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黑暗與光明,往往只有一步的距離。有一部很有名的西部片,電影裡面的西部英雄卻永遠難以踏入光明之門。

《搜索者》又名《落日狂沙》,由約翰•福特導演,約翰•韋恩主演的美國西部片,曾在影史佳片榜上位居第13位。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自從美國內戰結束後,在外流浪多年的伊森回到了哥哥家中。伊森在一次追殺科曼切族的行動當中,不幸中了科曼切族人的調虎離山之計,結果導致伊森的嫂子和哥哥以及侄女露西都被殺害,侄女黛比不知蹤跡,為了去復仇和營救侄女黛比,伊森帶著哥哥的養子馬丁去追殺科曼切人,一直長達五年。找到印度安人的行蹤之後,伊森始終都想殺掉被印度安人異化的的黛比,可一次又一次被馬丁出手阻止。在電影最後一刻,伊森擺脫自己的過去,良心發現地將黛比抱在自己的懷裡,並沒有殺害她。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搜索者》是約翰•福特改編於艾倫•勒梅的小說。居然是改編,那就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電影相比於小說來說,最大的不同在於主人公伊森的人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小說當中伊森是個傳統單一,沒有過多複雜心理的西部英雄。可在電影當中,伊森的心裡變得複雜化,他從一個傳統的西部英雄變成了一個遭受性困惑,充滿暴力和種族歧視的孤獨者。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電影當中有很多地方都在體現著這一點。

首先,影片的開頭就令人感到很困惑,內戰結束之後,伊森為什麼不選擇回到哥哥的家中,他很明顯地參加了一些非法的暴力活動,並且賺到了很多錢。

其次,伊森和嫂子瑪莎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這點從瑪莎一個人在門前等著伊森回來以及瑪莎被殺害後伊森回到家中第一個喊到的名字是瑪莎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可是這種愛是違背家庭倫理道德的愛情,作為一個西部英雄他不得不去壓抑自己。

最後,他要殺死被印度安人異化的侄女黛比,因為在伊森的眼中,被異化的白種人也是他的仇人。儘管電影當中已經暗示過黛比可能是他的親生女兒,這點約翰•韋恩在拍完這部電影的時候說過。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導演約翰•福特始終將伊森置於一個流浪者的地位,這點主要是通過電影當中“門”的意義來表現的。

影片剛拉來時嫂子瑪莎從黑暗之門當中走了出來望著從遠處沙漠裡走來的伊森。電影結束時伊森抱著救回的黛比來到了喬治薩的家門口,喬治薩帶著黛比進了門,緊接著是相愛的馬丁和蘿麗牽著手進了門,唯有伊森一個人沒進去,他轉身朝著遠處的荒漠走去,最後大門也關上了。

影片在這裡說明伊森是永遠不可能回到家庭內部的。因為在他看來,家庭內部是黑暗的,這點源於他對於嫂子瑪莎不符合道德倫理的愛。在影片最後他也不願意進門的原因是沒有嫂子瑪莎的家在他心中也是黑暗,因此他才轉身去追求家庭之外的世界,去追求一個流浪者最原始的世界。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在開始的門和結尾的門之間還夾雜著另外一個人物性格發生巨大轉折的門。

在電影的高潮伊森殺了斯卡之後立刻去追殺被同化的侄女黛比,一直追到一個很像門的山洞裡面,此時的黛比很害怕伊森會殺了他,等到伊森走進的時候,讓觀眾驚訝的一面出現了,伊森居然抱起來怯弱的黛比,並且對他說我們回家吧,這一幕和影片開頭伊森在哥哥家抱起黛比的情形是一樣的,兩者形成了呼應。

這裡是伊森性格方面的一個重大轉變,伊森在那一刻清楚認識到了自己的暴擊的情緒,並且很好的控制了它,他終於懂得去解放自己的暴擊慾望並且擺脫過去的自己。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福特的《搜索者》在人物和敘事上面都插入了性和種族歧視的主題。

在電影的敘事上面,《搜索者》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伊森和馬丁為了尋找失蹤的黛比從而在荒漠中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追蹤印度安人的足跡,這是一條荒野線。這條線以古典的方式結束了,最終的結局是伊森解放了自己的暴力並且暫時放棄了的種族歧視,將侄女黛比送回了家中。

第二條線就是講述馬丁的妻子蘿麗始終等待著馬丁回到家庭內部,這是一條家庭線。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兩條線相互交叉進行,不停地在審視伊森內心世界的黑暗以及扭曲的心靈。

伊森從五年前開始搜索印度安人就是為了給被印度安人殺死的嫂子去報仇,去尋找被抓的黛比只是他的一個藉口,這點在他發現黛比已經被同化之後要毫不猶豫開槍去殺她可以看出來。在拯救黛比的過程當中,馬丁看到了伊森的種族歧視,並且對伊森越來越不放心,馬丁試圖通過自己去改變伊森。在馬丁的幫助下,伊森選擇了去認識自我並擺脫自己的過去,放下了自己的種族偏見。

《搜索者》是一部關於種族與愛的電影,這點在本質上和大多數西部片都不同。

豆瓣7.8,位居影史佳片榜第13位,同時也是最牛西部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