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教育雜論

好長時間沒有寫了,也是這段時間比較忙。

今天的主題定什麼呢,就說教育行業吧~

教育更注重公平,從隋朝開啟科舉制開始,給了寒門學子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機會,在這之前基本就是世襲制。底層人想要混到上流社會,只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讓官家小姐愛的你死去活來,當然,這個場景只有腦殘瑪麗蘇電視才能有的劇情,一般古時候的管家小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10歲差不多就定了親,14歲就嫁人了,哪有機會跟著愛著死去活來,根本就不懂愛情,在官家,紅樓夢、水滸傳這都是屬於下流人士看的,官家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般都是四書五經、史記之類的去培養,根本就沒有寒門子弟的機會。

還有一個路徑就是立軍功,這個也是在科舉制之前主要晉升通道,那可真的就是拼命呀,不僅是拼命,還得會殺人,所以這個通道還是比較難過的。

科舉制以來,讀書人紛沓而至,剛開始還是比較公平的,選拔出來的人才成就了後來唐朝的貞觀之治。只是在朝代的時間週期變長,官吏橫行,權利高度集中的時候,腐敗也就隨之而來,慢慢的很多文人雅士就不屑於參加科舉,寧願逍遙一生,也不願與腐敗透頂的官場同流合汙。

宋朝的教育極致盛行,出現了程朱理學,是屬於儒家的升級版。也是後來明朝和清朝大部分讀書人的楷模,那時候,每個地方都有學院,出現了學政這個官職,專門管理當地的教育。是其全民讀書的標誌。

秀才及以上是有功名的,有功名的就不用納稅交糧。這也是寒門學子努力讀書的原因,因為古代的稅收還是很重的,農戶一年種地交糧之後基本都不夠吃,經常捱餓。

民國時期,出現了女子學院,之前女子學習都是請先生到家裡教學,民國時期,有了專門的女子學院,女孩也可以出來學習了,擁有了與男生同等的權利。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老先生是教育文學界的名人,教育也被上升到國家層面。

文革浩蕩,教育經歷了迷茫的十年,1977年,鄧小平復出,第一件事就是把教育正常化,只有教育先行,才能使得中國未來的大力發展。1978年,高考恢復,憋了十年的學員們終於可以進入大學學習知識,那一年,都在高呼,鄧小平,你好!

80年代初,國務院讓教育部制定計劃,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全民掃盲,後來就有了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普及文字,初中知識。

現在,不僅體制教育空前繁榮,民辦教育也是如火如荼。特別是現在的教育培訓市場,幾乎是覆蓋了目前所有的行業,不僅如此,有很多新技術、新理念,是培訓市場先行,而後體制教育才會跟上,這也是體制教育學聰明瞭一點,先讓市場來檢驗新技術的可行性,等到差不多的時候,體制教育會來一波收割,讓出去的只不過是前期的一部分利益。

體制教育是漏洞百出,不過現在隨著信息越來越透明,沒有了太多之前的不正常的事情發生,

培訓市場是亂象叢生、胡亂收費,導致現在教育成本越來越高。階層固話也就越來越嚴重。

在我心中,教育是很神聖的,他真的應該是絕對公平的一個行業,不要因為一些特權或者金錢把這種公平腐蝕掉。前幾年的寒門難出貴子不就是在焦慮日益不公平的行業吧,把上升通道變得越來越窄。

目前的知識付費時代,也是走向不平等的道路,知識應該是平等的,圖書館應該是開放的,大學課程應該是公開的,書籍是可以通過互聯網傳播的。

如果,很多人寫作、做科研不是為了錢,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是最繁榮昌盛的,如果有一天,我們培訓市場不再以說今天花錢是投資自己,那麼,這個社會是有救的。

當然,人的慾望與惰性必然會不公平,我的願望是讓這種不公平的比例無限小。

雜談-教育雜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