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神奇的阿壩

是藏羌兒女世代生活的樂園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攝影/用旦

藏、羌、回、漢等民族文化

在此生根發芽

形成了一條獨特的藏羌民族走廊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縱橫阿壩州

貫穿了藏羌走廊的土地

您可以沿著一塊塊古老的石板路

穿越到五百年前的藏寨

在白雲的帶領下走進神秘的羌碉

可以穿著藏羌服飾

唱情歌、跳鍋莊

賞羌繡、唐卡

在藏羌民居中迴歸悠長的日子

一片“淨土”

讓您體驗異域鄉愁

藏寨羌碉+民族風情+鄉愁沃土:成都-汶川-茂縣-黑水-理縣-成都

汶 川

進入淨土阿壩,感受藏羌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第一站便是汶川,尤以“雲朵上的街市”——蘿蔔寨最獨特神秘。

蘿蔔寨位於汶川縣威州鎮境內岷江南岸高半山臺地之上,地處著名的九寨溝風景區必經之路,是鳥瞰岷江大峽谷風光最理想的場所。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從汶川縣城前往蘿蔔寨只有不到十公里,剛轉過聲名遠揚的雁門關,一根矗立於317國道旁的羌碉和一座古老的烽火臺指明瞭進入蘿蔔寨的入口。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沿著十公里黑色路面的盤山道盤旋而上,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索橋村

,之後便是小寨子村,一路向前就進入了蘿蔔寨。

蘿蔔寨寨門相當特別,門上有太陽形狀的圖形和白石,這塊白石在蘿蔔寨的每家屋頂上都能看到。

一百餘公頃的黃土地養育著無數古老羌民。這是岷江中人口最多、住房最密集、也是唯一以黃土為建築材料的寨子。

蘿蔔寨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碉樓的羌寨,因為它自身有完善而強有力的防禦體系,這也是它有別於其它羌寨的一大特色。

同時蘿蔔寨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

進入汶川縣城,汶川獨有的名片西羌文化街充滿民族特色。

再往前,威州鎮岷江河谷的二級臺地上,姜維城遺址屹立於此。

作為全國四大羌族聚居縣之一,神秘而獨特的羌文化,早已深深滲透進汶川城。

或是羌族女子手中的羌繡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或是婉轉悠揚羌笛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攝影/王慶九

或是經典的羊皮鼓舞

或是廣場上熱情地道的鍋莊

還有羌族鑼鼓、羌族莎朗、羌族推杆、羌陶…羌文化在這裡古老而鮮活。

茂 縣

中國古羌城

茂縣,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羌文化核心展示地,千百年來的古羌文化風情在這裡展開。

中國古羌城地處岷江西岸金龜包、銀龜包之間,坐西朝東,背靠水西,腳抵岷江,面向九鼎聖山,頭枕藍天白雲,莊嚴雄偉,氣勢恢宏。

佔地3000餘畝,是國家4A級景區,主要由中國羌族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羌王官寨等景觀、景點及特色建築組成,保持了羌族原有的建築風貌、民風民俗、祭祀禮儀,充分體現羌文化的原生態環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點。

岷江河畔羌紅舞,九鼎山下羌笛鳴。漫步在中國古羌城內,處處都是古老而精緻的羌式建築,看到豐富多彩的歌舞文化及活態展示。

開城儀式

中國古羌城每天早上九點,都會舉行大氣磅礴的開城門儀式。由羌族群眾組成的表演隊伍,在這裡進行羌族薩朗、羊皮鼓舞等傳統民族文化活態展演。

跳薩朗

“薩朗”為羌語音譯,可以翻譯為“唱起來,跳起來”。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跳薩朗早已成為羌族民眾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瓦爾俄足

