人深深敬佩熊炳善為民請命的英雄氣概,也同情一百零八村的百姓,就告訴他一個告狀的辦法,說:“八月十五日慈禧太后要到香山佛廟裡去燒香還願,她自稱“老佛爺”,為了收買民心,這一天總要行行善發發慈悲的,你就乘此機會攔轎告狀。”熊炳善一聽,這個辦法好!當時請劉心源把狀子重新寫過,避開李家官船的事兒不談,專寫建閘對百姓的好處。

到了中秋,熊炳善果然攔轎告御狀,把一百零八村窮苦百姓要說的話都說了出來,慈禧太后隨即批了四個字:“此閘可建。”

李家的人聽說熊炳善有了御批也不敢阻擋,只好讓一百零八村百姓把閘建了起來。

故事嘉鱼 ‖ 港口闸

港口閘給這一帶窮百姓帶來了好處,鄉親們尊稱熊炳善為“炳善二爹”,說他真是田坎腳下出來的大人才,為種田人爭了氣!

炳善二爹死後,一百零八村的人都來給他戴孝送葬。她的老妻還經常把二爹跪鐵菱角的傷痴皮子拿出來曬。“熊伯怡”灣子裡好多老年人都親眼看見過那傷痂皮子,平擺著鋪滿一小簸箕!

講述者:熊成享 男56歲 漢族 新街鎮農民

蒐集整理者:金輝

流傳地區:新街鎮

蒐集時間:198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