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再使用花唄了?

支付寶、微信等手機支付方式讓我們大多數人都告別了“現金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出門時不再攜帶錢包,但是絕不能忘記帶上自己的手機。

就國內來看,即使是一些鄉村地區,二維碼支付也在逐漸推廣開來,很多中老年人在自己孩子的帶領下,逐漸“擁抱”曾經覺得不安全的手機支付。

從整個國際環境來看,我國的手機支付功能也是名列前茅。相信很多人也看到過有的外國友人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後回到自己的國家,最想念的就是中國的手機支付。

方便、快捷,同時還免去了現金找零的麻煩,也可以拒絕現金上的病毒……手機支付的好處確實數不勝數。而手機支付之外,還有同樣讓人覺得驚喜的花唄、京東白條等信用消費產品。有錢的人可以直接通過手機消費。沒有錢的人也可以在手機上“借錢”消費。提前消費的理念已經被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


為什麼有的人不再使用花唄了?


以花唄為例,這類信用消費產品不像信用卡對申請人的考核非常嚴苛,即使是學生也可以使用,而且如果次月能按時還款是免利息的。

這麼好用的產品,為什麼還是有的用戶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後不再使用了呢?其背後的原因其實更多的是消費者個人的原因。

衝動消費

消費中最怕的一個詞就是“衝動”。不理智的消費很容易給自己買一堆沒什麼用的東西,還讓自己“負債累累”。

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相較於過去的勤儉節約,更多被鼓吹的是“對自己好”。於是,有的人即使手裡沒錢,也時時刻刻想著找個“由頭”獎勵一下自己:沒關係呀,花唄走起,想買什麼先買了再說,等手裡有了錢再還上就是了。


為什麼有的人不再使用花唄了?


此外,電商的盛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消費環境。過去只能到了商店才知道要買什麼,現在手機上網隨時隨地都能為自己購物。再加上各個平臺時常搞起的優惠活動,更是讓人按耐不住想買買買的心。

可以說,信用消費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可以隨意買的資金基礎。儘管它也有一定的額度限制,但對於一些沒有固定收入的人來說,如果一旦過度衝動消費,還是容易出現還不上“花唄”的情況。

所以有的人就會覺得,既然剋制不住剁手,不如直接“釜底抽薪”,關掉花唄。

“紅包誘惑”

以上是用戶選擇關閉花唄的主觀原因,那麼客觀原因呢?

支付寶的集五福活動已經辦了有幾年,從2019年開始又在五福的基礎上推出了“花花卡”,可以幫助大家還花唄。從大家集五福的狂熱,就可以窺見大家對於抽中花花卡的期待。


為什麼有的人不再使用花唄了?


再加上之前經常會有可以掃碼得紅包,但需要用花唄支付才能用紅包的活動,也有不少人因為這些“紅包誘惑”而深陷花唄不能自拔。

這些其實和信用卡使用多少次免年費一樣,可以吸引用戶。使用它沒有問題,但如果還是自己的剋制能力不強,衝動消費的話,就落進“圈套”了。

還款時間

大家發工資的時間可以大致分為三種:月初、月中、月底,月中和月底發工資的人較多一些。花唄的還款時間呢,是每個月的9號,其實這個時間點對一些花錢沒有節制的人就不太友好。

其中,月中發工資的人到了下個月9號,已經度過了大半個月,此時手裡的工資可能已經所剩無幾了。再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現逾期的情況。

如果選擇分期還款,那是需要你付利息的,而且這個利率並不算低。

理性消費


為什麼有的人不再使用花唄了?


其實說到底,有人不再使用花唄是希望藉此來剋制自己的衝動消費。但衝動消費這件事並不能只通過不使用信用消費產品來避免。

提前消費如果能合理使用,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的,就像我們不可否認花唄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更重要的,還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否則即使是不提前消費,也會導致自己手裡的錢不夠花,甚至負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