瓦爾俄足是羌民族古老的傳統婦女節。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古羌城內都會成為歌聲和歡樂的海洋,羌族婦女不分老幼,都會身著鮮豔的民族服飾舉行“瓦爾俄足”活動。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2006年5月20日,“瓦爾俄足”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在羌語中稱為“莫恩納莎”、“莫爾達沙”或“布滋拉”,是“釋比”在法事活動中跳的一種祭祀舞蹈,又稱“跳經”,是羌族祭祀活動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鮮明的羌族文化特色。

黑 水

藏族的建築風情瀰漫在黑水土地上,黑水藏族的碉樓,一般建在險峻的山樑上,依山勢交錯分佈,“眾皆依山居止”,兼有居住和防禦之功能。

黑水民居“壘石為室”謂之“碉樓”,碉樓營造技藝分佈流傳於整個黑水河流域。

高大的碉樓展示了古樸而獨具魅力的黑水建築藝術。

色爾古藏寨、三達古藏寨、蘆花官寨、才蓋藏寨等地隨處可見氣魄宏偉,莊重古樸,結構精巧的藏式碉樓。

色爾古藏寨

因其“依山傍水、自然佈局、錯落有致”的建築特點,色爾古藏寨於2014年成功列入中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名錄

這些石頭房子非常結實,它們用到了分壓柱的建築原理,沒有人能說清為什麼,但就是這座有分壓柱的房子在汶川大地震時,毫髮無損的保存了下來。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七彩甲足藏寨

黑水蘆花鎮往奶子溝開車20分鐘,是一座彩色的藏寨:七彩甲足,被塗成藍色、紅色、黃色、橙色的藏式房屋以及白色帳篷徜徉在秋日暖陽下,讓人忍不住駐足。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透過矮牆和籬笆,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片菜地,人們在地裡慢吞吞的摘玉米、給白菜澆水,黑水藏人樸實幸福的小日子緩緩展開。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羊茸哈德藏寨

羊茸哈德當地人叫做“冬巴嘎”,由藏語音譯,在西藏地區稱為“象雄”,意味神仙居住的地方。

這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純淨,恍若世外桃源,說它是“天然氧吧,彩色森林”一點也不過分。

這兒的建築和色爾古藏寨有相似之處,融入了嘉絨藏族文化,以石頭砌牆,搭配木門、木窗、木閣樓,房前屋後鮮花盛開、蔬菜瓜果生機盎然。暮色降臨時,炊煙裊裊,透著鄉愁。

理 縣

桃坪羌寨位於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是國家級重點文件保護單位九黃線旅遊圈的重要景區。

碉樓有四角、六角、八角,四四方方的家慢慢積聚,成為一個平整的聚落,一個帶有幾何美的整體。

碉樓與民居相互依託就成了寨子,寨子裡甬道組成的道路四通八達,你猜不到下一個出口會把你帶向哪裡。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羌繡是文化瑰寶,歷經一千多年曆史傳承至今。桃坪姑娘從小就學習這項傳統手工,這是她們的拿手絕活。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羌族手工藝品技術精湛,不管是刺繡、刀具、珠串、金銀首飾……都帶有濃濃的羌族特色。既古樸典雅、又富麗奢華。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住寨子、登碉樓、走巷道、入羌家、開木鎖、看羌繡、品美食,這座“神秘的東方古堡”無一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甘堡藏寨是理縣甘堡鄉的一個藏族村寨,位於理縣至馬爾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是一個典型的嘉絨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語意為“坡上的村落”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甘堡藏寨是嘉絨地區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藏寨,其古樸、自然、厚重的建築風格令人驚歎不已。

來阿壩州吧!跟著“淨土”線路,在藏羌民居中體驗異域鄉愁!

整個村寨依山而建,幢幢相近,戶戶連通,錯落有致,形成迷宮般的堡壘群,無不體現嘉絨人精湛高超的建築技藝。

阿壩州地處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地帶

千百年來

藏、羌、回、漢等

民族文化在此生根發芽

形成一條獨特的藏羌民族走廊

如果可以,這條“淨土”路線

一定要來走一走

體會阿壩州的千種風情,萬種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