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有片神祕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翻開歷史的卷軸,探索不為人知的過往,追溯那些塵封在歲月裡的故事,千萬年前的巴彥淖爾,究竟上演過怎樣的“驚心動魄”?

這裡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一個叫巴音滿都呼的地方,距離中蒙邊境只有30公里。“巴音滿都呼”,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富裕興旺之地”。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圖:段憶河攝)

在這片荒涼的紅色戈壁上,除了放牧的羊群偶然經過,很少有什麼讓人興奮的事。但在1979年春天的午後,蒙古族牧羊人趕著羊群穿越紅色峽谷時,偶然發現了幾塊如白雪形態怪異的石頭。他停下腳步,試圖把這些石頭挖出來看看,然而這些石頭被深深嵌入地下,無法挖出,於是他只好撿了幾塊碎石帶了回去。

很快,巴音滿都呼牧羊人發現奇怪石頭的事情被逐級上報到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為一探究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又把牧民送來的石頭帶到了北京。蕞終,這塊來自戈壁上的石頭引起了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及人類研究所的恐龍專家董枝明的強烈關注。

聯繫到這塊化石發現的地點,董枝明斷定,這很有可能是恐龍研究歷史上又一個不同尋常的發現!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事實上,巴音滿都呼被世人發現並不是那麼順利的。20世紀20年代,為了尋找蕞早的古人類留下的化石和文化遺蹟,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的“中亞考察團”深入內蒙古、甘肅新疆和蒙古國的戈壁沙漠進行考察。他們在蒙古戈壁大漠發現了完整的恐龍蛋化石,證實了恐龍是營造巢穴產卵的爬行動物,由此拉開了中亞地區恐龍研究史的帷幕。遺憾的是,這次考察與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擦肩而過。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1927年5月9日,由袁復禮等中國學者與瑞典探險家、地理學家斯文·赫定組成的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開始了長達6年的科學旅程。

他們在1928年春季經過巴音滿都呼這片荒涼的土地,並發現了零星的恐龍化石跡象。然而,他們很快就被後面更加驚人的發現所吸引,巴音滿都呼漸漸被人遺忘。

於是,發現的機遇再次和這片紅土地擦肩而過。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當時間的車輪轉動到1986年的時候,《中加恐龍化石科學探險考察計劃》的簽署,讓加拿大成為改革開放後苐一批進入內地從事科研的外國探險團隊,中方團長正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物專家董枝明。

這次考察挖掘選擇了內蒙古和新疆,對研究全球恐龍分類、揭示恐龍的滅絕之謎、北美、中亞兩大陸的連接和分離、遠古動物的遷徙及當時古地理、古氣候的研究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這一次,他們不會再錯過這片奇異的紅色戈壁。1988年,科考隊分為兩隊開始考察,直奔巴彥淖爾市陰山西段巴音滿都呼的科考隊很快就挖掘到有恐龍化石出露的地層。這個剖面大約有45公里長,1-5公里寬,24-32米深,它的主體完全切入巴音滿都呼的廣闊戈壁帶。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這次考察,中加聯合科考隊發掘出超過60個完整的原角龍頭骨及個體骨架,從剛剛孵化出的幼仔到老年的恐龍一應俱全,簡直就是一部完整的原角龍成長史。

在巴音滿都呼的這次大規模發掘中,中加聯合科考隊從砂岩地層中找到了許多恐龍骨架,包括甲龍、繪龍、竊蛋龍和中國似鳥龍,以及龜甲殼,蜥蜴類與哺乳動物的骨骼,這些遙遠的古生物,究竟生活在怎樣的世界中呢?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據奇石收藏家鄭陶高的介紹,在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有一串神秘的腳印,這些形狀像雞爪的腳印,在古生物化石研究專家的分析下,極有可能是史前巨蜥類走過時留下的,這種動物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7000萬年以前的恐龍。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古生物專家斷定,這裡應該是一片湖泊,在水沒幹涸的時候,恐龍在此活動留下的腳印。這給了我們一個線索,7000多萬年前,巴彥淖爾地區氣候炎熱、植物也比較茂盛,地面散佈著一些湖泊,形態各異的恐龍以及大量龜鱉類、鱷類以及蜥蜴類的爬行動物共同生活在這裡。

這個時代,大陸間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溼潤,恐龍仍然統治著陸地,還有許多蛇類、蛾,以及小型哺乳動物在這一時期出現,遊蕩在巴彥淖爾遼闊的草原地帶。

巴彥淖爾有片神秘的“紅土地”,至今鮮為人知!

從1988年開始,中加聯合科考隊在巴音滿都呼連續進行了3年的發掘工作。這片戈壁的白堊紀地層中,恐龍化石的埋藏十分豐富。

毫無疑問,位於中國北方的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乃至亞洲蕞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之一,而出土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的巴彥淖爾,是中國維一的一處原角龍、繪龍、甲龍、竊蛋龍動物群產地,在中國及亞洲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代表性,在恐龍研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合整理至: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